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6 AM
128
27
沒人想知道的閒聊
Q:具有什麼樣特質的人能夠成為一個好的書籍譯者?
A:除了外語好、中文好、準時交稿之外,我還想到一些有助於翻譯的特質,或許可以當作參考。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6 AM
一、喜歡文字
這邊說的喜歡文字包括「愛閱讀」和「愛寫作」,據我觀察,有不少譯者本身就是愛書人,我自己小時候交不到朋友(咳咳),下課時間幾乎都在閱讀教室裡的讀物,對中文的語感可能就是那時候慢慢累積下來的。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7 AM
另外,經常寫作也對釐清思緒和培養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求學時期對於寫作文不引以為苦,甚至還參加作文比賽得過獎,那麼你當一個文字工作者應該也有較高機率能混得好。或者,假如你喜歡寫日記、感想文和評論文,無論領域是電影、讀書心得、遊記等等都可以,當你有什麼興趣或想法,不妨用文字記錄下來,形式是最傳統的手寫、微網誌或部落格長篇皆可。假如是手寫,我建議和人交換日記,或是
交個筆友
,也就是要讓自己的文字有讀者,能收到心得或回饋。在這方面,將文章發表在網路論壇,與不特定多數網友用文字交流更有利,因為若你的文章能讓人看懂,還能吸引別人加入話題,就表示你的文筆和論述已經具有某種水準。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7 AM
二、有耐心,坐得住
翻譯就像馬拉松,尤其當翻譯對象是書籍的時候。如果無法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者耐不住獨處,做起筆譯來可能會比較痛苦。
但是坐得住的常見副作用是下半身肥胖。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7 AM
三、認真、細心、對細節吹毛求疵
面對文字,請發揮處女座A型般龜毛的特質,對於自己的譯文要時時斟酌,看看是否都符合中文語法。外文方面,假如你面對的是文字書,你可能要研究作者的前後文是不是真的符合邏輯與因果關係,以及有沒有誤植或違背事實之處。若你翻譯的是圖文書,那又要更小心了,必須避免圖文不符的情況。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8 AM
四、好溝通、好相處、配合度高
雖然書籍譯者大多只透過電子郵件和發案者(出版社)溝通,生活圈比較少和人面對面,身邊也沒有同事,但是這並不代表譯者不需要具備溝通技巧。舉凡談稿費、喬交期、和編輯討論譯文問題等等,其實有很多事是譯者本人在翻譯之餘還必須花費心神去處理的。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8 AM
五、人生閱歷或雜學知識豐富
有聽過前輩說,在成為專職譯者之前最好先當個上班族,我覺得某部分很有同感,尤其是當我在翻譯商管書或職場技能書時,經常因為缺乏這類經驗而翻譯得不那麼到位。不過,人生閱歷其實也不限於職業和斜槓,諸如求學時期參加過的社團(例如待過美術社團可能有助於翻譯美術類書籍)、家庭裡難念的經(例如當了父母後,或許可挑戰翻譯親子教育書)、長期接觸某項嗜好(例如BL)等等。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8 AM
此外,腦海中的雜學知識也有利翻譯,例如我是日文譯者,那麼我就要多了解日本大小事,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和文化差異都可能會出現在書裡。至於非文化方面的雜學知識,我有遇過童書裡介紹汙水處理廠,雖然我當下覺得哈囉哪個平常人的求學過程中會學到汙水處理用語,但沒辦法碰上就是碰上了,所以各位經常會看到我萬事問噗浪,今天可能問醫學名詞,明天可能問印刷術語和紙張名稱,後天搞不好會問自動剪票口的原理,總之都是些隔行如隔山的東西,而找到相關資料和問對人就是譯者必備的技能。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39 AM
六、懂得查找資料的技巧
簡單來說,就是知道特定領域的資料要上哪裡找。先說最普通的網路搜尋,
Google有些好用的搜尋運算子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撇步,可參考我以前的噗。
ಠ_ಠ - #沒人想知道的閒聊 Q:翻譯時經常要查資料,請問查資料有什麼技巧嗎? A:我是 ,寫這篇與其...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0 AM
現在我能想到的例子有,遇到日文藥品名稱時,可上「
KEGG MEDICUS
」查詢其主成分,中文藥名可參考「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若要查植物名或動物名,可以先用日文原文找出「學名」(通常是拉丁文),再用學名去查找中文名稱。
雖然要翻譯外國動植物名時很常遇到該物種台灣沒有而很想死的情況。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1 AM
然後是紙本資料,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翻譯領域關鍵字在網路書店或各大圖書館的館藏系統中搜尋類似書目,不過現在有電子書和google books也滿方便的。當譯者上窮碧落下黃泉,試過各種關鍵字都找不到時,還有一個最伸手牌但也可能是王牌的方法,那就是圖書館的諮詢服務。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有
線上參考服務
,雖然它已經申明「對於法律醫藥相關問題、古籍翻譯及解釋,本館不直接提供解答問題之資料,僅做指引或轉介之服務」,不過光是這樣,或許就能找到通往答案的線索。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1 AM
七、累積人脈,多與同行交流
以前曾經有編輯跟我說:「你們譯者之間是競爭對手。」某方面來說是這樣沒錯,但我這幾年的感覺是,自己從同行身上得到的收穫和經驗分享還比被搶走的工作機會多。說真的,同行能得到工作也是他有本事,而且我很少遇到對我有敵意的譯者同行,大家幾乎都很友善,也會熱心替我解決問題。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1 AM
早些年我不知道要怎麼認識同行,只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網路上打關鍵字,潛水偷看前輩的部落格文章。這幾年,我才認識了比較多夥伴,例如去上日文或翻譯課程,加了LINE群組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以及加入臉書的祕密社團等等。不要小看LINE群組和臉書社團,它們對譯者來說不僅是交換工作心得的途徑,也是可以討論翻譯問題的園地,在工作上卡關時就算無法提供解方,至少還能得到心靈慰藉。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1 AM
八、經常發表想法或對外發言
用日文來講就是「発信する」。這個可以連結到一的「愛寫作」和七的「累積人脈」,我自己就有在經營好幾個社群網站,也有好幾個部落格,還有PTT帳號。我曾遇過不只一位譯者同行跟我說:「我看過你的部落格!」也有幾位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曾透露他們看了我的部落格、臉書粉專或IG,從中得知我對翻譯的想法,甚至有些新客戶就是因此才來找我翻譯。還有,因為我經常在噗浪講些跟翻譯有關的話題,所以自然有各路翻譯高手聚集過來,久了就變成人脈。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2 AM
「発信する」不僅限於自己經營網站,也可以經常到同行或出版社的專頁和他們互動。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子很功利(?)但只要抱著善意待人,我覺得同業交流是多多益善啦。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2 AM
九、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
我自認這一點我還要改進。比方說,有天我弟丟了一篇貨車事故新聞在聊天群組,結果我把重點都放在新聞中用了「鷗翼」這個詞來描述貨車的車門。我只是默默地想:「哦,原來那個叫做鷗翼,記起來好了,說不定哪天會用到。」但是老實說我還是有不求甚解的毛病,你要我解釋那是什麼,我也不曉得。如果能對事物保持高度好奇心,並打破砂鍋了解到底,我相信這樣的人應該可以勝任很多翻譯領域才是。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2 AM
十、提供附加價值
這好像以前也有提過,我個人的翻譯品質沒比別人出色,速度不算快,產能不高,也不是很會社交,但是我的老客戶之所以會回頭找我,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會提供「出版前免費幫忙看稿」的附加價值(プラスアルファ),或者我會在書籍內容有文化差異的時候,給編輯一個針對台灣市場的譯文版本作為參考。有時候,我會提供一些替書籍取名的建議,但是要不要採用由編輯決定。對於交情夠好、夠熟悉的編輯,我甚至會幫他們尋找符合該社出版路線的原文書,若出版社內部討論過後決定要出版,譯者首選自然是我。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2:42 AM
以上說的這些只是「加分題」,即使缺少也不一定扣分,例如有些在翻譯界金字塔頂端的高高手光是接案就忙翻天,沒空經營粉專和寫文章。但總之,翻譯或許就和網購很像,東西好、交貨快、服務態度佳,自然就會得到很多正評,訂單滾滾來囉!
文學象形寓意圖
@Huang_ST
Wed, Jan 11, 2023 2:53 AM
感謝分享~
另外鷗翼是上開的車門(不限車種)
因為左右兩邊都打開的時候從後面看會像是海鷗的形狀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3:35 AM
文學象形寓意圖
: 感謝解說,原來鷗翼是這樣來的!
擠麵機
@Pasta_Machine
Wed, Jan 11, 2023 3:54 AM
感謝分享!我也覺得譯者喜歡閱讀滿重要的,只埋首翻譯而較少接觸其他書籍或文字可能會讓自己的中文越來越不像中文。
另外說到查資料,在網路上查資料的時候常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查到18禁方面的東西XD
yui(ユイ)高雅訣別旅人
@yu621
Wed, Jan 11, 2023 4:35 AM
同意第五點,想到的是很多文字常必須角色扮演,寫出那樣的心境或對白。這種內心反應到文字上的演技,可能也是加分題。雜學、廣泛涉獵或與人交流也能支撐這個需要。翻譯業界的長青樹在這方面也有優勢。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4:51 AM
擠麵機
: 你說的對,關於「讓自己的中文越來越不像中文」這點,我發現自己閱讀的書籍通常是翻譯作品居多,所以就覺得應該也要找中文母語者寫的東西來看。查資料時經常跑出18禁的東西+1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Wed, Jan 11, 2023 4:54 AM
yui(ユイ)高雅訣別旅人
: 感謝分享,同意「文字上的演技」很重要,除了扮演角色之外,還要根據閱讀受眾不同來改變用字遣詞和口吻。
載入新的回覆
Q:具有什麼樣特質的人能夠成為一個好的書籍譯者?
A:除了外語好、中文好、準時交稿之外,我還想到一些有助於翻譯的特質,或許可以當作參考。
這邊說的喜歡文字包括「愛閱讀」和「愛寫作」,據我觀察,有不少譯者本身就是愛書人,我自己小時候交不到朋友(咳咳),下課時間幾乎都在閱讀教室裡的讀物,對中文的語感可能就是那時候慢慢累積下來的。
翻譯就像馬拉松,尤其當翻譯對象是書籍的時候。如果無法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者耐不住獨處,做起筆譯來可能會比較痛苦。
但是坐得住的常見副作用是下半身肥胖。面對文字,請發揮處女座A型般龜毛的特質,對於自己的譯文要時時斟酌,看看是否都符合中文語法。外文方面,假如你面對的是文字書,你可能要研究作者的前後文是不是真的符合邏輯與因果關係,以及有沒有誤植或違背事實之處。若你翻譯的是圖文書,那又要更小心了,必須避免圖文不符的情況。
雖然書籍譯者大多只透過電子郵件和發案者(出版社)溝通,生活圈比較少和人面對面,身邊也沒有同事,但是這並不代表譯者不需要具備溝通技巧。舉凡談稿費、喬交期、和編輯討論譯文問題等等,其實有很多事是譯者本人在翻譯之餘還必須花費心神去處理的。
有聽過前輩說,在成為專職譯者之前最好先當個上班族,我覺得某部分很有同感,尤其是當我在翻譯商管書或職場技能書時,經常因為缺乏這類經驗而翻譯得不那麼到位。不過,人生閱歷其實也不限於職業和斜槓,諸如求學時期參加過的社團(例如待過美術社團可能有助於翻譯美術類書籍)、家庭裡難念的經(例如當了父母後,或許可挑戰翻譯親子教育書)、長期接觸某項嗜好(例如BL)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知道特定領域的資料要上哪裡找。先說最普通的網路搜尋,Google有些好用的搜尋運算子,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撇步,可參考我以前的噗。
雖然要翻譯外國動植物名時很常遇到該物種台灣沒有而很想死的情況。以前曾經有編輯跟我說:「你們譯者之間是競爭對手。」某方面來說是這樣沒錯,但我這幾年的感覺是,自己從同行身上得到的收穫和經驗分享還比被搶走的工作機會多。說真的,同行能得到工作也是他有本事,而且我很少遇到對我有敵意的譯者同行,大家幾乎都很友善,也會熱心替我解決問題。
用日文來講就是「発信する」。這個可以連結到一的「愛寫作」和七的「累積人脈」,我自己就有在經營好幾個社群網站,也有好幾個部落格,還有PTT帳號。我曾遇過不只一位譯者同行跟我說:「我看過你的部落格!」也有幾位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曾透露他們看了我的部落格、臉書粉專或IG,從中得知我對翻譯的想法,甚至有些新客戶就是因此才來找我翻譯。還有,因為我經常在噗浪講些跟翻譯有關的話題,所以自然有各路翻譯高手聚集過來,久了就變成人脈。
我自認這一點我還要改進。比方說,有天我弟丟了一篇貨車事故新聞在聊天群組,結果我把重點都放在新聞中用了「鷗翼」這個詞來描述貨車的車門。我只是默默地想:「哦,原來那個叫做鷗翼,記起來好了,說不定哪天會用到。」但是老實說我還是有不求甚解的毛病,你要我解釋那是什麼,我也不曉得。如果能對事物保持高度好奇心,並打破砂鍋了解到底,我相信這樣的人應該可以勝任很多翻譯領域才是。
這好像以前也有提過,我個人的翻譯品質沒比別人出色,速度不算快,產能不高,也不是很會社交,但是我的老客戶之所以會回頭找我,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會提供「出版前免費幫忙看稿」的附加價值(プラスアルファ),或者我會在書籍內容有文化差異的時候,給編輯一個針對台灣市場的譯文版本作為參考。有時候,我會提供一些替書籍取名的建議,但是要不要採用由編輯決定。對於交情夠好、夠熟悉的編輯,我甚至會幫他們尋找符合該社出版路線的原文書,若出版社內部討論過後決定要出版,譯者首選自然是我。
另外鷗翼是上開的車門(不限車種)
因為左右兩邊都打開的時候從後面看會像是海鷗的形狀
另外說到查資料,在網路上查資料的時候常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查到18禁方面的東西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