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08 PM
9
@cindy234 - 嘩,沈政男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竟然挺理科太太。真不可思議。
我估計也有那種「愛透過旁門左道的方式來不斷驗證自己生病,但偏偏不去給醫生診斷。」的人,就怕診斷發現自己實際上是無病呻吟
但其實去諮商或給醫生看都是一個過渡期而已,暫時性的睡眠問題、急性壓力、精神焦慮,也能去看醫生開藥解決
至於會不會被診斷出是否為精神/官能疾病,那其實是另一回事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10 PM
就還是講到爛的「人的情緒有高低起伏的時候,它們大多時間會自然痊癒或透過時間平復下來,但如果長時間都無法平復下來,甚至影響到生活,那就是生病了」
講白話,不干擾你生活的不是事,會影響到你人生的才是問題(例:學業、工作、生活打理等)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14 PM
Sun, Dec 11, 2022 3:15 PM
理科太太兩年100小時,換算下來如果是會晤一小時來算
他正好差不多每周一次諮商,我沒這麼多錢啦,但與其看完全沒有牌照而且是去當個案的人的心得筆記,為什麼不去看真正的心理師寫的筆記(的書)嘞,有出書的心理師啊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18 PM
Sun, Dec 11, 2022 3:18 PM
心理師有無數個案分享並且從中以自己的經驗來開導個案,心理師寫的書通常都是「過程」
但是理科就只能拿自己來講啊,啊是能分享什麼,所以只能分享心得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26 PM
但如果理科的筆記能讓更多人消除迷思或者幫助到真正該需要的人去認知自己的病識感,那倒不是壞事,但問題就是,太 貴 了 。
大部分的病都是沒錢造成的(暴言)
釉墨
@anmoyu
Sun, Dec 11, 2022 3:43 PM
我以為,她會引起爭議的,是她有要分享跟諮商師的建議及實作練習。
會讓人聯想,就像得癌症的病人,分享醫生治病中對病人的建議跟要求。
這些東西可能有針對單一病人的針對性,可能有無照開藥方的不妥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47 PM
釉墨
: 我認為是矛盾問題,他是「分享筆記」但為什麼是「開課程」?這樣就會直接讓別人先入為主的誤會這是一項課程,儘管他的募資頁面上強調了很多次『有需要請去找專業人士求助』但文案跟宣傳主打的就是
線上課程
啊
哪有線上課程老師叫你有問題去找專業人士,那他自己算個啥?XDDD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3:49 PM
我真覺得是因為大眾對諮商的不了解所以很容易被話術玩弄欸,頁面那些強調有需要請求助專業只是免責聲明用的吧,但是宣傳下手的地方通常都還是在靠「你是否有這種困擾?」的共情方式在吸引同樣想要被安慰的人花錢買沒證照然後只有100小時並且無法分享無數個案只能拿自己來講的心得筆記()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4:04 PM
@drowndeep - 最近的理科之亂,我想各大KOL該說的都說了。 但我仍不禁想到上個禮拜某個主治學...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4:05 PM
//想到某精神科朋友說的,精神科的病人只有分成已經自殺跟還沒自殺的,他不是用玩笑的態度在說這件事,而是他們都有心理準備,病人有一天會無預警自殺⋯⋯//
乾,有點地獄,但太真實好好笑wwwwwww
釉墨
@anmoyu
Sun, Dec 11, 2022 4:24 PM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 就覺得她不是無知的,她是有學識的,這種錢道德上覺得她不無知不該碰,但她就是碰了。我對生命的事情的態度,都是憲得要充滿敬畏才對
釉墨
@anmoyu
Sun, Dec 11, 2022 4:25 PM
覺得(錯字)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Sun, Dec 11, 2022 5:22 PM
釉墨
: 在他強調如果有需要請去找專業協助的時候就不可能是無知的了,總的來說感覺就像是『我該說的都說了你沒看清楚或不懂不是我的責任yo』醬紫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Lexapro10mg
Mon, Dec 12, 2022 8:46 AM
Mon, Dec 12, 2022 10:44 AM
@ironyaria2 - 想說河道怎麼看到好多人在講體罰 原來是酪梨壽司打小孩
我倒覺得某吳說「小孩子沒有那麼豐盛的認知跟感受」這句話才是他自己潛意識覺得「小孩」地位是次級的欸
如果兒童的感受不夠豐盛,那童年創傷為何如此常見?
如果兒童的感官不夠敏銳,他如何成為能把大人氣死的動物(淦)
載入新的回覆
我估計也有那種「愛透過旁門左道的方式來不斷驗證自己生病,但偏偏不去給醫生診斷。」的人,就怕診斷發現自己實際上是無病呻吟
但其實去諮商或給醫生看都是一個過渡期而已,暫時性的睡眠問題、急性壓力、精神焦慮,也能去看醫生開藥解決
至於會不會被診斷出是否為精神/官能疾病,那其實是另一回事
講白話,不干擾你生活的不是事,會影響到你人生的才是問題(例:學業、工作、生活打理等)
他正好差不多每周一次諮商,我沒這麼多錢啦,但與其看完全沒有牌照而且是去當個案的人的心得筆記,為什麼不去看真正的心理師寫的筆記(的書)嘞,有出書的心理師啊
但是理科就只能拿自己來講啊,啊是能分享什麼,所以只能分享心得
大部分的病都是沒錢造成的(暴言)會讓人聯想,就像得癌症的病人,分享醫生治病中對病人的建議跟要求。
這些東西可能有針對單一病人的針對性,可能有無照開藥方的不妥
哪有線上課程老師叫你有問題去找專業人士,那他自己算個啥?XDDD
乾,有點地獄,但太真實好好笑wwwwwww
如果兒童的感受不夠豐盛,那童年創傷為何如此常見?
如果兒童的感官不夠敏銳,他如何成為能把大人氣死的動物(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