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vo☘️
@kAsdm
Wed, Oct 12, 2022 2:55 PM
Fri, Jan 17, 2025 11:26 AM
行星語書店
機器狼🔜茶會首次出毛!
@KMN_BOT
說
Wed, Oct 12, 2022 2:57 PM
機器狼想要學會魔法,把冰箱裡的蛋糕變成兩塊汪 (ノ∀`*)
du∆vo☘️
@kAsdm
Wed, Oct 12, 2022 3:34 PM
Sun, Apr 30, 2023 2:21 PM
〈擁抱仙人掌〉
當時的我心想,只要不給予疼痛就是所謂的愛嗎?還是說,忍受痛苦才算是愛?
將愛的疼痛用物理的方式呈現,感覺真的好痛啊
(曾經看過文章說心痛和肉體疼痛對腦部某個區塊有同樣的刺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帕希拉因為害怕疼痛而不去觸碰小英,直到最後才醒悟,應該不管多痛都要去愛才是,錯過了只徒留悔恨。
帕希拉去擁抱仙人掌,比起怎麼樣都好的自殺行為,更像是一種報復似的補償行徑。當初應該奮力地擁抱小英,就像擁抱仙人掌那樣,即便被針扎進肉裡,血流滿地也在所不惜。
想到《全民超人》,還有在各種地方看過的水火相戀,或是冬天與夏天不斷錯過彼此的劇情。雖然本篇的帕希拉和小英不是戀愛情感,但本質是相像的,一旦觸碰彼此,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反正最終都要死的,不如就《一路玩到掛》吧?
du∆vo☘️
@kAsdm
Wed, Oct 12, 2022 11:32 PM
痛並快樂著
du∆vo☘️
@kAsdm
Sun, Dec 18, 2022 10:32 AM
Sun, Apr 30, 2023 2:21 PM
〈#cyborg_positive〉
文章最後寫說,其實更多的是煩惱的粉絲,想著如果把普通人的眼睛換成機械的眼球,是否就能變得跟麗茲一樣漂亮。
第一時間想到的說法是「過猶不及」,但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
cyborg_positive
的本意是希望賽博格能為自己感到驕傲,擁有機械的身體部位並不是一種缺陷。科幻小說的設定經常是現實的延伸,代換到真實社會,類似的有同志驕傲運動(?),並不是鼓吹大家成為同志,而是傳遞所有人都是獨特而美麗的正面價值。
更為相似的可能是「憂鬱症」,憂鬱症和文中的機械身體,客觀來說是
不正常
的狀況,不正常的狀態本身是中性的,只是人們主觀上認為這種狀態是
不好的
。XX運動的做法比較像是加上好的印象,期望逐漸把主觀上的不好,導正成「沒有什麼好或不好」或是「都很好」。
du∆vo☘️
@kAsdm
Sun, Dec 18, 2022 10:33 AM
(接上)
不過加上好的印象之後,產生的另一種結果可能是文中煩惱的粉絲,眼睛原本好好的,卻想換成機械眼。現實中也有人閒著沒事卻希望自己得憂鬱症,因為這樣好像很美,很有文藝氣息(?),實際上卻是忽略了憂鬱症會帶來的種種困擾,就像是機械眼那樣。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4:11 PM
Sun, Apr 30, 2023 2:21 PM
〈哈密瓜商人與小提琴演奏家〉
多重宇宙的交界處呢...
雖然意義不太一樣但想到彗星來的那一夜
和平行時空的自己相遇不小心就會變成驚悚片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4:33 PM
Sun, Apr 30, 2023 2:21 PM
〈黛西與奇怪的機器〉
這篇好...哲學...
人與人之間,意識和感官並不互通,任何人都無法認知他人的「現實脈絡」,也就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道理。雖然能聽見對方,但也可以透過將聲音轉換成電子訊號轉換成光線轉換成文字的機器,觀測他人的現實脈絡。
不過人跟機器又不互通,所以機器本身也自成一個現實脈絡,所以機器也只是眾多現實脈絡之一而已,所以機器也沒那麼奇怪了。
嗯,想到以前哲學通識課教那什麼sense data,真的好難懂啊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4:53 PM
Sun, Apr 30, 2023 2:21 PM
〈行星語書店〉
前腦翻譯程式是什麼超讚的東西,裝上去大概就像動漫那樣「總之所有語言都變成日文啦」。
但就,翻譯中一定會有丟失的部分,可能是意義出現微妙的差別,或是無法體現原文的美感。行星語書店可能真的只是商業考量,為了販賣異國體驗而已,實際上卻也確實傳達了要不別看,要不就看原文的堅持。
本篇的世界觀中,由於有超方便的翻譯程式,不需時間就能讀懂的文字有那~麼多,為了讀懂行星語而特地去學習,顯然不符合時間成本。然而文中的教授,因為前腦不適應翻譯程式,所以反其道而行。雖然我看不懂多數人能看懂的,但我能看懂多數人看不懂的。
可以說是幸運,或者說是美麗的巧合,教授成為了稀少而珍貴的行星語書籍讀者。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5:11 PM
Sun, Apr 30, 2023 2:22 PM
〈願望收藏家〉
願望收藏家、願望收割者、象徵
他就是「未來模擬器」吧,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2030,人們對於越來越近的未來所投射的願望/展望,理論上會和現實越來越靠近,直到2030確實到來的那一天,他將成為現實。
就是,迭代收斂啦ˊˋ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5:20 PM
Sun, Apr 30, 2023 2:22 PM
〈停止哀切的情歌〉
結果還是沒有結論啊哈哈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次流行,根本就是文藝復興。
萬物可能都有某種人類無法參透的週期性吧。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6:01 PM
Sun, Apr 30, 2023 2:22 PM
〈未被捕捉的風景〉
直接想到那位當所有人都高舉手機時,獨自趴在欄杆上用雙眼記錄的白髮阿嬤。只有阿嬤全心全意的沉浸其中,獲得最棒的體驗。
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反而忘不了,真正重要的是影像或文字記錄本身以外的東西,是某種經驗、某種難以忘懷的感動。不過留下紀錄並非毫無意義,紀錄能夠傳遞資訊,帶領人們回顧過去的歷史,一窺無法親身經歷的世界。看著照片或文字,能夠想起當時的人、事、物與情感,新婚旅行之所以要聘請攝影師,無非是想在未來一邊翻閱著照片,一邊回憶當時的種種美好。
紀錄本身只是媒介,重要的是用雙眼、雙耳,用全身去感受每一個瞬間,那才是最珍貴且無法被替代的。
du∆vo☘️
@kAsdm
Wed, Dec 21, 2022 6:02 PM
其他行星旅行者依舊維持著手插在口袋中的姿勢,沒有人上前阻止正在記錄風景的人。所有人不約而同地屏氣凝神,只聽得見風聲、鉛筆摩擦聲以及窸窣作響的聲音。眼前的星霧散去又重新聚攏,光影的變化深深映入眼簾。在這樣的氣氛下,風在不知不覺中完全歇止,寂靜中只有書寫什麼的沙沙聲,或是作畫的聲響。理奇沉默地聆聽這些聲音,見證了無法被鏡頭捕捉的瞬間,在未來必然會消失的那一刻。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10:03 AM
Sun, Apr 30, 2023 2:22 PM
〈沼澤少年〉
電腦啦。共同意識也是科幻作品常見的元素呢
短篇故事通常不太著墨設定,如果複製人有自己的意識,卻只能面臨被當成將死之人容器的未來,那還真的是很悲傷。想到《別讓我走》這部片,複製人長大後就要開始捐器官捐到死,其實有個疑問是為什麼不會革命啊,果然教育從小開始嗎,洗腦成功?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點是,個體性和同體性(?)之間的選擇。維持的個人主體性也許有什麼更重要的意義,但人類也沒體驗過共同意識,拒絕成為菌絲還是蠻合理的吧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10:20 AM
Sun, Apr 30, 2023 2:22 PM
〈離開西蒙時〉
摩登大聖?寄生獸?wwww
反正就算臉上沒有面具,我們也不會知道彼此的想法。請您仔細想想看,現在正面對著您的我,是笑著的嗎?還是說,其實我現在的表情很冷淡呢?不管我現在的表情是什麼,您都能確定這是我真正的心情嗎?
自從面具來到我們的世界以後,我們再也不需要強顏歡笑。比起作出虛偽的表情,面具反而幫助我們對彼此流露真正的溫柔,這就是西蒙人為什麼依舊戴著面具的理由。
不算同意這個觀點,表情是很重要的。人類的眼白啊、紅暈啊,能夠作出表情,其實是人類和其他生物不同的關鍵之一,這使人類的社會性高出其他物種許多,也才促成了高度的學習力。失去表情的社會,肯定會出現問題,不過主觀來說我也想一輩子戴著面具,現在就很想一輩子戴著口罩了,眼睛演一半就好,拒絕交流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10:24 AM
不知道有人臉辨識障礙的人能不能看出表情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4:24 PM
Sun, Apr 30, 2023 2:23 PM
〈家裡的可可〉
細思極恐
生物為了繁衍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機制,文中寫到弓形蟲應該就是作者的靈感來源。可可的概念整個很...精神污染......
小新有一集小葵撿了一個娃娃回來,中邪ˊˋ
還想到〈2005年9月:火星人〉,每個人眼中見到的都是那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其實是很悲傷的故事ˊˋ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5:59 PM
Sun, Apr 30, 2023 2:24 PM
〈污染地區〉
拉特娜和歐文認識欸,跟《沼澤少年》在同一條世界線吧,他們把那奇異的生命稱作有集體智能的菌絲體。拉特娜推測是因為菌絲體根植了雲霧地區人們的大腦,才倖免於「大寄生」後出現的狂躁症。
菌絲體是外星物種嗎?拉特娜和歐文認為不是。他們可能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於地球上,只是人們從來沒去注意過,直到外星物種入侵,人類大規模對星球進行研究才終於發現。
人類對地球果然還知之甚少呢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6:25 PM
Sun, Apr 30, 2023 2:24 PM
〈地球的另一群居住者〉
很像COVID-19的嗅覺倒錯欸,不過是味覺倒錯。外星人錯降地球後定居下來,雖然偽裝成人類混進社會,卻無法適應地球的美食,自己開發的美味食譜還被地球人嫌棄得跟垃圾一樣XD
南極企鵝攝影機那段,完全有被冒犯到w 人類文明就很低等啊,跟企鵝一樣分辨不出來對方不是同類
還有那個超級味覺者協會,真的好像小新劇場版會出現的神秘組織欸XDD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6:39 PM
Sun, Apr 30, 2023 2:24 PM
〈越過邊境〉
跟〈沼澤少年〉和〈污染地區〉同一條世界線
拉特娜原本的報告書應該提及了神秘的蕈菇,不合作派遣者們中的妍雨竄改了內容,結果拉特娜受到了對任務態度消極的處分XD
外星物種進入地球後,人類也只能在「消滅」和「共存」之間選擇。菌絲體產生網絡的機制依然是個謎。
喜歡這種在很多短篇中穿插某一特定世界線作品的手法,有時在單元劇和漫畫也會看到
du∆vo☘️
@kAsdm
Fri, Dec 23, 2022 6:40 PM
載入新的回覆
當時的我心想,只要不給予疼痛就是所謂的愛嗎?還是說,忍受痛苦才算是愛?
將愛的疼痛用物理的方式呈現,感覺真的好痛啊
帕希拉去擁抱仙人掌,比起怎麼樣都好的自殺行為,更像是一種報復似的補償行徑。當初應該奮力地擁抱小英,就像擁抱仙人掌那樣,即便被針扎進肉裡,血流滿地也在所不惜。
想到《全民超人》,還有在各種地方看過的水火相戀,或是冬天與夏天不斷錯過彼此的劇情。雖然本篇的帕希拉和小英不是戀愛情感,但本質是相像的,一旦觸碰彼此,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反正最終都要死的,不如就《一路玩到掛》吧?
文章最後寫說,其實更多的是煩惱的粉絲,想著如果把普通人的眼睛換成機械的眼球,是否就能變得跟麗茲一樣漂亮。
第一時間想到的說法是「過猶不及」,但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
cyborg_positive 的本意是希望賽博格能為自己感到驕傲,擁有機械的身體部位並不是一種缺陷。科幻小說的設定經常是現實的延伸,代換到真實社會,類似的有同志驕傲運動(?),並不是鼓吹大家成為同志,而是傳遞所有人都是獨特而美麗的正面價值。
更為相似的可能是「憂鬱症」,憂鬱症和文中的機械身體,客觀來說是不正常的狀況,不正常的狀態本身是中性的,只是人們主觀上認為這種狀態是不好的。XX運動的做法比較像是加上好的印象,期望逐漸把主觀上的不好,導正成「沒有什麼好或不好」或是「都很好」。
不過加上好的印象之後,產生的另一種結果可能是文中煩惱的粉絲,眼睛原本好好的,卻想換成機械眼。現實中也有人閒著沒事卻希望自己得憂鬱症,因為這樣好像很美,很有文藝氣息(?),實際上卻是忽略了憂鬱症會帶來的種種困擾,就像是機械眼那樣。
多重宇宙的交界處呢...
雖然意義不太一樣但想到彗星來的那一夜
和平行時空的自己相遇不小心就會變成驚悚片
這篇好...哲學...
人與人之間,意識和感官並不互通,任何人都無法認知他人的「現實脈絡」,也就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道理。雖然能聽見對方,但也可以透過將聲音轉換成電子訊號轉換成光線轉換成文字的機器,觀測他人的現實脈絡。
不過人跟機器又不互通,所以機器本身也自成一個現實脈絡,所以機器也只是眾多現實脈絡之一而已,所以機器也沒那麼奇怪了。
嗯,想到以前哲學通識課教那什麼sense data,真的好難懂啊
前腦翻譯程式是什麼超讚的東西,裝上去大概就像動漫那樣「總之所有語言都變成日文啦」。
但就,翻譯中一定會有丟失的部分,可能是意義出現微妙的差別,或是無法體現原文的美感。行星語書店可能真的只是商業考量,為了販賣異國體驗而已,實際上卻也確實傳達了要不別看,要不就看原文的堅持。
本篇的世界觀中,由於有超方便的翻譯程式,不需時間就能讀懂的文字有那~麼多,為了讀懂行星語而特地去學習,顯然不符合時間成本。然而文中的教授,因為前腦不適應翻譯程式,所以反其道而行。雖然我看不懂多數人能看懂的,但我能看懂多數人看不懂的。
可以說是幸運,或者說是美麗的巧合,教授成為了稀少而珍貴的行星語書籍讀者。
願望收藏家、願望收割者、象徵
他就是「未來模擬器」吧,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2030,人們對於越來越近的未來所投射的願望/展望,理論上會和現實越來越靠近,直到2030確實到來的那一天,他將成為現實。
就是,迭代收斂啦ˊˋ
結果還是沒有結論啊哈哈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次流行,根本就是文藝復興。
萬物可能都有某種人類無法參透的週期性吧。
直接想到那位當所有人都高舉手機時,獨自趴在欄杆上用雙眼記錄的白髮阿嬤。只有阿嬤全心全意的沉浸其中,獲得最棒的體驗。
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反而忘不了,真正重要的是影像或文字記錄本身以外的東西,是某種經驗、某種難以忘懷的感動。不過留下紀錄並非毫無意義,紀錄能夠傳遞資訊,帶領人們回顧過去的歷史,一窺無法親身經歷的世界。看著照片或文字,能夠想起當時的人、事、物與情感,新婚旅行之所以要聘請攝影師,無非是想在未來一邊翻閱著照片,一邊回憶當時的種種美好。
紀錄本身只是媒介,重要的是用雙眼、雙耳,用全身去感受每一個瞬間,那才是最珍貴且無法被替代的。
電腦啦。共同意識也是科幻作品常見的元素呢
短篇故事通常不太著墨設定,如果複製人有自己的意識,卻只能面臨被當成將死之人容器的未來,那還真的是很悲傷。想到《別讓我走》這部片,複製人長大後就要開始捐器官捐到死,其實有個疑問是為什麼不會革命啊,果然教育從小開始嗎,洗腦成功?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點是,個體性和同體性(?)之間的選擇。維持的個人主體性也許有什麼更重要的意義,但人類也沒體驗過共同意識,拒絕成為菌絲還是蠻合理的吧
摩登大聖?寄生獸?wwww
反正就算臉上沒有面具,我們也不會知道彼此的想法。請您仔細想想看,現在正面對著您的我,是笑著的嗎?還是說,其實我現在的表情很冷淡呢?不管我現在的表情是什麼,您都能確定這是我真正的心情嗎?
自從面具來到我們的世界以後,我們再也不需要強顏歡笑。比起作出虛偽的表情,面具反而幫助我們對彼此流露真正的溫柔,這就是西蒙人為什麼依舊戴著面具的理由。
不算同意這個觀點,表情是很重要的。人類的眼白啊、紅暈啊,能夠作出表情,其實是人類和其他生物不同的關鍵之一,這使人類的社會性高出其他物種許多,也才促成了高度的學習力。失去表情的社會,肯定會出現問題,不過主觀來說我也想一輩子戴著面具,現在就很想一輩子戴著口罩了,眼睛演一半就好,拒絕交流
細思極恐
生物為了繁衍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機制,文中寫到弓形蟲應該就是作者的靈感來源。可可的概念整個很...精神污染......
小新有一集小葵撿了一個娃娃回來,中邪ˊˋ
還想到〈2005年9月:火星人〉,每個人眼中見到的都是那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其實是很悲傷的故事ˊˋ
拉特娜和歐文認識欸,跟《沼澤少年》在同一條世界線吧,他們把那奇異的生命稱作有集體智能的菌絲體。拉特娜推測是因為菌絲體根植了雲霧地區人們的大腦,才倖免於「大寄生」後出現的狂躁症。
菌絲體是外星物種嗎?拉特娜和歐文認為不是。他們可能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於地球上,只是人們從來沒去注意過,直到外星物種入侵,人類大規模對星球進行研究才終於發現。
人類對地球果然還知之甚少呢
很像COVID-19的嗅覺倒錯欸,不過是味覺倒錯。外星人錯降地球後定居下來,雖然偽裝成人類混進社會,卻無法適應地球的美食,自己開發的美味食譜還被地球人嫌棄得跟垃圾一樣XD
南極企鵝攝影機那段,完全有被冒犯到w 人類文明就很低等啊,跟企鵝一樣分辨不出來對方不是同類
還有那個超級味覺者協會,真的好像小新劇場版會出現的神秘組織欸XDD
跟〈沼澤少年〉和〈污染地區〉同一條世界線
拉特娜原本的報告書應該提及了神秘的蕈菇,不合作派遣者們中的妍雨竄改了內容,結果拉特娜受到了對任務態度消極的處分XD
外星物種進入地球後,人類也只能在「消滅」和「共存」之間選擇。菌絲體產生網絡的機制依然是個謎。
喜歡這種在很多短篇中穿插某一特定世界線作品的手法,有時在單元劇和漫畫也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