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
想看老公與婆(同樣的題材一直輪迴)
奧✧
❤️是具爭議性的藝術家
💙則是藝術評論家

婆的簽約畫廊是今年度主辦藝博會的總籌,因為是大畫廊旗下的藝術家也是多到不行,而婆因為一些私人交友的關係總是在業界掀起很多話題,人們笑稱婆之所以會出名不是因為他的才華而是他拙劣的炒作技倆

人們認為在頂尖藝術學院攻讀新媒體藝術的他,明明手上握有資源,卻表現得一副好像不把色情放到內容裡就不會做作品的樣子
&雖然他常在訪談或公開場合都表達過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影像設計或是影片紀錄,但是成名的契機卻與目的愈離愈遠
奧✧
老公是近期在藝術圈備受歡迎的藝術評論家,家中的背景與出身都很謎,但是評論專欄裡發表過的文字風格卻老練銳利,熟悉藝術發展史與各種傳統流派以外,近期更密集接觸新藝術的媒材與研究,藝術家們都巴不得自己的作品被提及,就算只是一二句混雜在專欄裡也沒關係,反正被老公提到的藝術家,受關注的程度就會翻倍

&老公是無意間在社群媒體的推薦清單中認識這名Vtuber的。對方不玩遊戲、不唱歌,較多為上傳一些純影像創作,很偶爾才會開直播以虛擬主播的方式和觀眾對談。會用對談的原因是因為對方的聊天室人少得出奇,聊的主題又是非常冷僻的藝術相關內容,多數還是以聽這名Vtuber單方的心得或分享為主
奧✧
在參與過研討會後回到家中已經接近深夜,老公從冰箱拿出了一些有氣泡的飲料小做休息,手機跑出了自動推薦,剛好是那個有在關心的Vtuber正在直播,他一點進去就聽見對方正在針對即將到來的藝博會為雜談主題⋯⋯

“聽著聽著聽著——”
“所謂藝術博覽這種展覽中,定義的藝術到底是什麼呢?我有時候在想,這些人似乎好像還是將藝術歸類在一個靜態的畫作或是雕塑上⋯⋯對嗎?通常收藏藝術品的這個動作,好像也一定要有一個實際的型態,擺在家裡、擺在牆上、或被固定在某一個地方⋯⋯”
“⋯⋯這裡的藝術,其實很狹義⋯⋯但多數創作者依然遵循長久以來的眼光而創作。”

“「那麼你認為藝博會的藝術,廣義應該到哪呢?」喔,是新朋友呢,沒有看過這個ID。”
奧✧
“我認為的藝術還缺少了影像⋯⋯當然這是我認為的,你們都能瞭解對吧?⋯⋯嗯,就像、為什麼我們不能單純收藏影像呢?被收藏的影像一定要電影般的時長才能算合格嗎?⋯⋯大家大家大家——你們會想要買一支大概10-20分鐘的短片回來然後永久投影在牆上嗎?”

“「我想是因為單一影像可以涉及到超過多次的買賣,無法被唯一對象擁有?」⋯⋯嘿?這位yeaboii,你真的很nice⋯⋯”

在反應過來以前老公的留言又送出了好幾次,那場直播因為婆跟老公有來有往的對談,觀看的人次創下新高。直播結束後已經是兩個小時後的事了,汽水變成糖水,老公反而迎來一整天最清醒的時刻。他覺得他知道這個主播是誰,但他還要再試探一下⋯⋯很久沒有遇到這麼有趣的事情了,老公展開一些調查。
奧✧
那一晚他將近期內對方開過的直播都看過了一遍,幸好時長都落在1-2小時之間。這實在太讓他驚喜了,這和他所知悉的Vox Akuma太過不同,以致於現在反而搞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他?是這個名字叫做Milord的Vtuber、還是那個對於藝術的態度看起來太過輕浮的影像導演?
奧✧
>>想看在畫廊的週年開幕茶會場合
婆握著香檳欣賞同事的畫作,登在主牆,馬上就有不少規模巨大的作品售出,他的也有幾件,不過那也只是過往作品的延伸而已,他自己知道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就是有人喜歡,能讓他賺點錢就好,沒什麼好堅持的。
突然老公來到婆身邊,看著同一幅畫說:「為什麼藝術要被區分那麼多面向,但是能在展場上展示的永遠都是畫作與雕塑呢?」

婆以為老公在跟別人說話,但是那些話分明是自己說過的,於是忍不住好奇往旁偷瞄,結果老公直直地盯著婆看,婆嚇到香檳差點灑出來,裝作若無其事假咳幾聲掩蓋尷尬。通常在藝術領域的人,心思都很敏銳,第六感尤其準確,他覺得旁邊這個男人一定在別的地方與自己有所接觸,但他此刻毫無頭緒。是哪間學校嗎?還是在誰的工作室?⋯⋯
奧✧
>>想看在共同熟識者展會再次相遇的兩人
老公一樣在婆身邊的人都散去、忙著對主展人寒喧時悄悄晃到婆身邊,保持了周圍只有他倆能聽到的音量搭話。

老公表達了對婆的欣賞,但是婆完全不認識老公、根本不知道這位藝術評論有什麼好欣賞自己的,雖然感謝但是立刻劃清界線,還很好心地提醒對方「如果有在為本人的事業著想的話最好不要和自己走太近」這種話就先離去。
當大家都巴不得在自己面前留下好印象時,婆卻像一個害怕社交的高山孤鳥悄悄飛走,他開始好奇對方的交友關係是出了什麼差錯才會被消遣成這種樣貌
奧✧
>>回到虛擬的世界
老公找到了可以接觸到「Milord」的管道,寄了封信件表明自己的ID,反正「Milord」歡迎各種對談討論信件,那麼他何必執著面對面聊天呢?

另一邊收到email的婆覺得又驚又喜,這個信箱申請來之後從來沒有觀眾或對他直播有更深入願意交流的人寄信給他,那個「yeaboii」就這麼如彗星般出現⋯⋯有人懂自己!有人能理解!

很快地他們的信件來回已經成為生活的重心,原本兩人之間都維持著一天一封的額度、雙方回覆時間也固定,但是不知道從誰先開始的,他們除了藝術思辨、內容開始更多日常瑣事、天南地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