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ry
閱讀
《Myanmar’s Enemy Within: Buddhist Violence and the Making of a Muslim Other》 by Francis Wade
Ellery
「2015年底,緬甸政府開始針對羅興亞人推行『公民身分驗證卡』。」
─ 羅興亞人不具有公民身分
─ 行動受到限制
─ 限制取得公共服務
Ellery
羅興亞人為何拒絕「公民身分驗證卡」
─ 會被登記為孟加拉人
─ 即使政府同意取消標註種族和宗教,卻可能隨時恢復命令
─ 過往曾因「發放新證」的理由,沒收他們的證件
Ellery
若開羅興亞救世軍 (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
─ 「堅定信仰運動 (al-Yaqin)」
Ellery
恐怖分子的定義
─ 由國家決定
Ellery
緬甸方
─ 翁山蘇姬政府
─ 羅興亞人圖謀玷汙國家形象,騙取國際支持以掠奪公民身分
─ 軍頭: 敏昂來 (Ming Aung Hlaing)
─ 民族大業 (針對孟加拉威脅)
─ 抵制篡奪佛教社群的陰謀
─ 種族和宗教是對國家忠誠的首要指標
Ellery
如何從鄰人變成敵人
─ 隔離雙方
─ 散播恐懼
─ 加強不明暴力因素
─ 輿論
Ellery
「每個羅興亞人的所作所為永遠是為了謀取身分,並以此奪取公民權、政治權、征服和伊斯蘭化。」
Ellery
「百姓參與大規模罪行的動機,向來複雜得多。」
─ 概念培養:這些人不是我們的一分子
→ 適當的資訊+特定的行動
─ 薰陶→ 冷漠
─ 培養→ 近距離的施暴
─ 積極主動→ 伸援軍隊
Ellery
「我們曾在彼此的村莊工作,我們曾在彼此的家中過夜,像家人一樣。」
「但限制越來越多,我們的友誼也變質了。我們不再去他們家中拜訪,不再去茶館。我們一直感到恐懼,前所未有的恐懼。」
Ellery
克欽獨立軍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
Ellery
民主轉型
─ 「如果我不保護我的民族,它會消失。」
─ 「緬甸民主變革的萌動可能會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長期覺得被軍方剝奪公民權的社群,要求得到更大的權利。」
─ 「若是如此,緬甸佛教徒就會受到損害。就像是在馬來西亞、印尼一樣。」
Ellery
「將害怕民族崩解的恐懼當成工具,用在憤恨不平的人民間培養忠誠。」
Ellery
殖民主義種下未來族群緊張的種子
─ 原有邊界的消失與新邊界的建立
─ 民族主義運動
Ellery
阿奴律陀王 (King Anawrahta)
─ 統一伊洛瓦底谷地,成立帝國
─ 緬甸人佛教徒成了純正血統
─ 「真正」緬甸人的第一代
Ellery
宗教與民族認同的緊密融合
─ 在不平的時期提供人們一體感和安全感
─ 賦予邊境防衛時的道德正義
─ 縮限人們表達認同
Ellery
西方的統治者
─ 權力來自展現行政管理
東方的統治者
─ 享有類似精神領導的地位
Ellery
阿奴律陀王之後
─ 走在悟路上的菩薩
─ 巴利語 (Pali) 撰寫佛經→ 古緬語的發展
─ 日後的君主 = 自命佛法的首要保存者
─ 為僧團 (僧伽,Sangha) 訂立特殊規定:受到君主保護→ 賦予君主統治的正統性
Ellery
緬甸佛教復興運動
→ 獨立運動的第二團結軸心
→ 武裝僧侶
Ellery
緬甸獨立運動
─「民族、語言、宗教!」(Amyo, Batha, Tharhana!)
─ 我們緬甸人協會 (WeBurmna Association)
→ 1930
→ 翁山將軍
Ellery
一邊看書一邊想著以前和朋友的對話。
大致是,友人認為少數民族在中國擁有很多福利和優勢。對於保存文化和多元包容,是很大的益處。
Ellery
「緬甸向來是由無數鬆散的身分群體所組成的國家,各群體對其身分的忠誠度不一,甚至可以互換。但英國人卻把自己對種族分類的執著帶了進來,無視那已在世界其他英屬殖民地造成莫大的危害。」
Ellery
「曾經流動的族群觀念概化成團體之間的嚴格區分。雖然緬甸在脫離殖民統治時顯得更加多元,但那像是被強加的多元,而非自然發展的多元。殖民政府刻意化分人口,使得效忠與隨之而來的競爭和衝突都以族群為依歸。」
Ellery
吳努平民政府 (U Nu)
Ellery
孟王國 (Mon Kingdom)
─ 孟人 (緬甸內部少數民族)
─ 深入斯里蘭卡,帶回佛教進緬甸 (Shin Arahan 善阿羅漢)
Ellery
國民登記證
─ 緬甸公民證明
─ 少數民族的疑慮:種族和宗教會被登記在上,成為國家針對你的依據
Ellery
撣人 (Shan)
Ellery
族群的動能和隨意改變的互換,是現在強調民族主義的人無法接受的狀態。
ex. 孟王國 (Smin Dhaw國王) 派出緬人軍隊,被阿瓦王國 (緬人君主) 的孟人士兵擊退。
─ 如果一個族群可藉由改變穿著或轉換效忠對象等方式來「變成」另一個族群,排他主張就成了問題。
─ 民族主義:一個人屬於哪一族群是與生俱來的特徵所定義。那些特徵千年不變。
→ 將族群政治化,將群體鎖在永遠的相互較勁,且經常演變成暴力衝突的狀態。
Ellery
ex. 緬人和孟人的特徵可隨意互換 (主動調整鑑別特徵)
Ellery
「要掌控一支民族的文化,就要掌控他們與他人關係中自我定義的工具。」─ Ngugi wa Thiong'o
─ 「族群性已變成不同群體的主要裂縫,也是排擠不同群體的工具。」
─ 原本存在的差異,很快會演化成僵化的分歧
Ellery
日本人總是以為自己可以輕易分辨出誰是韓國人。 (《Pachinko》by Min Jin Lee)
@Ellerynote - #閱讀 #書 《Pachinko》by Min Jin Lee
Ellery
國族論述的目的
─ 分類國家民族 (taingyintha)
─ 植入族群人類學
─ 推廣原生論 (primordialism) 的概念
Ellery
「羅興亞」人
─ 人為創造的族群
Ellery
完全公民:緬人

準公民:非緬人少數民族

歸化公民
Ellery
「如果我們允許他們取得能決定國家命運的地位,只要他們背叛我們,我們就麻煩了。」─ 奈溫 (1982)
Ellery
克倫人 (Kayin)
Ellery
克倫民族聯盟 (Karen National Union)
─ 英國人稱克倫人為Karen
Ellery
「要是連血統純正的人都這麼行事,那我們必須小心提防那些混血的人。」─奈溫 (1979)
Ellery
「我們每一個人不單只有單一身分,而是由各種特徵、忠誠和情感組成的複合物,而這些都會隨時間大幅修改,且會以多種可以交替運用的方式和他人連結。」
─ 轉換身分並不能證明主流群族天生具優越性
─ 證明外在身分對我們內在性格的影響,比一般人認為的要小
─ 「相似比相異來得強大。」
Ellery
「軍用卡車開始出現在饑荒特別嚴重的欽邦山區 (基督教徒),哄孩子跟他們去學校念書,結果那些孩子都被迫剃度、穿袈裟、學佛經。」
Ellery
─ 山區佛教團 (Hill Regions Rbddhist Mission)
─ 僧侶監察委員會 (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 : 1980
Ellery
「如果你不改信佛教,就不會有未來。」
Ellery
Ellery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羅興亞人是英國帶進緬甸,殺緬甸人後,進而久居緬甸的孟加拉人」的論述?
─ 論點是從哪開始蔓延
─ 翁山蘇姬政權之前,與之後 (軍政府奪權) 的現狀
Ellery
「只要他們被允許合法住在這裡,他們就會進行遠大的戰略性目標:搭一座橋經由緬甸和泰國連接孟加拉和馬來西亞,而緬甸和泰國都將被伊斯蘭化。」─ Rakhine National Defense and Protection Organisation
Ellery
《Fear of Small Numbers: An Essay on the Geography of Anger》 by Arjun Appadurai
Ellery
Ellery

在大家習以為常的民主制度下,多數被視為是主流,也是決定一切的大眾。
─ 那為什麼少數會重要?
─ 少數代表的是什麼?
─ 少數衍伸出來的意義是什麼?
─ 「For the better good. 犧牲少數,保全多數」 的意識形態下作用的是什麼?
Ellery
緬甸卡曼人 (Kamein)
─ 少數民族
─ 穆斯林
─ 官方承認的唯一穆斯林族群,擁有公民身分
Ellery
Ko Ko Gyi
— 1988
─ 88 gneration 民運組織
─ 拒絕羅興亞人擁有公民權 (人權不具公益性,只對特定團體開放)
Ellery
論 人與生俱來的權利 vs 後天政府給予的身分權利
公民權、公益性、服務性

@Ellerynote - #動畫 #86―エイティシックス― #日本 《86-不存在的戰區-》
Ellery
論 身分 vs 管理
─ 身分證、戶籍系統的利與弊
─ 政府的視角 vs 身而為人的存活價值
─ 義務與回饋,認知與認同的差異
Ellery
「政治操弄分裂,卻用民主當作招喚的口號。」
─ 看似是歷史的裂痕
─ 看似是族群的自我追尋
─ 看似是一種自保的過程

看似是不得不的一切
Ellery
「若 (我們緬甸的例子) 同樣適用或容許那種生存原則或正當性,那麼我們保衛民族、捍衛緬甸聯邦共和國主權和長治久安的努力,就不開貼上『違犯人道罪』或『不人道』的標籤。」─ 2012, 11, Develppment Journal
Ellery
佛教的符號:969
─ 佛陀的九種特質、佛陀教義的六種特質、僧伽的九種特質

穆斯林的符號:786
─ 《可蘭經》的開場白:「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Ellery
「對許多緬甸人來說,他們的國家在世界上越來越稀有,是佛教徒有機會在強敵環伺下倖存的地方。」
Ellery
「你皮膚很黑」
─ 暗示可能是伊斯蘭教徒
『手持竹竿』
─ 代表你可能是佛教徒
Ellery
969運動
U Wirathu (曼德勒摩梭因寺的住持) 認為:
─ 貼紙將表明那些店是佛教徒開的
─ 不僅讓佛教徒像基督徒那樣擁有十字架功能的標誌,也是杯葛穆斯林生意的運動
Ellery
緬甸穆斯林 (不只是羅興亞人) 的處境
─ 難以取得身分證
─ 硬性加上新國籍 (因為穆斯林一定不可能是純緬人)
─ 進一步被「他者化」
─ 原本被承認的原住民族,現在則會被質疑歸屬主張
Ellery
上座部佛教
─ 評斷行為的是非與善惡,關鍵在於意圖。
─ 「如果目的是捍衛佛教,那採用的手段就必須依照那個目的來評估」
─ 違背和平教義?vs 確保和平能延續的手段
Ellery
種族宗教保護法 (protection of Race and Religion Laws)
─ 多配偶制犯法
─ 改信宗教需要徵得官方同意
─ 限制女性生育率
─ 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結婚需要公開,交由輿論處理,看有沒有人反對
Ellery
針對女性的責怪與行為限制
─ 「我們佛教的女性不夠聰明,保護不了自己。」
─ 未能保護自己民族的緬甸女人,是民族毀滅的禍首。
─ 不應給予選擇結婚伴侶的自由
Ellery
「民族主義者正推動一種特定形式的民主,他們按照民族身分大幅限制民主的權利。」
Ellery
「緬甸語的『杯葛、抵制』一詞是『thabeik hmauk』,意思是把托缽上下顛倒。」
─ 番紅花革命 (Saffron Revolition)
─ 《慈經》 (Metta Sutta)
─ 祈求佛陀之慈心度眾生苦厄
Ellery
「我跟他做了兩年的朋友,現在想到他,我不會想跟他交朋友。他們很蠢。衝突之前他會來這裡過夜,什麼都沒問題。現在我們毫無瓜葛。他們的宗教很爛。2012年以前我不會這麼想,2012年以後我覺得他們很爛。」
「我覺得他不壞,但就算他不壞,他的族群也很爛。那群人很爛。」

─ 論 人意識上的流動
Ellery
丹耶人 (Dainget)
穆人 (Mro)
卡米人 (Khami)
Ellery
「你必須以『人』的身分活著,才有可能『無國籍』;然而『無國籍』又會導致人的每一種生存權利都被否定。」
Ellery
拉祜人 (Lahu)
阿卡人 (Akha)
Ellery
「他講述古代一位斯里蘭卡國王的故事,他因為自己的軍隊在與塔米爾統治者交戰時,屠殺了印度人而深陷痛苦,因此佛教僧侶向他提出忠告:『王,別擔心,那只有一點點罪過。就算你殺了數百萬人,他們算起來也不到兩個真正的人類。」─ Sitagu Sayada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