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20220901疫情記者會

莊人祥:本土33875例,境外移入243人,死亡36人。上週四相比,增加6908人,上升25.6%。
https://images.plurk.com/2Pd64rYVdKVakJqGezConZ.jpg https://images.plurk.com/65alo0dmgAqD0tDqcAgBqq.jpg https://images.plurk.com/2ErEpQRxlEVcXkwNYM8BFw.jpg

疫苗涵蓋率第1劑92.8%,第2劑86.7%,第3劑72.3%,第4劑9.4%。6個月~4歲接種莫德納疫苗共2881人次,輝瑞疫苗6664人次,第1劑26.8%,第2劑2%。65歲以上第4劑34%。
拾柒
羅一鈞:新增36例死亡,2位2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都有接種3劑疫苗,分別出現敗血性休克及心肌炎過世。

新增1例9歲女童MIS-C,有先天疾病,6/2曾確診,未接種疫苗,8/18急診X光顯示肺炎,住院出現皮疹、結膜炎、草莓舌、腹痛、嘔吐。抽血檢查及病徵,診斷MIS-C,治療後8/25出院。
https://images.plurk.com/bOXYfEf6cKqLRQe9aJEDP.jpg
拾柒
台視:有學者認為從病毒進化角度,Omicron進化到BA.4、BA.5,推測不再有新病毒,年底能看到疫情收尾?

羅一鈞:樂觀角度今年已過2/3,再出現機會降低,不過Omicron在去年11月底突然冒出來,病毒變化趨勢跟突變,目前仍在繼續累積中。

除了流行的Omicron BA.5,印度BA.2.75、BA.2.76,甚至深圳BF.15(BA.5的分支),代表還有新突變,陸續產生新變異株的可能。希望不要再有,也不能太過樂觀。審慎以對,加強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序列監測,早期偵測早期應對。
拾柒
TVBS:指揮中心預估9月中下旬達到高峰,有專家預估BA.5疫情到11月,會持續多久?哪些縣市增幅速度較快?

莊人祥:高峰到9月中下旬,後續應是會持續流行,除非有特別有效的疫苗,或是幾乎所有人都得過了,這個疾病才不會再流行。即使得過還是會再重複感染,高峰過了後續還有社區流行,只是較低度。雙北目前是增幅較高的縣市。
拾柒
中視:國外研究BA.5有明顯症狀是夜間盜汗?

羅一鈞:澄清不是研究,是愛爾蘭一位免疫學家在當地廣播電台受訪,提及觀察好像有夜間盜汗。他並未進行研究分析一定數量病患,出現多少比例有夜間盜汗。

夜間盜汗是感染症常見,發燒退燒後的免疫系統症狀。COVID-19不管Alpha、Delta、Omicron,沒有以夜間盜汗為主要症狀。也沒有其他國家進行類似研究報告,或其他學者專家回應,外電報導請各位多了解來龍去脈。夜間盜汗可能是其他病症表現,如果出現症狀請就醫諮詢醫師。
拾柒
ETtoday:美國FDA批准輝瑞、莫德納的二價疫苗,美國通過的莫德納應包含BA.4、BA.5,會影響次世代疫苗審議或採購?

莊人祥:美國審查是用BA.5跟原始疫苗株的雙價疫苗,動物實驗資料加上BA.1臨床試驗資料,最後給予核准EUA是BA.5雙價。跟英國、澳洲通過只針對原始病毒株加上BA.1雙價疫苗不太一樣。

我們目前規劃審查原始病毒株加上BA.1雙價疫苗,還是依照規劃進行。美國作法較特殊,還在觀察了解中。
拾柒
中央社:面對防疫補助詐騙簡訊,除了提醒正確官方網址,建議民眾關掉iMessage,讓外界認為有點因噎廢食?會邀請數位部門專家商議根本圍堵方式?

莊人祥:iMessage關閉,如果決定不關閉,要小心謹慎的作法,兩個都提供。找數位專家,其實相關部都已經分工,對詐騙或這些網址,都在後續做調查,都有在進行。
https://images.plurk.com/6bFsdDTfnR5WzLn87q2SDM.jpg https://images.plurk.com/5kR3pvPhmN8LA3lGabyDHD.jpg
拾柒
TVBS:猴痘疫苗明天到,哪些族群能夠施打?打過天花疫苗還需要再施打嗎?

莊人祥: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對猴痘有部分保護力,但持續時間效果沒有明確實證。建議符合疾管署接種條件,須完成猴痘疫苗接種。

現在參考世衛、英美的接種政策,同時考量目前疫情還有疫苗採購量。猴痘疫苗建議接種對象包括暴露前預防,有關猴痘病毒的實驗室操作人員。暴露後預防是跟猴痘病人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跟同住家人或密切接觸者。
拾柒
彩蛋:兒童長新冠。

黃瑽寧醫師:在英國有大型追蹤長新冠的研究,青少年11~17歲,3個月後一半孩子,不管有沒有染疫,都抱怨至少1項不舒服症狀。
https://images.plurk.com/3lS0truFurRnwnD0hrw6tu.jpg

長新冠研究一定要有對照組,這樣的研究很少,目前只有5、6篇,一半認為兒童有長新冠,比例很少,2%~6%。另一半研究沒辦法證明兒童有長新冠的存在。

2~11歲兒童在英國研究追蹤3個月後,曾染疫孩子抱怨有症狀3.2%,未染疫孩子同時間4.1%說不舒服。更加懷疑年紀越小的孩子不應該有長新冠。
https://images.plurk.com/5jMXakqwd7UVzOd7zZdceI.jpg

長新冠症狀根據成人經驗,第一是當初感染太嚴重,傷害修復較慢。第二是發炎反應太強,冷靜較慢。第三是心理陰影較大,造成心理症狀。

↓接
拾柒
黃瑽寧醫師:在兒童長新冠最大宗是心理的影響、生理的症狀,可稱為身心症,門診真的很常見。孩子任何檢查都正常,功能都沒問題,一旦說到關鍵字,突然又痛起來。他的眼神、表現是相信自己身體很不舒服,是大腦告訴身體所發出來的症狀。
https://images.plurk.com/3Tp4JHDaAk6DJKGjIdr1eb.jpg

這些孩子都特別敏感、謹慎,可能遺傳父母,加上社會氛圍總是報憂不報喜。媒體恐怖標題、網路傳的文章。要告訴自己病毒已經死光了,身體已經越來越健康。家長也要跟著孩子有信心,傳遞給他,症狀消失得會比較快。重視孩子身體健康,更要重視孩子心理健康。Emotional Health比Physical Health更重要。
https://images.plurk.com/6aE7ThGOXhhw6BO8YKVjaV.jpg

杜絕【新冠後遺症】的重要關鍵是什麼?LONG COVID(長新冠)、MIS-C通通遠離我!|黃瑽寧醫師健...
廢渣葵☜(゚∀゚(゚∀゚☜)
感謝整理!
笨蛋的jo
感謝整理
Quickmind未來眼
(worship)
呸姬
謝謝整理,希望大家可以趕快恢復到沒有恐懼的生活 :'-(
拾柒
不知道抗疫這條路的盡頭看到了沒,一起加油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