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穹文化
遏止歪風還是限制創意--「原創條例」的保護與約束難題
(節錄王人弘博士)對於大多數僅能依賴自身或簡單運用人際關係,進行資料收集或訪談的文字或圖像創作者,取得族人授權同意,可能遠比創作本身更為困難。因此,當代常見許多創作者運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特色時,採取轉化或是模糊化,讓作品中的角色或是族群較難讓人指出是運用哪一族群文化。

在臺灣逐漸重視原住民族群權益,以及對各族群文化尊重的情形下,確實出現不少個人創作者或少數人組成的創作團體,即便經過長期的文獻或田野的資料整理,為了避免受到文化誤解、挪用或是過度詮釋等批評的風險,而採取將作品中原住民族形象模糊化,或是運用原住民族的元素或記憶,架構虛構的時空、族群與人物,以此來創作的個案......
海穹文化
有幸在中研院民族所王人弘這篇專文裡,看見《北投女巫》(2017)、《蜉蝣之島》(2020),以及我們 海穹文化scifasaurus 出版、以南島民族出臺灣(Out of Taiwan)學術假說為基礎改編的《巴奈與月》(2021)作為說明案例!

巴奈與月
海穹文化
我們也期待國內的創作環境,能更朝向尊重原住民族權益、族群文化正確傳播,同時也鼓勵創作自由的方向前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