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鯨豚
Emma_Luckの鯨族豆知識#001+#002
https://images.plurk.com/6rhxE14UDq0ewjXTXE5rt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vyPjmpYh5kd8Qn5JS7mcG.jpg

其他下收。
About鯨豚
Emma Luck是位於阿拉斯加南部的海洋科學家和博物學家,現在經營著臉書專頁《Emma Luck: Northern Naturalist》。

有些朋友可能有印象我有在整理她的科普圖卡,然而她在IG有推出一個小系列是回答粉絲有關鯨豚的問題,為此也做了簡易的圖卡。

該系列是IG限定,我會挑選覺得比較有趣的來作為翻譯(我沒腦時的更文最佳選擇👍),如果等不及的也可以直接關注她的IG喔~
About鯨豚
*了解更多:
╠Emma Luck╣世界各地虎鯨與領航鯨的感情糾葛(不是) | About鯨豚
「沒有什麼能讓虎鯨害怕的。畢竟,牠是一種頂級掠食者,幾乎可以捕食海洋中的任何動物。但是有一種生物甚至可以嚇倒虎鯨——領航鯨。」

╠加拿大╣媽媽,你能聽到我嗎?:聖羅倫斯白鯨幼崽的挑戰(2021.10.15) | About鯨豚
About鯨豚
支援新生灰色白鯨寶寶的照片😘
https://images.plurk.com/3uzaWPogTJjv8jha75WCzn.jpg
*圖片來源:攝影師Brian Skerry
About鯨豚
豆知識系列可能之後我會在flickr開個相簿收吧,不會發在WP網站。
*About鯨豚的flickr👇
About 鯨豚

*Emma Luck的IG:
Emma Luck (@northern.naturalist) • Instagram photos ...
songyunsings
太可愛~~
songyunsings
看到這噗突然想到之前聽的新書介紹podcast,訪談《如何說鯨魚語》的作者,書是介紹如何使用AI來辨識/理解動物溝通內容,順便分享一下,聽完訪談超想看書的。(雖然說我覺得噗主平常主動蒐集資訊,搞不好已經知道了吧~)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Writers, Books and Paris: ...
songyunsings
訪談開場講述作者在海上獨木舟不巧遇上鯨躍,卻居然沒死。後面談的內容大概是:
1. 人類近代大約捕捉了三百萬隻鯨魚,幾乎是各種鯨魚族群數量的九成。
2. 由於棲地難以觀察的關係,我們對鯨魚幾乎一無所知,僅有的少數知識是來自捕鯨業。鯨躍這種常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行為,其意義或功能,至今沒有人能提出合理解釋。
3. 鯨魚之歌如何進入大眾視野,最後終結捕鯨業。族群驟減對鯨詠文化傳承的影響無人可知。
4. 人類的語言學界很難搞,定義莫衷一是又吹毛求疵,所以動物學家並不會稱動物之間的交流為「語言」,省得被找麻煩。
5. 人工智慧可以用來辨識動物溝通模式,有一天或許我們能明白鯨魚歌聲中的意義。不過,我們真的想知道嗎?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哇!感謝你的分享!!老實說我的英文是屎,所以像廣播這種英聽或者是純英文的外文書的我實在是完全沒辦法T T 我離不開線上翻譯XD

你介紹的這本書包羅真的很萬象,第3點相當有趣,我對原住民的鯨魚信仰是相當喜歡的甚至非常羨慕,確實歷經捕鯨時代鯨群驟減再加上文明的產物(船撞、混獲、氣候變遷等)一直在改變著現代的鯨群,這對這些信仰者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還有一件事,因為鯨魚數量減少以及保育意識抬頭,一些特定動保組織也開始針對原住民/偏遠地區的傳統捕鯨進行網路霸凌。百年來這些人們依賴鯨魚維生,直至今日也仍如此。但卻變成動保組織搧弄支持者的工具,非常惡質。(日本101%不是傳統捕鯨,因為有金錢利益)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第4點我比較納悶,因為我看過的報導其實會以"語言"來稱呼這種交流,但前提是同一物種同一族群。 比如美國的"南部居留虎鯨群",再細分3個小群隊(Pods):J、K、L群,每一個群都有自己獨有的"方言"。

這3個小群隊其實是會互相避開的,能不能交流不確定,但可能至少能聽得懂對方的語言,因為有報導過"北部居留虎鯨群"不同的小群隊模仿其他小群隊的發聲,我覺得南部應該也是可以的。

所以第4點「動物之間的交流」指的是不同的鯨種嗎?如果是不同的鯨種,那我也認為是無法交流的。

第5點已經有組織在進行了,他們目前先以抹香鯨來研究。我會想知道牠們在交談什麼、對人類有什麼看法。好的不好的我都願意承受並且繼續陪著牠們。
songyunsings
3. 所說的文化不是指人類文化,而是鯨魚族群之間的文化傳承(鯨魚聆聽其他鯨魚的鯨詠,創造新的鯨詠片段),鯨魚大量死亡,那某部分的鯨詠就失傳了。當然這些鯨詠目前人類是不能理解的。

4. 就訪談的內容而言,作者(生物學背景,現為自然生態影視工作者)的意思是對某些語言學家而言,若沒有構成某些語言學定義的特定要素,就不能稱為「語言」,否則他們會爭論個不停。就算對一般人的理解而言,特定動物彼此的某些交流方式很像語言模式了,動物學家為了避免爭議,也只會用communication system之類的詞來稱呼。我自己涉略不深不知道實情,這是作者的意思。(作者訪談最後也表示自己覺得語言學家的工作也很厲害,並無冒犯之意,只是這一點很令他困擾)
songyunsings
5. 我寫得簡略,「真的會想知道嗎」的根源是恐懼,鯨魚雖然是哺乳類,但是生活在深海中,跟我們相似度極低,所以人類會覺得深入了解鯨魚的思想很有意思,同樣的事情套到猿猴,可能人類就不一定想瞭解太深了?有點像是,我們或許並不真的想知道另外一個人心中真正所想,那樣的狀況。
songyunsings
訪談中還有講到,但我沒有特別寫的是,捕鯨業之所以盛行,是因為想要鯨脂來做便宜的燃料與動物飼料,二十世紀之後靠著機械科技進步來捕鯨,更是所向披靡,將鯨魚幾乎趕盡殺絕。作者覺得鯨魚這麼深奧的動物,滅絕的因素居然這麼廉價,讓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3. 所說的「進入大眾文化」是指,鯨魚研究對一般人而言是無感的,是因為當初研究鯨詠的科學家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文章,還附CD,感動了很多當時的創作者,造成一波文化現象,也讓大眾對捕鯨業反感,捕鯨業才開始衰退。
songyunsings
啊我今天又查了一下這位作者的文章,他其實有說雖然他行文統稱「鯨魚」,但其實跟你一樣是指鯨豚(鯨魚、海豚、鼠海豚)。這篇是來自本書摘文
Law of the Tongue: When Humans and Killer Whales Hun...
如果你有興趣,我有空可以再來翻訪談的詳細內容~
songyunsings
訪談有講一下作者撞上鯨躍的經歷,他感覺鯨魚不是故意要撞翻(碾壓?)他們的小舟,似乎跳出水面的時候才看到他們,並在那一瞬間稍微改變了動向,他跟友人才能大難不死。(印象中大意如此)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3.如果談的是鯨詠,現階段的認知只有一個鯨種有這種傳唱,那就是雄性大翅鯨。確實捕鯨時代大翅鯨數量也是銳減,這無形中可能失去了一些鯨詠。然而現今大翅鯨多數族群是已經漸漸恢復並回到捕鯨時代前的水平。

而現在雄性大翅鯨的鯨詠就我所知是傳唱得良好,每隔一段時間會有文章指出發現新的鯨詠片段,甚至是東澳大翅鯨群的鯨詠居然也在其他的大翅鯨群中發現。

4.這邊就不再討論作者和語言學家對於"交流"的定義了,我以我所見的報導和有關注的鯨豚組織的說法為主。
About鯨豚
5.對於猿猴的研究也是相當熱絡與多元的,這種說法我覺得有點失禮。我甚少會將鯨豚與其他動物本身、研究或者人們的關注程度拿來做比較或舉例,因為我不知道對其他關注這些動物的人造成失禮,也不想為此給鯨豚樹敵。

很多動植物生物滅絕或大片消失的理由都相當膚淺,不單單是鯨魚。現在冰島、挪威、日本的捕鯨就為了錢和無謂的傲氣。
About鯨豚
3.鯨魚研究對一般人而言本來就是無感,我喜歡鯨魚才對牠們的研究有興趣,我對鯊魚沒興趣我就不會想去關注牠們的研究,這不是很正常的嗎?我覺得如何讓鯨豚普遍讓公眾知曉甚至是帶入感情是保育的一個重點。

就像鯨詠的CD,科學家用文字將這些鯨詠形容成哀切(音調)與浪漫(求愛),讓創作者帶入感情並引發一波文化,後續讓公眾接連對鯨魚也帶入了感情,才讓捕鯨業的終結帶來希望。

我個人不在乎公眾對鯨豚的認知有多少,只要他們對鯨豚有一點感情、喜歡甚至只是一點點情緒,他們想要了解我就會非常開心。
About鯨豚
3.鯨魚研究對一般人而言本來就是無感,我喜歡鯨魚才對牠們的研究有興趣,我對鯊魚沒興趣我就不會想去關注牠們的研究,這不是很正常的嗎?我覺得如何讓鯨豚普遍讓公眾知曉甚至是帶入感情是保育的一個重點。

就像鯨詠的CD,科學家用文字將這些鯨詠形容成哀切(音調)與浪漫(求愛),讓創作者帶入感情並引發一波文化,後續讓公眾接連對鯨魚也帶入了感情,才讓捕鯨業的終結帶來希望。

我個人不在乎公眾對鯨豚的認知有多少,只要他們對鯨豚有一點感情、喜歡甚至只是一點點情緒,他們想要了解我就會非常開心。
songyunsings
3 你講的跟訪談的意思一致啊?不太懂你的意思,3 的重點是公眾意識推廣的歷史流變沒錯呀。

5 的議題比較是哲學層次,但意思不是你說的那樣。作者的意思不是哪種研究或物種更重要或更值得被重視或偏冷門,這段的意思是人類有探索的慾望或好奇心,或許是因為認為探索研究的對象跟自己很不同、覺得很新奇酷炫,或探索是無害的,但是搞不好也有可能到了一定的深度後人會害怕。嗯⋯⋯我是三週前聽的,現在印象模糊了,要重聽才能傳達精確的原意,但這部分並不是批評或評比他人,比較偏人性與哲學思考。大概是我表達不周延。
songyunsings
喔喔訪談有說現代科技也讓一般人參與鯨豚觀察研究,AI影像辨識、資料庫、互聯網、公開資料分享等等技術,讓很多非研究人員可以參與,有時會有人拿著家族老照片問研究單位:照片中的鯨魚還活著嗎?過得好不好?而電腦可以透過照片上的生理特徵辨識鯨魚身分,擁有有更多歷史與即時的追蹤數據資料。也有民眾因為這樣的交流往來,對特定鯨魚產生感情,造就小眾社群中的明星鯨魚,結果該鯨魚不幸因為人類海上商業作業而死(我忘記細節),引起民怨,最後逼迫政府與企業立下新的作業規範來預防悲劇再現。

我自己覺得這段有意思。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晚回覆了索里…囧 我沒要更新就不會打開噗,而平時也沒在用噗…OTZ

3.可能誤解你文字的意思了,「鯨魚研究對一般人而言是無感的」這句話當下看時我意會作者嫌棄一般人對鯨魚研究無感。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你最後這段讓我突然意會到,這似乎研是我平時接觸的資料來源,因為我一直在使用這些資源,所以太習慣了XDD
songyunsings
不用掛心,我不在意回覆,單純覺得交流很棒。

確實如果是自己熟的領域就會覺得是大家都會有的想法或感覺,我在我熟悉的領域也會這樣。謝謝你常常分享鯨豚資訊,新年快樂!
About鯨豚
songyunsings : 新年快樂!!!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