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富城
@w2601011
Mon, Dec 5, 2022 2:21 PM
一百年前的美國,行人是街頭的主人。
在馬路旁邊不僅只是商業活動密集的場合
也是人們社交、孩童遊戲的處所。
由於馬車與軌道電車速度緩慢,行人可以隨意地穿越馬路
直到汽車入侵都市以後
不只奪走了居民的性命,也奪走行人在街頭社交、休憩的自由。
反汽車聲浪在1920年前後達到顛峰,在數個城市發起抗爭活動
控訴汽車如何奪走受害者家人的性命,並且應該對機動車輛做出限制。
而汽車相關的利益團體卻策劃了一次反擊
他們又是如何利用媒體操作輿論,反客為主
短短幾年就逆轉風向重新定義了道路是專為汽車而生的概念 不只將行人趕出街頭 連行人隨意穿越馬路都變成有罪的 交通的主體原先是人,從這時開始卻逐漸演變成以車輛為中心 這是一百年來最成功的一場公關操作,也幾乎改變了全世界的認知 包括一百年後的台灣。
鍋富城
@w2601011
說
Mon, Dec 5, 2022 2:22 PM
一百年來最成功的操作:車本主義如何把行人趕出街頭?如何改變你的認知?
載入新的回覆
在馬路旁邊不僅只是商業活動密集的場合
也是人們社交、孩童遊戲的處所。
由於馬車與軌道電車速度緩慢,行人可以隨意地穿越馬路
直到汽車入侵都市以後
不只奪走了居民的性命,也奪走行人在街頭社交、休憩的自由。
反汽車聲浪在1920年前後達到顛峰,在數個城市發起抗爭活動
控訴汽車如何奪走受害者家人的性命,並且應該對機動車輛做出限制。
而汽車相關的利益團體卻策劃了一次反擊
他們又是如何利用媒體操作輿論,反客為主
短短幾年就逆轉風向重新定義了道路是專為汽車而生的概念 不只將行人趕出街頭 連行人隨意穿越馬路都變成有罪的 交通的主體原先是人,從這時開始卻逐漸演變成以車輛為中心 這是一百年來最成功的一場公關操作,也幾乎改變了全世界的認知 包括一百年後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