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閱讀通信
編劇書簡EP3》我曾見過《悲情城市》裡消失的二哥⋯⋯ | Openbook閱讀誌
通通編最近聚會跟朋友說想去看《悲情城市》,朋友坦承小時候家裡就有《悲情城市》DVD,卻一次都沒看完。朋友的父親酷嗜電影,總在輪播宮崎駿動畫的空檔放起《悲情城市》,緩慢節奏讓讀國小的朋友每看必昏睡。很久以後,朋友才偶然得知父親的外公是二二八受難者,他始終沒問父親不定期重播究竟是喜歡侯孝賢電影的氣息,還是哀悼儀式。

《悲情城市》劇本書收錄1989年朱天文〈悲情城市十三問〉,她寫侯孝賢起初想拍的是「台灣歌那種江湖氣、豔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滿血氣方剛的味道」,後來說:「我希望我能拍出自然法則底下人們的活動。」(留言繼續)
openbook
《悲情城市》故事圍繞在阿祿師4個兒子各自遭遇,從沒一句台詞的二兒子文龍最為神祕。劇本書這樣寫:「二哥林文龍徵去菲律賓當軍醫,無音訊。全家都已看破,只有二嫂,仍然把診所保持得一塵不染,相信丈夫一定平安活著,有一天會回來,一回來就跟以前一樣,開始替人看病,開藥、打針,聽曲盤,聽貝多芬。」沒想到,這個只在出征合照出現、臉龐被大半陰影遮住的二哥演員,竟在劉梓潔筆下活潑立體起來——居然是她高中見過幾次,在電影圈從事美術設計的師丈!

二二八76周年即將到來,除了劉梓潔最新一期編劇書簡,還有2023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莊瑞琳、胡淑雯、張心哲談《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有聲書的文章,相揪看《悲情城市》數位版經典重映、參加 共生音樂節之前,請看這期通信!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