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2:27 PM
Thu, Aug 18, 2022 4:45 PM
3
[觀展紀錄]
四處遊蕩的流浪仔
決定來repo一下這個展
因為感覺比較稀有(?)
Facebook
https://mtcc.moc.gov.tw/
在台北的『蒙藏文化館』,免費參觀。
展場不大,認真逛大概半小時可以看完,接著就可以在中央的椅子上坐下來慢慢看牆上投影的影片。
影片內容就是周圍牆壁上的小螢幕播放的影片,介紹各類展品被創作出來的過程。
(雖然在各類展品旁就有用小螢幕播放該類展品的製作,但是建議直接看大螢幕,因為內容相同而且大螢幕播放不會lag但小螢幕的會)
((未修圖照片&考據緩更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2:33 PM
Tue, Aug 16, 2022 2:34 PM
展館在距離捷運古亭站走路約5-10分鐘的小巷子裡,氣氛和外圍大馬路上的熙來攘往有極大的差別,周圍很寧靜,沒什麼車。
展館外部是白紅藍黃為主的建築,搭配周圍的綠樹,剛好就是展場內圍繞著牆壁掛了一圈的五色幡的顏色。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2:41 PM
特展的看板立在門廊左側。
入館之後,短廊兩側各有一排小展櫃,右手邊是看似彩陶製品的八吉祥,右邊是金屬製的如來八塔。
展櫃之後是大型的轉經輪,五個一組,兩側都有。
展場入口上有木雕,掛著捲成圓筒狀的五色幡飾物,從入口處就能看到穿著不同地區的藏族服飾的假人群。
假人群立在草皮上,這區可以踩到草皮上靠近拍照,不要觸碰服飾本身就沒問題。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2:52 PM
入口內左手邊是放DM的櫃檯,右手邊開始是展覽介紹。
展品從沒靠牆的部分開始,假人服飾區的右邊(展覽介紹的正前方)是面具牆,展出在藏戲中會使用的角色面具&解說,顏色、符號、配飾等都有其含義。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2:57 PM
接著回到右手邊的牆面,這區從『圖飾』開始介紹,展品包括面具、手繪唐卡與貼花唐卡,還有雪獅地毯。
繞過面具牆來到假人的背後,牆上有個小螢幕會播放製作織品的過程,但是影片很卡,可以直接跳過,最後到中央放映牆前坐在椅子上慢慢看就好。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03 PM
Tue, Aug 16, 2022 3:04 PM
假人區的服飾都很精緻,不論是花紋、首飾、配件都充滿細節。
具有民俗/宗教意義的寶珠、首飾、銀飾、佩刀、隨身佛盒、鞋帽等,
應有盡有可以看很久
。
假人區前面也有搭配展板的簡易地圖,說明哪組服飾是來自哪個地區的族群所有。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15 PM
假人區左邊有一組馬鞍,包含馬鞍毯、羊毛墊和置物袋。
鞍頭邊緣包了一圈應該是金片的鑲邊(不確定名稱)。
鞍頭的前面伸出兩片(不知道名稱的)構造,上面有應該是銀片的飾物,伸出兩條皮繩。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16 PM
Tue, Aug 16, 2022 3:22 PM
馬鞍組左邊沿著牆面是唐卡(貼花&手繪的都有),接著是正中間的投影牆,會定時播放各種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其中有幾項展品有出現在展場內,可以和影片內容做對照。
投影牆左側是藏式木雕傢俱(八吉祥掛飾、木雕桌、折疊椅),越過柱子之後是金屬雕像區,雕像是複合材料,本體應該是銅,外層鍍金,部分彩繪上色+鑲嵌寶珠。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25 PM
左側場中央有木底座的玻璃展櫃,展示一些生活用具、飾品、玩具、樂器等
有拆分轉經筒構造給大家看,還有展示製作毛氈的工具,以及印製風馬旗上經文的木雕板等。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34 PM
總之我很悠哉的逛了一圈又拍了一堆照片,然後坐在椅子上看影片。
影片內容是介紹印度達蘭薩拉的羅布林卡西藏文物保護中心,包括簡單的歷史背景和宗旨,以及貼花/手繪唐卡、金屬工藝、雕刻、編織、剪裁、彩繪及圖飾藝術等工藝的製作過程。
包含每項工藝學徒的培訓時間、人數等。
影片的氛圍是一派寧靜祥和,跟著藝術家們從最開始的備料到成品一路拍攝過程。
雖然是剪接,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一項藝術品從無到有的過程裡,那一筆一劃、一針一線、一鑿一錘裡所花費的心血與時間。
雷夜。
@RaiyaAokiba
Tue, Aug 16, 2022 3:43 PM
Thu, Aug 18, 2022 4:47 PM
因為我是在人很少的週一去的,那天也就這一個行程,所以很悠哉的慢慢看&跟顧櫃檯的老奶奶聊天,東摸西摸也不過花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這大概就是逛小展的好處吧,不會有東西多到讓人感到看不完的焦慮XD
解說牌的內容不多,想要更詳細的資訊就得自己去查了,個人覺得比較偏向是入門性質的介紹展,讓大家看看西藏工藝品和一些日常用具、服飾等。
這些展品用色大多繽紛飽滿,充滿佛教文化的元素,可以感覺出它們的作工細緻,但又帶有一種質樸的味道(低調華美?)。
雷夜。
@RaiyaAokiba
Thu, Oct 27, 2022 6:07 AM
Thu, Oct 27, 2022 6:11 AM
(緩慢轉檔的分隔線)
雷夜。
@RaiyaAokiba
Thu, Oct 27, 2022 6:19 AM
蒙藏文化館外觀,整個配色跟風格就很符合主題的氛圍,建築的紅白藍黃加上植栽的綠色,就是五色旗的顏色。
以及這次展覽的主題海報
雷夜。
@RaiyaAokiba
Fri, Jan 13, 2023 8:32 AM
進門後,兩側走廊上分別有如來八塔(在警衛背後)和八吉祥相,接著是轉經輪,而後才是展場入口。
入口一進去就是藏族服飾展示,不同地區各有特色。
載入新的回覆
決定來repo一下這個展
因為感覺比較稀有(?)在台北的『蒙藏文化館』,免費參觀。
展場不大,認真逛大概半小時可以看完,接著就可以在中央的椅子上坐下來慢慢看牆上投影的影片。
影片內容就是周圍牆壁上的小螢幕播放的影片,介紹各類展品被創作出來的過程。
(雖然在各類展品旁就有用小螢幕播放該類展品的製作,但是建議直接看大螢幕,因為內容相同而且大螢幕播放不會lag但小螢幕的會)
((未修圖照片&考據緩更
展館外部是白紅藍黃為主的建築,搭配周圍的綠樹,剛好就是展場內圍繞著牆壁掛了一圈的五色幡的顏色。
入館之後,短廊兩側各有一排小展櫃,右手邊是看似彩陶製品的八吉祥,右邊是金屬製的如來八塔。
展櫃之後是大型的轉經輪,五個一組,兩側都有。
展場入口上有木雕,掛著捲成圓筒狀的五色幡飾物,從入口處就能看到穿著不同地區的藏族服飾的假人群。
假人群立在草皮上,這區可以踩到草皮上靠近拍照,不要觸碰服飾本身就沒問題。
展品從沒靠牆的部分開始,假人服飾區的右邊(展覽介紹的正前方)是面具牆,展出在藏戲中會使用的角色面具&解說,顏色、符號、配飾等都有其含義。
繞過面具牆來到假人的背後,牆上有個小螢幕會播放製作織品的過程,但是影片很卡,可以直接跳過,最後到中央放映牆前坐在椅子上慢慢看就好。
具有民俗/宗教意義的寶珠、首飾、銀飾、佩刀、隨身佛盒、鞋帽等,
應有盡有可以看很久。假人區前面也有搭配展板的簡易地圖,說明哪組服飾是來自哪個地區的族群所有。
鞍頭邊緣包了一圈應該是金片的鑲邊(不確定名稱)。
鞍頭的前面伸出兩片(不知道名稱的)構造,上面有應該是銀片的飾物,伸出兩條皮繩。
投影牆左側是藏式木雕傢俱(八吉祥掛飾、木雕桌、折疊椅),越過柱子之後是金屬雕像區,雕像是複合材料,本體應該是銅,外層鍍金,部分彩繪上色+鑲嵌寶珠。
有拆分轉經筒構造給大家看,還有展示製作毛氈的工具,以及印製風馬旗上經文的木雕板等。
影片內容是介紹印度達蘭薩拉的羅布林卡西藏文物保護中心,包括簡單的歷史背景和宗旨,以及貼花/手繪唐卡、金屬工藝、雕刻、編織、剪裁、彩繪及圖飾藝術等工藝的製作過程。
包含每項工藝學徒的培訓時間、人數等。
影片的氛圍是一派寧靜祥和,跟著藝術家們從最開始的備料到成品一路拍攝過程。
雖然是剪接,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一項藝術品從無到有的過程裡,那一筆一劃、一針一線、一鑿一錘裡所花費的心血與時間。
這大概就是逛小展的好處吧,不會有東西多到讓人感到看不完的焦慮XD
解說牌的內容不多,想要更詳細的資訊就得自己去查了,個人覺得比較偏向是入門性質的介紹展,讓大家看看西藏工藝品和一些日常用具、服飾等。
這些展品用色大多繽紛飽滿,充滿佛教文化的元素,可以感覺出它們的作工細緻,但又帶有一種質樸的味道(低調華美?)。
以及這次展覽的主題海報
入口一進去就是藏族服飾展示,不同地區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