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0 AM
22
11
【
20220829疫情記者會
】
周志浩:昨天新確診本土20160位,比起前一天較少,但是比起上週一有些增加,如預期病例數開始增加的趨勢。境外移入288例,死亡22例。
羅一鈞:新增死亡22例,從50多歲到90多歲,絕大部分都有慢性病。沒有兒少重症或死亡個案。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2.6%,第2劑86.6%,第3劑72.2%,第4劑9.2%。65歲以上第4劑33.5%。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1 AM
羅一鈞:上週完成本土共234例定序中佔94例BA.5,升高到40.1%,上週是18%。北部最多佔68例,中、南部都是10多例,東部花蓮首次偵測到2例散發個案。
94例只有1例與接機有關,其他都是散發個案。Omicron BA.5的趨勢明顯穩定成長,慢慢取代BA.2,成為我國主流病毒株。上週曾檢出1例死亡個案定序為BA.5。
境外移入持續攔截到變異株,BA.5佔最大宗,上週佔78.1%。國際關注病毒株BA.2.75檢出2例,均從印度來。BA.4增加2例。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1 AM
Mon, Aug 29, 2022 9:18 AM
中視:有醫師預估週三可能本土確診挑戰35000例?國內二度感染人數最新統計?
王必勝:通常是週二、三最高,到3萬5也是有可能。現在重複感染6734人。
註:確診人數上週是連續11週下降以後,首度上升。這週上升幅度開始增加,從15萬2732增加到17萬6488,增加15.5%。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2 AM
警廣:針對這一波疫情高、中、低最新推估?
王必勝:指揮中心做推估的模型看來到目前為止,對疫情開始的時間掌握算是很準確,大概估計在8/20幾號會開始上升。目前修正評估模型,預計高點在9月中下旬。單日高峰高推估有6萬多人感染,低推估3萬多人。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2 AM
健康:6個月到4歲第1劑接種率22.82%,第2劑1.5%,全國哪些接種狀況較好,哪些較差?
王必勝:這個表是給大家參考用,第2劑完成率當然比較少,就算打莫德納第2劑滿4週也是有限。提醒滿4週,可以打第2劑。如果現在開始注射BNT,第1、2劑間隔4週,第2、3劑間隔8週,希望家長記起來,要完整施打才有完整保護力。
註:昨天5歲以下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1123人次、輝瑞9002人次。該年齡層接種第1劑22.8%,第2劑1.5%。6個月到4歲未施打疫苗也未曾感染佔比約40幾%。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4 AM
彩蛋:醫師KOL的社會責任。
Icu醫生陳志金:為什麼會相信偏方、假消息,是因為民眾不信任、不安,沒有辦法取得可靠資源。我們應該要做的是,讓民眾知道,只要碰到這個議題,他就知道來我的粉絲專頁找答案,長期提供一個安心信任的地方做查證。另外要教他們怎麼戴口罩、脫口罩、清潔家裡等等,有do something可以降低他的焦慮感跟擔心。
事實查核是反應式的處理,都是比較晚的回應。因為民眾已經接受錯誤的資訊,開始在傳播,我們才導正,這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推動預應式處理,加強民眾的媒體識讀,民眾只要看到文章就會產生懷疑,止住不再傳播,甚至主動查證。
↓接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04 AM
Icu醫生陳志金:假如有越來越多人能夠提供正確的資訊,越來越多管道平台,讓民眾可以選擇,他一開始可能有點相信,但是久而久之,他知道管道去查,有沒有另外的可信說法,我們會改變這個氛圍。
有媒體說我負責在網路上帶風向,我不否認,我希望帶一個善良溫暖的方向。大部分的人認為我剛才做的事情是不務正業,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民眾對我們的信任。歷年來做的調查,除了家人以外,台灣民眾最信任的第2位就是醫師。尤其是有關醫療的資訊,醫師更有責任要來闢謠或提供正確資訊。
陳志金_主題三:與病毒共存下的科學與闢謠|真相與勇氣的追擊之路|2022調查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維琪大佐
@VickieH
Mon, Aug 29, 2022 9:16 AM
我有Follow陳醫生,他提供的資訊即時而正確,看了真的很安心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19 AM
維琪大佐
: 一樣都是醫生,有像陳志金醫師以安撫民眾為主的。也有某些聲量優先,一直亂預言嚇民眾的網紅醫生。
維琪大佐
@VickieH
Mon, Aug 29, 2022 9:22 AM
對,還有藥師....
拾柒
@april17tw
Mon, Aug 29, 2022 9:45 AM
維琪大佐
: 還有某市長
維琪大佐
@VickieH
Mon, Aug 29, 2022 9:46 AM
那個愧對他的醫學院文憑的某市長
笨蛋的jo
@joschild
Mon, Aug 29, 2022 9:49 AM
媒體識讀力,需要更多正面力量的推介。大家一起努力!!
天龍超越天龍*路人T
@anyone_T
Mon, Aug 29, 2022 10:18 AM
被陳志金封鎖,後來就不想看了。
呸姬
@a60419a
說
Mon, Aug 29, 2022 10:26 AM
謝謝整理
載入新的回覆
周志浩:昨天新確診本土20160位,比起前一天較少,但是比起上週一有些增加,如預期病例數開始增加的趨勢。境外移入288例,死亡22例。
羅一鈞:新增死亡22例,從50多歲到90多歲,絕大部分都有慢性病。沒有兒少重症或死亡個案。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2.6%,第2劑86.6%,第3劑72.2%,第4劑9.2%。65歲以上第4劑33.5%。
94例只有1例與接機有關,其他都是散發個案。Omicron BA.5的趨勢明顯穩定成長,慢慢取代BA.2,成為我國主流病毒株。上週曾檢出1例死亡個案定序為BA.5。
境外移入持續攔截到變異株,BA.5佔最大宗,上週佔78.1%。國際關注病毒株BA.2.75檢出2例,均從印度來。BA.4增加2例。
王必勝:通常是週二、三最高,到3萬5也是有可能。現在重複感染6734人。
註:確診人數上週是連續11週下降以後,首度上升。這週上升幅度開始增加,從15萬2732增加到17萬6488,增加15.5%。
王必勝:指揮中心做推估的模型看來到目前為止,對疫情開始的時間掌握算是很準確,大概估計在8/20幾號會開始上升。目前修正評估模型,預計高點在9月中下旬。單日高峰高推估有6萬多人感染,低推估3萬多人。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王必勝:這個表是給大家參考用,第2劑完成率當然比較少,就算打莫德納第2劑滿4週也是有限。提醒滿4週,可以打第2劑。如果現在開始注射BNT,第1、2劑間隔4週,第2、3劑間隔8週,希望家長記起來,要完整施打才有完整保護力。
註:昨天5歲以下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1123人次、輝瑞9002人次。該年齡層接種第1劑22.8%,第2劑1.5%。6個月到4歲未施打疫苗也未曾感染佔比約40幾%。
Icu醫生陳志金:為什麼會相信偏方、假消息,是因為民眾不信任、不安,沒有辦法取得可靠資源。我們應該要做的是,讓民眾知道,只要碰到這個議題,他就知道來我的粉絲專頁找答案,長期提供一個安心信任的地方做查證。另外要教他們怎麼戴口罩、脫口罩、清潔家裡等等,有do something可以降低他的焦慮感跟擔心。
事實查核是反應式的處理,都是比較晚的回應。因為民眾已經接受錯誤的資訊,開始在傳播,我們才導正,這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推動預應式處理,加強民眾的媒體識讀,民眾只要看到文章就會產生懷疑,止住不再傳播,甚至主動查證。
↓接
有媒體說我負責在網路上帶風向,我不否認,我希望帶一個善良溫暖的方向。大部分的人認為我剛才做的事情是不務正業,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民眾對我們的信任。歷年來做的調查,除了家人以外,台灣民眾最信任的第2位就是醫師。尤其是有關醫療的資訊,醫師更有責任要來闢謠或提供正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