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C
史上第一个虫洞,被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来了 | Nature封面 | 量子位

ref 能用來「時空穿梭」的蟲洞,竟然被Google量子計算機創造出來了?
就在剛剛,全息蟲洞研究登上Nature封面,還被Quanta Magazine稱為「有史以來創造出的第一個蟲洞」。

此前在2019年,Google的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裡搗鼓蟲洞相關研究了。

沒想到現在,科學家們不僅創造出了蟲洞,還觀察到了資訊在蟲洞之間傳遞的現象——
他們在一個9量子位電路上,構造了一個稀疏Sachdev-Ye-Kitaev(SYK)模型,並觀察到了蟲洞的特徵。

不過,先別急著幻想「空間跳躍」。
DaveC
與我們想像中的引力蟲洞不同,這個蟲洞是量子蟲洞,並不能穿越時空。

這次全息蟲洞的進展,在於成功地將量子態通過蟲洞,由一個量子系統傳遞到了另一個量子系統。

方法已經明瞭,具體要怎麼觀測呢?
DaveC
https://imgs.plurk.com/QBu/xm1/cUTfowwLjMgzYltwBSk5p2PEOyn_lg.gif
DaveC
Daniel Jafferis:
具體而言,可以設想在兩組糾纏粒子之間,穿上一根電線或其它任何的物理連接,讓粒子們編碼出蟲洞的兩個口。

在這種耦合作用下,操作其中一側的粒子,會引起另一側粒子的變化。

這樣就有可能在兩側粒子之間撐開一個蟲洞。
DaveC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
通過全息原理從量子資訊的語言翻譯成時空物理學,讓一個粒子落入蟲洞的一邊,並觀察它在另一邊是否出現。
方法已經明了,具體要怎麼觀測呢?
實驗團隊在上述資料中,尋找代表兩種情況的峰值。
如果能夠看到峰值,就意味著雙負能量衝擊波的量子位旋轉,允許量子位傳送;而雙正能量衝擊波的相反方向旋轉,不允許量子位傳送(而且還會導致蟲洞關閉)。

兩年時間,實驗團隊一直在逐步改進,降低實驗噪音。
這一點對測量訊號至關重要,因為即使是1.5倍的噪音也會完全掩蓋訊號。
今年1月份的深夜,在團隊成員的電腦螢幕上,峰值出現了!
DaveC
這次的實驗也發現了另一個事實:無論SYK模型如何,尺寸纏繞這一特徵都會出現。

這般如此,如此這般,耗費數年時間,這個蟲洞終於由Google量子電腦模擬了出來~
DaveC
儘管存在爭議,但是這項前所未有的實驗,探索了時空以某種方式從量子資訊中產生的可能性。

隨著量子裝置的不斷改進,錯誤率會更低,晶片會更強,那麼對引力現象的研究也會更加深入。

而引力只是量子電腦探索複雜物理理論的獨特能力的一個範例,量子電腦還能對時間晶體、量子混沌和化學進行洞悉和觀察。

所以說,遇事不決,果然是可以量子力學的啊~

wwwww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