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兔
在越南買烘焙材料的時候,因為看不懂越文,所以都直接看材料包裝上的英文辨認是什麼東西。

布朗尼的食譜裡寫著要一點蘭姆酒,以前在台灣的烘焙行就有賣特別小瓶的蘭姆酒,專門供應像我這種沒有在喝酒只是烘焙需要用一小口的人。

蘭姆酒的英文是「Rum」,我在越南烘焙行看到了同樣小瓶包裝的Rum,還標示1989之類的字樣,覺得應該是同一種東西,就買了回家用,沒想到我快手打開倒了一口進麵糊,才發現味道聞起來很怪,跟台灣買的完全不同,搞了半天居然是蘭姆酒糖漿,最後獲得一盆充滿蘭姆香精味而且很甜的布朗尼。

不甘心的我後來跑去超市花了大錢,買了一瓶一千多元台幣的正港約翰走路威士忌,回來又做了一盆,味道總算對了。

但真正的酒會在烘烤的過程中揮發掉酒精,只餘一點點淡淡的威士忌香氣。

最後同事開吃,竟然是蘭姆酒糖漿那盆比較受歡迎。
悍兔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
味蕾體驗不是一個有什麼百分之百對錯的事情,你過往嘗過的東西會累積、訓練出你對食物、味道的偏好。
有時候一個東西好不好,會因為一個人過往的經歷不同而有相差甚異的結果。
或許我們從健康的程度來看,會覺得蘭姆酒糖漿不好、用真正的酒比較好,但從我們這群人的味覺體驗來看,顯然使用層次變化更明顯的蘭姆酒糖漿,比真正的威士忌帶來的體驗更愉快(可能也像垃圾食物帶給人們的快樂一樣)

可能對一些從小就用高檔食品來累積味覺體驗的人,或是對味蕾敏銳度比較高的人來說,也會覺得喜歡蘭姆酒糖漿口味的人不可思議。
悍兔
我一直對於買錯材料耿耿於懷,後來我把那罐蘭姆酒糖漿拿來公司請同事幫忙看後面的越文說明,其實這是真正的蘭姆酒+某種帶甜味的材料(無法從越文翻譯知道是什麼XD 我猜是糖蜜糖精之類的),所以才會有年份的標示。

事實上,我覺得這還有可能是我本身就對蘭姆酒的樣態認識不多(只認識台灣烘焙行賣的那種XD),以及台灣口味習慣和越南的不同。
蘭姆酒出廠之後為了調教口感會加糖(其實很多酒都會),又越南人大部分都是螞蟻做的,所以也有可能在越南這裡可以買到的蘭姆酒口味本來就比台灣進的更甜。
Mickey🌈
有時會用手機的即時掃描翻譯的功能~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可以參考
悍兔
Mickey🌈 : 那個瓶子非常小 大概只有食指那麼長而已,我有試過,掃描不出來
悍兔
Hydrometer Tests
這個網站可以看到各種蘭姆酒的糖量XDD
小銀
比較受歡迎是因為蘭姆酒糖漿那個比較甜嗎XD?
悍兔
小銀 : 對呀 酒味也比較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