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務農bot
[1203]
這篇提到製造業細節跟累積公差,讓我想到昨天去印刷廠點驗後,坐負責人D先生的車莫名其妙被一路從載到捷運站→載去買早餐→載去捷運站→最後直接載回公司(?)時,聽他分享印刷出版實務遇到的問題
moss|務農bot
他說印前作業中校色的重要性日漸地被市場忽視了,主要成因是太多平面設計師或是美術編輯從業者認為RGB轉CMYK只要在Adobe軟體裡調曲線即可,用甚麼樣材質的紙張、剛噴墨還浮在紙張上跟已經乾墨吃進紙張裡的成色差異,這些老印廠一再地跟設計師們溝通,卻仍能感受到大多數人對此漠不關心
moss|務農bot
我:以前聽說過有些師傅可以用目視去校正各色板的色彩比例,是這樣的意思嗎?
D:對,這就是師傅當場結合圖面顯色、紙張材質、機器設備等等的微小差異,最終做出最接近電腦設計時成色的結果。這種印前作業是非常重要的,會決定印品的品質是否可以符合想像
moss|務農bot
依他的說法(我非本行無法判別對錯),這些年隨著部分設計師越來越不重視這一塊,讓比較不做印前因而可以壓報價的廠商逐漸吃掉市場份額,最終會讓市場傾斜到不在乎印品的狀況
moss|務農bot
D:其實我們的印品,在疊加了很多元素以後,期望值開在85分已經算很出色。但這個85分是包含稿件製作、紙材選用、色板製造對位、印後放置的環境條件,許多的環節都吹毛求疵才能達到的程度。如果其中任何一項稍微放水了,那錯誤是會疊加放大上去的,個別事件獨立看無感,但到最後成品可能只剩下60分。
moss|務農bot
現在想想大概就是累積公差的概念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