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看完何平2021年的《行影・不離》。

片中特別一段想記下來:李行跟小野同坐著聊拍電影劇本需要符合政府標準的困難,小野表示反共思想籠罩要拍反抗政府的劇本根本不可能,旁邊的李行點頭贊同;隨即切入李安直接坦白說李行的背景使得他認為自己根在中國;再切入以影評人李天鐸提到後來的時代潮流(《大輪迴》票房輸給《兒子的大玩偶》)讓李行這代導演意識到時代不一樣了。

這些剪入片中,讓我知道導演的確意識到某程度來說李行感到時不我與是其來有自,也顯示觀眾逐漸不耐於說教/文以載道電影的價值觀,新舊時代之間價值觀的扞格尷尬。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稍微滿足了我想知道李行怎麼在新電影後回頭評價自己作品的疑惑。

這的確不是一面倒的歌功頌德。李行的品格、意志與努力在電影裡表露無遺。新電影已四十年,好像還是必須看在那更之前的李行作品。
leahahaha
=========

導演參與映後。

從李行「這個人」的角度來拍。(Lea:喜歡這個角度,後來看得有點感慨傷感。尤其是很多李行拄著拐杖認真走樓梯的畫面,還有講兒子與父母的回憶。)

主持人問:拍攝宣傳的時候,有在想用什麼方法讓更多年輕觀眾來看嗎?答:有在想,但後來覺得不太容易,還是決定採取我現在的角度。那當然的確就比較難吸引三四十歲以下的觀眾來戲院看,但導演坦承很難想像用花俏的方式來處理這部作品。

用小攝影機或是手機持續不間斷拍,找適當時機,避免受訪者升起防備心。聊兒子早逝的這段,就是手拿著手機拍了二三十分鐘,因為知道一定會拍到什麼,拍攝結束後手超酸。

李導演後來沒有看到這部片就過世了。去年三四月有初步小螢幕版本,有問他要不要看,李行回說他當導演這麼久,當然要進電影院看。
leahahaha
有拍到其他素材,但導演出於一些原因沒有放入片中,是導演的選擇。主持人補充:這部片是透過採購案進行,所有拍攝到的都是採購案一部分,的確有好好保存起來,但無法直接公開或是另外在其他場合使用,之後如果需要在其他情況使用這些未出現於本片中的訪談影片,會需要受訪者另外同意才可以。

問:沒有新電影的導演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答:新電影這部分,有找過侯孝賢導演。不過前一年中國大陸有另一批教授想拍李行導演的紀錄片,有拍到很多人受訪(包括秦漢、張艾嘉與侯孝賢等人),但最後跟對方跟李行導演談版權價格的時候,沒有談攏,後來李行決定不合作。
我們自己重起爐灶,還透過國台辦問能否使用那些素材,但未果,所以我們自己拍。找侯導的時候,侯導說我們已經受訪過囉,就沒有再拍了(何平導演此時模仿起侯導的講話語氣),所以不是刻意迴避新電影這批人。
leahahaha
(續)不是刻意迴避,而是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人來說就好。總共拍的影像有1 TB,選出目前九十多分鐘,

問:有八卦嗎?
答:李行父母後來在南投雷力庵,牆壁上裡面很多螞蟻,雙機拍,後來就沒有把螞蟻去掉,就當作讓觀眾認識他父母居住環境的一環就好。

其他的話,導演表示李行雖然的確是是普通人但做了很多事情,導演考慮到有些技術上跟人情世故的考量,所以有些片段沒有放入影片中。

=========
leahahaha
我在想,電影審查制度對那時導演與劇本的創作,到底有多干擾?後來的人(我自己)批評當年電影千篇一律樂觀向上了無新意,是不是忽視了電影審查這個障礙呢?

不知道李行自己有沒有遇過審查的干擾,如果有,他做出了什麼選擇?

這次看金馬捷克斯洛伐克經典影展9部作品,極度無感,幾乎沒有一部可以讓我回味再三,其原因或許與當時的審查制度有關?(妳這個推論是否過於不分青紅皂白?)
leahahaha
概略列出相關法令(可能還有漏):
• 電影檢查法
• 電影片檢查標準規則
• 電影片檢查規範
• 電影法

想起去年蘇致亨策展的「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明天進辦公室記得的話,來重新回顧展場手冊內容。
leahahaha
本期第191期《Fa電影欣賞》,香港學者吳國坤在《《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電影》,提到了香港從港英政府到現在,香港電影審查的一些演變。

@leahahaha - 香港學者吳國坤,2022,《《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電影》,《Fa電影欣賞》,第...
leahahaha
@leahahaha - 刊出日期 2021/10/23 文字 李泳泉 攝影 張家瑋 圖片提供/國家人權...

//

咦我去年看完「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後,居然沒有寫感想嗎?怎麼在噗浪上找不太到。我記得我去了兩次的樣子。拍了一堆照片,不過手機目前剩這兩張:
https://images.plurk.com/1R0jOSw2t9GPweboVyHiL4.jpg https://images.plurk.com/4nh5h7tb2HwNzV75lXP12h.jp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