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病軌/病
.
忙到病軌/病
沒有要討論最近的議題,只是想臭玻璃心這件事(ㄍ)
https://images.plurk.com/1s8yXZd7dJZjqFYVS6lmLB.png
對(對)
到後來就是他自己不快樂(因為這世界不會為了他改變),他也會搞到周遭的人也不快樂(要求周遭願意忍讓的人配合他)
但再怎麼配合人都會有極限,於是最終他又不快樂了,簡直是個不快樂循環呢
忙到病軌/病
https://images.plurk.com/4tFPl49NMGaAfKiyNRDn09.png
真要說的話我反而覺得是心理學進入到大眾市場後被偏頗的解讀了
其實很多心理學派替疾病正名、分析情緒的過程都是希望人們不要迴避負面情緒的存在,學著去接納、理解自己的狀態才有辦法讓自己做出更符合自身狀況的選擇,才能過得比較快樂

接納之後更重要的是學習共處與調適,從來沒有任何心理學家提倡這世界要包容個人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是要自己學著接納而不是要別人去接納XDDDDDDD

不過農場雞湯文很喜歡只抓前半段的部分,告訴你你沒有錯是這世界太殘酷,於是最後就變成了都是這世界的錯了
忙到病軌/病
https://images.plurk.com/1lwruE7kB84t3H2GggQ8Id.png
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社會運作是社會運作
忙到病軌/病
不過我覺得這還有點討論空間啦,畢竟社會運作的起點也是人的想法,如果意識到的人數夠多還是能改變社會運作,這也是社會運動的由來不是嗎
聆雨-讚美愚者
巨嬰變多這方面,我個人歸結是整個環境推動宣揚「個人」的重要性,到後來一直被鼓勵(鼓吹?)到有點過度放大「我」的份量

變成:每個人都是珍貴獨立的個體&只要是個體想法情緒都是重要的、都該被重視,影響到別人?我不是別人我不知道,但「我」就是痛苦所以要反應。

而大家都堅持自我、捍衛(?)自我、不妥協,結果就是吵不完一直矛盾
忙到病軌/病
聆雨-讚美愚者 : 對...感覺是一種社會型態的擺盪
以前會很強調團體、抹滅個人特色,千禧世代開始討論個人主義、主張個體重要性後演變至今就成了這樣了
或許在放個幾十年就又會重回團體主義了吧XD
忙到病軌/病
我覺得比較諷刺的是,這種人討要得通常傷害最大的都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友軍
價值觀在對立面、或是不在乎這個個體的人,即便遇上了也是嘲諷幾句當作笑話看看就過了,巨嬰的哭啼自然也不會影響他們什麼
但曾經有為了共同價值一起奮鬥的人會回應、會在乎,只是不論怎麼做,最終都還是會成為所謂「無法為了我著想的壞人」,變成了誰在乎誰倒楣的窘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