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小小冰
【自語日記】四張衛生紙
https://images.plurk.com/1k0ziSRPg42T1kudhJ70cj.jpg
RB/小小冰
上次結尾說到工作很需要調適,結果今天工作就潰堤了,那是突然之間的,感到無助和好累,我明白所有的事我絕對做得完,但我就是莫名地好想哭。
.
到了諮商室,我整理了這兩週碰到的人際、職涯規劃、工作壓力三個主題,原本想是否要從工作壓力開始談,後來隨性地談到了職涯探索,我說我在補習之後,總是不自主地會給自己施加壓力,很想把它唸完整,但是這樣的我一點都不快樂,而且,越是探索評估,我好像越嘗試在找理由說服自己,我不適合心理師,所以我做公務員就好,我對自己感到疑惑,為什麼我不能發自內心地喜歡、自由地選擇我的工作,而是必須「逼不得已」、「不得不」接受這份工作?
RB/小小冰
.
心理師問我,為什麼會想做心理師?
他告訴我大眾對職業都會有某種想像和刻板印象,就像說到醫生,肯定會想到啊、這個人大概很聰明;說到教師,會覺得這個人比較有條理;公務人員也有它的印象,我們會大概知道這個職業比較穩定,至少不用擔心吃不飽。
心理師是不是也有某個形象對你是有吸引力的?必須要說,心理師的職業形象比起他實際在做的事情要風光得多。
.
我說的確是,心理師對我來說代表的是一個專業,人們對它的印象會給我「被相信」的感覺。我不喜歡被質疑的感覺,每天都要解釋自己,我覺得好疲倦。
心理師就不會被質疑嗎,也不是,但至少在自願個案來到面前,他多少是帶著相信的。
RB/小小冰
.
.
接著我講回我面對唸書的態度,好似就只有兩條路,要嘛唸到心理師,做不到就想放棄不唸,我想問自己,難道沒有中間的可能嗎?
這又讓我想到前一天跟家人的相處,我發現家人也有這種「全有全無」的行為模式,要嘛做很多,要嘛就都不想做,當我拿自己的例子,家人回應的一些話掀起我的感覺。這裡我不贅述,純紀錄,想細談請另開對話框。
這裡也可以發現我們的行為都其來有自。
RB/小小冰
.
後來我給自己想答案的方法是,如果不要拉到職業生涯這麼長,把期限縮短呢?比方說如果剩五年可活,我能給自己什麼?我會想讓什麼放進我的生活?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答案變得簡單很多,我不再需要準備一個漫長的征途,我可以遊歷人間,不一定要讓它成為定錨。
.
這時候心理師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他是個滿能樂於當下的人,他說「不需要很厲害,每天只要能達到80%的快樂,這樣連在一起,我就能有80%快樂的人生了耶」。
我笑了,覺得這句話很棒也很有光芒,每天不需要完全快樂,有80%就夠了。
RB/小小冰
.
.
另外在對話中我提到補習班上課講到Holland的興趣測驗,原本想要翻出來討論但突然找不到,我還記得高中測驗時我的代碼是IAS,心理師問我:順序I是在A和S前面嗎?
這個問題勾起我的好奇,回家之後我又認真地找了一次,終於找出來,在學過心理測驗之後,重新再看自己的測驗結果,稍微瞭解了現階段心裡那些衝突和困惑是怎麼回事,也算是豁然開朗呢。
雖然說測驗結果並不代表你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理解自己的擅長與不擅長,便可以學習在擅長處獲得成就感,在不擅長處培養耐心,而不會困在一個地方受挫了。
.
我們可以先從擅長的開始。
.
.
.
雖然哭得稀里嘩啦 不過我覺得我越來越好了 可以坦然地說我狀態不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