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光🌕Secretbox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by廖瞇

https://images.plurk.com/7LHRk4dbUI7TkR7Af8gui6.jpg

「…那個我需要整理的東西是什麼?那些被我放大的東西是什麼?那是這一連串情緒的主因嗎?也不是。主因是,對方期待我該是某種樣子,而我也期待對方該是某種樣子,甚至,我期待自己該是某種樣子。但是我做不到,我沒辦法,我覺得很累。

接著我發現,那個『要變正常』、『要變回好』,好像是這個東西讓我變得更不好,更不正常。」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by廖瞇 ,p.192

讀嘛讀嘛 好書推薦 閱讀心得 尼特 繭居族 原生家庭 真人真事 紀錄
願光🌕Secretbox
193~195的內容,讓我實在很想推薦作者接觸一下佛學。關於什麼是「我」?佛陀說的非常清楚且合理。

作者對「控制」的定義與羅哲斯對「控制」的定義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前者是試圖「控制外在外境」,讓外界符合自己的需求,進而達到自在;後者則是「控制內在自我」,不讓外境或情緒、記憶等東西控制自己的身心靈,而是能完全清楚自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願光🌕Secretbox
選擇「控制外境」的人,大多都是無法控制自我的人,他任由自己的情緒、感受、和從中延伸出來的「規定」來主宰自己,所以他無法跟這個世界互動。

而真正能控制自己的人,反而不會受外在的人事物而起波動,因為他可以決定什麼東西可以進入、什麼東西不能進入。要生氣或是要開心,主宰權都在自己手上。
願光🌕Secretbox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也是夢幻泡影,若不斷深入觀察下去,就會發現我們人其實都是活在上一秒的影子裡。

你對我、我對他,他對他的看法,都是來自當下相處時所感受到的印象,但卻不是對方的全部,你看到的只是某人的殘影和你自己投射出去的感想。

我真的是我認知的我嗎?他真的是我認知的他嗎?

簡單來講就是主觀和客觀的差異。你的主觀認為他是如何,客觀來看其實都是一段段不斷在逝去的影格,都是無我無常的。
願光🌕Secretbox
所以,你還想「控制」什麼?

影子是可以被控制的嗎?

本來沒有我,何處惹塵埃?
願光🌕Secretbox
/

其實我還剩下一點點還沒看完,所以我會一邊打感想一邊閱讀。

本書圍繞著的角色——「滌」(作者之弟),實在是讓人既視感很強,尤其是他講出來的話跟觀念,相信很多“宅男宅女”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包括我自己——從國中開始上K島至今快30歲,所以「滌」的那些童年創傷和自我偏執的思想,我完全可以理解。差別只在我走出來了,而他還停留在青春期。
願光🌕Secretbox
「滌」喜歡聰明人,討厭笨蛋。

他總是在批評別人的智商、說別人的邏輯有問題,好凸顯自己跟那些聰明人是一樣的,只是時不我予。都是家人、樓上的聲音、樓下的攤販、抽菸的路人們導致自己沒辦法發揮所長。

他去便利商店會背誦成分表、他喜歡研究冷門的技能、總是在分析,他不希望自己忘記任何看過、聽過的人事物——因為「聰明人」不會這樣。但事實上,他還是會忘記;看似十八般武藝,卻還是有不知道的東西、還是無法精通其中任何一項技能。
願光🌕Secretbox
如此推崇“聰明”的人,卻總是無法理解那些“笨蛋”的思維,總是以自己的角度為出發點去看別人,這樣的聰明,真的是聰明嗎?為什麼會這麼極力的想要控制自己?

在這些偏執的思想背後,是否只是想傳達自己內心的聲音?

——「真正的我」,需要被聽見。
——「真正的我」,需要被認同。

這是我看「滌」的感受。
願光🌕Secretbox
/

關於滌媽。

也是讓我既視感超強的角色,因為滌媽講的很多句子我媽都講過,反應也很像。例如突然戳到她的某個點就會大爆怒,也不管你想講的內容,她就是一直說她的。想跟她溝通是很困難的,因為她會以自己的創傷和視角為出發點去看事情。

我在想這也是「滌」跟媽媽處不好的原因之一。

因為自己的感受和認知都被媽媽給否定了,但同時,媽媽也感覺到自己的感受被兒子給否定,於是雙方就無法互相理解。
願光🌕Secretbox
滌媽喜歡自我犧牲,每件事都幫全家人做好好的,事後再抱怨「這個家是只有我一個人嗎?」的風格也跟我媽很像(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同款”媽媽呢?)。

其他家人的反應也很真實,完全就是一般家庭會出現的狀況——「那妳就不要做啊!又沒有人要求妳這麼做?」——於是媽媽就會說「我不做誰來做?」。

「滌」允許自己可以有不喜歡的事、有不想做的事,所以他選擇不去做。在情感上他選擇面對,但在事情上則選擇逃避;而媽媽跟「滌」是相反的。她的信念是「天底下沒有自己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事」,你可以說滌媽沒有真正的為了自己而活過,但也正是因為她「接受了」這樣的信念,所以她能堅強的去面對每一個「不喜歡」的「無奈」,而「滌」不行。
願光🌕Secretbox
/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了以上這些文字後感到頭很痛、很悶,好像腦袋缺氧一樣?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才看不到1/3的時候,就好想出去呼吸新鮮空氣。

它就是一本紀綠片,一本寫實的家庭紀錄片。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也沒有所謂的“不正常”,包括「滌」。滌媽是個“好”媽媽,滌爸是好爸爸,「滌」也不是精神異常的犯罪預備軍,作者也不是完全站在上帝視角的人。

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跟主觀意識而已,只是我們彼此無法互相理解而已。
願光🌕Secretbox
/

「我現在看著我的姊姊,覺得她很可愛,沒有人像你這樣跟我講話。」滌看著我說。

最後看到這裡真的好感動

我跟我弟說的話也不多,但我們兩個是可以溝通的(可能是因為他也被我養成宅男了吧,所以有共通語言)。

我弟平常也是關在自己的房門裡打電動、看漫畫、看書,不跟家人互動的人(我其實也是,沒必要的話),但奇妙的是,我看起來好像比較能跟外界表達、好像比較社會化,但事實上一直在跟這個社會對抗的人是我,只要環境不如我意就會感覺痛苦,想要走人。而我弟卻選擇接受這一切,認命讀書,認命做公務員。而我不喜歡工作、不喜歡體制。
願光🌕Secretbox
我媽一直懷疑我弟是不是自閉症。(其實不管怎麼看都不是,只是我媽無法理解我弟的行為,為什麼都不跟她講話?為什麼講話那麼小聲?為什麼不交流?)

我也不知道我弟的內心世界在想什麼,只知道每次他試圖要跟家人表達意見時,都有種在發抖的感覺(因為緊張),但跟他朋友說話就不會。

但我也不會像作者這樣,主動去找我弟聊聊,因為在我眼裡,我弟這樣是「正常」的,而且我可以理解我弟為什麼會這樣,所以我不會想要去“打擾”他。

雖然這部分也有我自己的投射就是了。因為「我覺得」我不喜歡這樣,所以我不會把我不喜歡的事加在我弟身上。
願光🌕Secretbox
/

剛剛終於徹底讀完這本書。

這本書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它的推薦序都很好看。每一篇都會讓我冒出「想知道這篇文是誰寫的?」的念頭。

「後來我才體會到:完全的理解並不存在,而我們卻在追求那不存在的東西。」

作者這段話給了我一些啟發。或許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需要那麼急著就去做定論,也不需要急著去找所謂的解決辦法,就只是體驗這個過程,知道事情總是會有變化,知道總是會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那又何必自己陷入死胡同呢?
願光🌕Secretbox
EN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