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7:43 AM
Mon, Sep 26, 2022 8:49 AM
2
一些零碎的感覺和想法
埃忒雜談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02 AM
Mon, Sep 26, 2022 8:47 AM
如果某個性別或性傾向的人沒有表現出你認為應該要有的樣子會怎樣嗎?如果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你看不順眼會怎樣嗎?如果別人在乎的事情跟你不一樣會怎樣嗎⋯⋯?
沒有人可以取悅世界上所有人
如果一個人剛好無法取悅你,會怎樣嗎?
我覺得某些海巡行為——例如持續刷關鍵字,把每一則自己討厭的言論或對象抓出來來罵——本身就帶著展現權力的味道:監視、懲罰、報復。
我覺得這樣子的海巡行為,跟為了研究所以去觀察社會現象然後把資料整理、分析不一樣。
會不會這樣的海巡行為,帶有想從某個階級翻身成金字塔頂端的意義在呢?或是食物鏈的頂端?(吃、消滅,使另一方不復存在或者是奴役、為己所用,意義不太一樣)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12 AM
Mon, Sep 26, 2022 8:35 AM
海巡的行為如果發生在現實會是什麼樣的情境⋯⋯?挨家挨戶調查每個人的身家背景,把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人抓出來?還是沿著馬路罵過去⋯⋯?
會不會當我們在現實與網路中做了某種類似的事情時,我們不再用類似的標準看待?
在網路中,我們的身體與他人的身體不會面對面接觸,但是身體和可視的空間是一個具有強大衝擊力的場域,會不會因為網路的虛擬性質,這份衝擊感被稀釋,人們之間的距離被推遠,原本我們覺得不適合做的事在網路就不再那麼想呢?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21 AM
Mon, Sep 26, 2022 8:36 AM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很壞,孩子久了之後可能就真的壞給父母看,或因為沮喪、不被信任產生一些狀況,現在的社會氛圍是否也可能如此呢?
某些人因為成見,把他們有成見的對象推得更遠,甚至間接的成為讓對方變成自己不喜歡的人?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24 AM
會不會某些知識不適合推向大眾,比較適合另一個做法,比如說研究者們在一個地方進行研究,跟某些顧問商量策略後再用適合的方法推出這些知識?不過這樣好像會變成烏托邦式的統治⋯⋯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36 AM
有時候會想,紀錄,紀錄是為了什麼?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37 AM
初衷是什麼?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39 AM
Mon, Sep 26, 2022 8:50 AM
好像在思考的時候,人無可避免的會互相碰撞,但如果因為做不到不碰撞而躲起來,那這個世界會成為一個安靜、停止的世界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39 AM
Mon, Sep 26, 2022 8:41 AM
不安、焦慮、憤怒、失望、威脅感、生存焦慮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44 AM
隱藏在偏見後的不安得先被接住才有對話的可能,在對話的當下如何面對這個不舒服?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46 AM
Mon, Sep 26, 2022 8:48 AM
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又出現了,那些過去說你很尖銳、為什麼要想這麼多,徘徊耳邊的聲音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48 AM
改變是刺痛的,任何一個群體接受到新刺激時,拒絕、反抗是很常見的反應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48 AM
Mon, Sep 26, 2022 8:49 AM
「這個世界還沒準備好談性別」
「可是不開始就不會前進」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8:50 AM
或許累的時候可以去性別友善的地方補充能量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00 AM
時間跟耐心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07 AM
如果兩方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可能很難取得共識,為什麼我們從小到大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會先把自己放入受害者的位置呢?為什麼我們不是先想「不是人出了問題,而是某些事情需要處理」?
當雙方把自己放入受害者的位置時,大家會覺得彼此在攻擊我這個人,但或許雙方最初並沒有「我討厭這個人」的意思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08 AM
我也有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的傾向,但卯迷不會,或許我可以瞭解她是怎麼面對問題的?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11 AM
為什麼把自己放在受害者?
當我覺得一件事很重要、甚至會牽涉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時候,我會下意識覺得這個身份認同等於我,它不只是一個屬性或一個形容詞,如果把認同看作圈圈,因為在一個區域(社會)內,每個人的圈圈(身份認同)都佔有一個空間,但是大家走動的時候這些圈圈可能彼此碰撞⋯⋯碰!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12 AM
這件事沒有100分的答案,或許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想法?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43 AM
感覺非暴力溝通比較適合一個雙方都有意願談的場合,以及雙方會想解決事情的前提,如果是在雙方暫時不想改變立場的情況下可能不適合(?)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46 AM
看到有人說通姦除罪化走了30年,那性別議題也不會一兩年就改變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48 AM
仇跨的言論聽起來很可怕,不過通姦、出軌、同志等等各種議題也會有這樣的人,死命地罵,就像是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人從世界上抹除一樣,我覺得可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沒參與過其他議題的發展,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前人努力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9:50 AM
我對仇跨者也有「他們應該⋯⋯」的想法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0:59 AM
我認為的應該有哪些?
不應該以偏概全
不應該把想像的事情說的對方好像已經做了
不應該把跨性別當成罪犯
應該尊重他人的性別認同
應該尊重別人的感受
不應該用謾罵的方式攻擊
如果表現感受的方式就是指導別人應該怎麼做好像容易變得很難處理⋯⋯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02 AM
反跨跟仇跨對我來說不太一樣,前者比較偏向反對跨性別的存在,擁護性別只有男女二元的想法,忽視或否定性別認同及感受;仇跨感覺是帶著恨意、敵意,想要或已經做出傷害的行為,包括無視、排擠、抵制、言語打壓、詆毀甚至有想傷害/殺害跨性別的念頭。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10 AM
我不喜歡一些人的發言可能是因為當他們說別人是潛在犯罪者、不當兵、享有好處的時候,他們就像做賊先喊抓賊的人。
例如跨性別族群不少,但是用「跨性別都⋯⋯」並且接著一些負面且不適用於整個跨性別族群的發言時,我聽起來覺得跟「男性都是死異男」、「女性都台女母豬」相差不遠(這麼說起來,那些仇視跨性別的噗在我看起來跟PTT仇女討論串看起來差不多)
而那些否認自己歧視的言論,也跟一邊仇女一邊反對自己歧視的言論相似——相信自己的歧視是一種正義,認為自己有權力懲罰自己看不順眼的性族群,因為跨性別族群在某些方面沒有滿足他們。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13 AM
如果以曼恩書中所寫的定義來看,我上面說的仇跨比較接近厭(跨)女情結。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17 AM
《不只是厭女》
一個人也不需要是一名男性,才能成為厭女者。
或許我感受到的不舒服不只是對跨性別(女性)的敵視,而是一種更廣的、其實已經開始出現的,對其他女性——包含我的敵意。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21 AM
Mon, Sep 26, 2022 11:21 AM
因此當他們嘴巴上再怎麼說自己是為了女性,我都難以同意,我沒辦法附和說「對,你是為了所有女性著想,你很偉大」他們面對立場不一樣的女性是這個樣子,那麼他們只要想,隨時可以換個理由繼續打著「為女性好」的旗幟來譴責立場不一樣的女性。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1:24 AM
書還沒看完,不適合直接斷言他們就是厭女或厭跨女。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1:49 PM
我也曾經有段時間覺得那些討論性別的人沒事找事做、講的話我不喜歡,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反而在這邊有所收穫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Sep 26, 2022 4:50 PM
Mon, Sep 26, 2022 4:51 PM
覺得自己正在探索。
前陣子看《厭女的資格》有很多不安,現在則是處在對許多情境質疑的態度:這樣子是物化女性嗎?那樣子是刻板印象嗎?這是不是書中說的那個OOO現象?
這個階段常會矯枉過正,但這個階段也是必經過程,一個探索、提問、思考、試錯的過程。
載入新的回覆
一些零碎的感覺和想法
埃忒雜談
沒有人可以取悅世界上所有人
如果一個人剛好無法取悅你,會怎樣嗎?
我覺得某些海巡行為——例如持續刷關鍵字,把每一則自己討厭的言論或對象抓出來來罵——本身就帶著展現權力的味道:監視、懲罰、報復。
我覺得這樣子的海巡行為,跟為了研究所以去觀察社會現象然後把資料整理、分析不一樣。
會不會這樣的海巡行為,帶有想從某個階級翻身成金字塔頂端的意義在呢?或是食物鏈的頂端?(吃、消滅,使另一方不復存在或者是奴役、為己所用,意義不太一樣)
會不會當我們在現實與網路中做了某種類似的事情時,我們不再用類似的標準看待?
在網路中,我們的身體與他人的身體不會面對面接觸,但是身體和可視的空間是一個具有強大衝擊力的場域,會不會因為網路的虛擬性質,這份衝擊感被稀釋,人們之間的距離被推遠,原本我們覺得不適合做的事在網路就不再那麼想呢?
某些人因為成見,把他們有成見的對象推得更遠,甚至間接的成為讓對方變成自己不喜歡的人?
「可是不開始就不會前進」
當雙方把自己放入受害者的位置時,大家會覺得彼此在攻擊我這個人,但或許雙方最初並沒有「我討厭這個人」的意思
當我覺得一件事很重要、甚至會牽涉自己的身份認同的時候,我會下意識覺得這個身份認同等於我,它不只是一個屬性或一個形容詞,如果把認同看作圈圈,因為在一個區域(社會)內,每個人的圈圈(身份認同)都佔有一個空間,但是大家走動的時候這些圈圈可能彼此碰撞⋯⋯碰!
不應該以偏概全
不應該把想像的事情說的對方好像已經做了
不應該把跨性別當成罪犯
應該尊重他人的性別認同
應該尊重別人的感受
不應該用謾罵的方式攻擊
如果表現感受的方式就是指導別人應該怎麼做好像容易變得很難處理⋯⋯
例如跨性別族群不少,但是用「跨性別都⋯⋯」並且接著一些負面且不適用於整個跨性別族群的發言時,我聽起來覺得跟「男性都是死異男」、「女性都台女母豬」相差不遠(這麼說起來,那些仇視跨性別的噗在我看起來跟PTT仇女討論串看起來差不多)
而那些否認自己歧視的言論,也跟一邊仇女一邊反對自己歧視的言論相似——相信自己的歧視是一種正義,認為自己有權力懲罰自己看不順眼的性族群,因為跨性別族群在某些方面沒有滿足他們。
一個人也不需要是一名男性,才能成為厭女者。
或許我感受到的不舒服不只是對跨性別(女性)的敵視,而是一種更廣的、其實已經開始出現的,對其他女性——包含我的敵意。
前陣子看《厭女的資格》有很多不安,現在則是處在對許多情境質疑的態度:這樣子是物化女性嗎?那樣子是刻板印象嗎?這是不是書中說的那個OOO現象?
這個階段常會矯枉過正,但這個階段也是必經過程,一個探索、提問、思考、試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