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7:52 PM
Wed, Jan 25, 2023 8:11 PM
3
@aither - 過年跟原生家庭相處的集中串 #埃忒諮商
原本以為過年集中串會紀錄很多跟原生家庭(主要是父母)相處時不開心的事,沒想到溝通出遊的事情後都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
埃忒諮商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01 PM
我沒想過諮商會帶給我這樣的轉變
原以為我會一輩子跟原生家庭保持距離,即使諮商後依然這麼想。因為之前跟心理師討論跟原生家庭相處的狀況時,我提到對於跟父母保持距離很不安,覺得自己很不孝順,也因此有愧疚感。
心理師問我什麼是孝順?父母現在需要人照顧嗎?釐清想法後我認為暫時保持距離也沒關係,因此繼續跟家裡維持疏離的狀態,不想被家人影響心情。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07 PM
實際上諮商後每次跟原生家庭相處我都改變了一些。我開始覺察家人的狀況、理解為什麼家人之間處不好、試著主動提出我的想法跟建議。
其實我原本不期待家人改變,因為過去跟他們相處的經驗中我覺得我很難影響他們,有很強的無力感。諮商後跟他們講話與其說溝通,更多的其實是我當下想說話與想發洩情緒的自我滿足。只是當他們真的回應我並改變時,我覺得我從單向的講話變成雙向的溝通。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09 PM
Wed, Jan 25, 2023 8:11 PM
每次諮商後對家人做出不同於過去(慣性的)的反應時,我都覺得現在比過去好了。我沒想過未來會更好,但實際上一次比一次好
又或者說,不是一次比一次好,而是每次都改變一些,於是這些改變積累下來變得很有份量。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13 PM
即使家人已經展現他們不只會否定我,他們也有選擇從善如流的時刻,但我想根植於心的感覺與不信任感還要一段時間學習。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19 PM
這次回老家,我深刻感受到諮商對於改變代間傳遞的力量。諮商無法改變我周遭的人,但可以改變我。當我用不同於過去習慣的方式及原生家庭教導我的方式面對一切後,我開始能以外於家庭的某種嶄新力量介入(?)處理。
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只是我改變了,還包括我的家人願意改變。雖然我覺得一部分也是老人家發現他們若不改變的話我不想回家,他們就會想念我但看不到我,而我又不是那種容易心軟的孩子⋯⋯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21 PM
我沒想過我會試著選擇同理家人。原來當我的情緒和想法發洩出來之後,我就有能力/餘力同理別人。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27 PM
Wed, Jan 25, 2023 8:28 PM
所以現況來說,我無法直接同理世界上的所有人,但如果我的想法被傾聽加上我的情緒被接住,那我能夠同理別人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現在來看,有時候我覺得吵架是溝通的原因其實不是來自於吵,而是來自於吵架的過程中我跟他人都有足夠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跟情緒。我現在更深刻的理解為什麼
這篇文章
要孩子們協商前先輪流講自己的看法以及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33 PM
在諮商的過程中,我提到任何事——尤其不開心的事——的時候,心理師總是先問我「你有什麼感覺?」
是的,這點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面的蒼鷺。我原本以為蒼鷺問蛤蟆「你有什麼感覺?」的用意只是讓蛤蟆有空間傾吐,實際上覺察感覺並說出感覺不只是傾吐,還能帶來接納的力量⋯⋯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w
Aither 埃忒
@aither
Wed, Jan 25, 2023 8:37 PM
不過其實在家人回應我之前,在知道他們也會改變前,我就感受到諮商帶給我的轉變。即使他們沒改變,當我能覺察自己/他人的狀況,了解自己有哪些需求以及需求是不是沒有被滿足後,我更能在有限的資源內選擇適合我的東西。
載入新的回覆
埃忒諮商
原以為我會一輩子跟原生家庭保持距離,即使諮商後依然這麼想。因為之前跟心理師討論跟原生家庭相處的狀況時,我提到對於跟父母保持距離很不安,覺得自己很不孝順,也因此有愧疚感。
心理師問我什麼是孝順?父母現在需要人照顧嗎?釐清想法後我認為暫時保持距離也沒關係,因此繼續跟家裡維持疏離的狀態,不想被家人影響心情。
其實我原本不期待家人改變,因為過去跟他們相處的經驗中我覺得我很難影響他們,有很強的無力感。諮商後跟他們講話與其說溝通,更多的其實是我當下想說話與想發洩情緒的自我滿足。只是當他們真的回應我並改變時,我覺得我從單向的講話變成雙向的溝通。
又或者說,不是一次比一次好,而是每次都改變一些,於是這些改變積累下來變得很有份量。
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只是我改變了,還包括我的家人願意改變。雖然我覺得一部分也是老人家發現他們若不改變的話我不想回家,他們就會想念我但看不到我,而我又不是那種容易心軟的孩子⋯⋯
現在來看,有時候我覺得吵架是溝通的原因其實不是來自於吵,而是來自於吵架的過程中我跟他人都有足夠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跟情緒。我現在更深刻的理解為什麼 這篇文章 要孩子們協商前先輪流講自己的看法以及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是的,這點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面的蒼鷺。我原本以為蒼鷺問蛤蟆「你有什麼感覺?」的用意只是讓蛤蟆有空間傾吐,實際上覺察感覺並說出感覺不只是傾吐,還能帶來接納的力量⋯⋯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