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隻老鼠
[短書評]
Day 4 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The Storytelling Animal How stories make us human)
每次看科普書常常覺得看中文標題預期會看到與實際內容有出入,也不能說全都是為了吸引讀者標題詐欺,有時會有意外收穫,但有時跟自己想看的內容完全不同就覺得微氣憤,所以乖乖附上英文名。
很有趣,從很多角度分析故事為什麼存在,對人類有什麼必要性,有什麼影響,以什麼形式又將往什麼方向前進。裡面提及各種理論來討論分析,佐以各類作品,名言,學說,看完多了不少過去不知道的知識。
下有鼠腦殘心得與內容捏,慎入。
掰噗~
(brokenheart)
是隻老鼠
一開始閱讀時不知為什麼微微進不了狀態,但作者文筆很有趣,每一章也有明確的主題,所以很順的看完了。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說故事,創造故事,如果完全沒有利益的話,這樣的行為應該會慢慢被淘汰。然而非但沒有消失,反而隨著發展,產生了更多形式更豐富。
是隻老鼠
有趣的是,總覺得小朋友編的故事應該會是開心快樂的,沒想到,反而意外的會有災難麻煩。很喜歡他形容大腦為了讓日常變得順暢,會有一個小小的福爾摩斯住在左腦,蒐集資訊後,尋找一個最可能串連所有的解釋。
是隻老鼠
一個說法,閱讀故事,看電影,戲劇等等的過程,其實是大腦的模擬訓練,不用真的經歷故事中的一切,但透過鏡像神經元,讓閱讀者得到了相近的感受。
是隻老鼠
但同時因為我們容易被故事吸引,情感沉浸在劇情與人物之中,就容易被塑型跟控制。
是隻老鼠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少年小樹之歌的作者,其實有著白人至上的背景曾經擔任Ku Klux Klan of the Confederacy首領,而也被證實,作品中提及的部分Cherokee語與習俗也不正確。學者也有提出書中仍有著對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與浪漫化的高貴野蠻人描寫。
是隻老鼠
忍不住查了一下博客來,仍是中學推薦閱讀作品,而作者的部分,寫著他是神秘的小說家,身份仍有待考察。
是隻老鼠
的確,不能因為他的背景與虛構的印地安人身份就全面否定這本書,但抱持著這是真實故事的角度閱讀卻吸收到帶著白人偏見的故事。這點讓我覺得震驚。覺得應該讓閱讀的人有所理解才對,所以到現在仍用作者身份不明來推銷這本書,對我來說有些不能接受。
是隻老鼠
回憶錄裡往往有各種謊言,有些是故意的,也有些是因為記憶的本質產生的。作者形容回憶中往往有著雜質,大腦記憶並非準確紀錄實際發生的一切,而是重建曾經發生事,許多細節,不論大小,都是不可靠的。
是隻老鼠
這段很有趣
如心理學家塔夫利與艾隆森所說,記憶是個「不可靠、自我中心的歷史學家……記憶通常是依照自我強化的偏見而刪減與塑造,會擾亂過去事件的輪廓,赦免過失與罪責,扭曲真實發生的事。」換句話說,我們把過去記錯,如此要來能讓我們在自己的生命故事中,保有主角的身份。
是隻老鼠
作者像個雜學家講了很多關於說故事的故事,我只把剛看完印象深刻的部分寫出,但其實還有更多更多,可惡,因為太有趣,我爆炸的書架又要多留一本書了。
是隻老鼠
關於很多人悲觀預言小說即將消失,但作者指出小說也是進化產生的形式,接下來的故事也許會有更刺激更真實的表現模式,本質還是反映出人對故事的追求。作者非常貼心在最後兩頁,把整本書想傳達重點用短句條列出來,所以沒空複習整本書時,也可以偷吃步只看最後兩頁 (LOL)
只是布熊
偷吃步的整理也太棒XDDD
是隻老鼠
只是布熊 : 而且他寫的很有趣,不會有那種老師敲黑板說這裡一定會考的那種重點感 (LOL)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