阿夜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這幾年來,當絕大多數有關二二八的口述歷史及研究,企圖在回憶與重構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當時歷史情境之時,在二二八受難者幾乎清一色是男性的情況下,這樣的歷史重建和論述工程,基本上也就變成以男性為中心的二二八經驗與記憶。

在面對查甫人(男性)已死,而查某人(女性)必須活下來的歷史事實下,這本書企圖將二二八事件,視為這些因二二八這個政治屠殺事件而變成寡婦的生命轉折點,從活下來女人的生命經驗,來記錄與論述「女性與二二八」的關係。

讀嘛讀嘛
阿夜
突然想到可以來分享一下沈秀華教授這本《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 如果有人要跟我借我很歡迎)

查甫人之死,正是查某人的二二八之始——那些政治寡婦的生命故事 | 鳴人選書 | 鳴人堂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二○二○年增訂版
阿夜
書如其名是在寫「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作者沈秀華訪談了二二八受害者的遺孀,透過她們的自白、建構出這群在轉型正義工程中較鮮為人知的角色,沈的主張是:國家暴力之下,這些人並不是「受害者的遺孀」,而是國家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對她們而言二二八只是一切苦難的開端,往後要遭遇到的是旁人的側目、獨立扶養子女的辛苦,以及國家機器時不時的找碴。
阿夜
書中的訪談完全以原話呈現,多數人都是講台語,身為一個母語是台語的人好能想像這些受害人在講述時的語氣,也覺得有種難以言喻的貼近感,好像那有可能是你的阿姨、阿媽或某個長輩,看她們講「人怎麼就這樣出去就不回來了」、「我真命苦啊」的時候好幾次都覺得眼眶濕濕的,但真的讓我哭出來的是裡面有一個受訪者說其實她也不敢想那些事情,想了就會難過,但還有孩子要養啊,要堅強。

這樣的柔韌與強大,也讓我想到很多曾經見過的女性長輩,說著自己真命苦,甚至沒有意識到(或不敢)自己是受到了哪些壓迫,卻不得不把自己撐起來,在縫隙中尋求繼續前進的力量,真的很令人佩服 qq
阿夜
我至今仍然沒有勇氣再看第二遍,甚至在看書的當下好幾度需要停下來喘口氣,但那卻是他們人生,沒有人能按暫停也沒有人有辦法逃離那樣血淋淋的真實。

印象很深刻裡面有位受難者的先生是在鐵路局上班,這位女士自述以往聽到火車汽笛聲就知道丈夫要回來了,但自從二二八之後他只要聽到火車鳴笛就會難過,因為他的丈夫從此回不來了。

而這位受害者,甚至就住在火車站附近。
阿夜
完全無法想像這位女士會有多頻繁的聽到讓他傷心的汽笛聲響,原先象徵著團聚的聲音從此成了聽一次難過一次的哀歌,二二八不僅破壞了這些受害者慣習的日常,更是造成了難以抹滅的傷痛。
阿夜
在書中也時常看到受害者頻繁的擔心接受採訪是否會影響到他們的家人,國家暴力讓他們在接受採訪(1997年)的當時仍然害怕著會被國家機器清算,但仍然也是他們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述說了出來。
阿夜
我想相信這些文字都是有力量的,這些故事被書寫、閱讀、流傳,他們就不至於被遺忘,也沒有人能將他們噤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