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rosatai
Sun, Nov 20, 2022 2:17 PM
Sun, Nov 20, 2022 2:19 PM
臉書今天刷了一片情緒壓力測試,每次我很難明白判斷,這是在說「我不好請關懷我」的求助,還是「我有憂鬱我炫耀」。多數時候,除了發出來顯示沒啥壓力的快樂分享外,我都覺得是後者。
張揚自己的異常(但其實它並非應該被如此運用)、給自己貼標籤,來借用現代人的同情(之類的)來取得一個表情符號。
好像不來點病(憂鬱是人們最好選擇、最輕易也最擅長運用的)就不能理所當然的社交障礙。
友列有極少數的人長期都在跟自己抗爭並書寫與記錄著,在這樣的測驗表分享時,並不覺得有問題。
可是除此之外,我感受到的幾乎都不是求救訊號。
當這些測驗變成是,用來合理化自怨自艾、合理化平日的各種行為時,它變得格外廉價,變得讓真的需要求救的人,混跡在其中而降低了辨識度。
每每看到,除了不耐煩外,總覺得格外悲傷,並且讓我感到窒息。
周先生方太太馬跩跩
@psun52500828
Sun, Nov 20, 2022 3:05 PM
同感+1
然後在這片狀況下,延伸變成了有一種怪圈:真正生病的人才不會說出來
然後一堆87瘋狂拿可能疾病或暫時的情緒狀態偽裝疾病包裝自己的行為在那邊把疾病污名化
負面情緒甚至疾病到底什麼時後變得這麼值得驕傲
載入新的回覆
張揚自己的異常(但其實它並非應該被如此運用)、給自己貼標籤,來借用現代人的同情(之類的)來取得一個表情符號。
好像不來點病(憂鬱是人們最好選擇、最輕易也最擅長運用的)就不能理所當然的社交障礙。
友列有極少數的人長期都在跟自己抗爭並書寫與記錄著,在這樣的測驗表分享時,並不覺得有問題。
可是除此之外,我感受到的幾乎都不是求救訊號。
當這些測驗變成是,用來合理化自怨自艾、合理化平日的各種行為時,它變得格外廉價,變得讓真的需要求救的人,混跡在其中而降低了辨識度。
每每看到,除了不耐煩外,總覺得格外悲傷,並且讓我感到窒息。
然後在這片狀況下,延伸變成了有一種怪圈:真正生病的人才不會說出來
然後一堆87瘋狂拿可能疾病或暫時的情緒狀態偽裝疾病包裝自己的行為在那邊把疾病污名化
負面情緒甚至疾病到底什麼時後變得這麼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