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4:15 PM
23
6
@thxuforplaying_public - 憋了幾天,還是覺得荒謬好笑: 臺獸研整天講獸圈和男同志...
我接下來要說內容很主觀很直球。
我身為一個雙性戀(實際上是獸性戀,但解釋起來太麻煩了,所以就先當我是雙性戀吧),我沒有很喜歡所謂獸圈裡主流男同志的氛圍。理由是我常看到他們喜歡人類男體先於喜歡獸人,也就是說他們是喜歡男同志先於獸迷的。
我也可以喜歡人類男體,但前提是對方是獸迷,並且獸設的樣貌與氣質與擁有者相近。如果沒有讓我感受到對方的獸迷特質的話(或者比如說肉帳只在自介聲稱是獸迷但頭圖還是只有人類肉圖),我會直接跳過不看。
我個人還可以選擇跳過不看,因為我身邊還有許多獸迷朋友不是所謂主流男同志。但一些朋友比較少的性少少數(非主流男同志)就可能會因為這樣的氛圍而放棄獸圈。Cyter認為這樣的現象會逐漸讓獸圈被主流男同志給收編。
我的想法大概這樣。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4:17 PM
平常不太會說這些,因為畢竟主流男同志怎麼樣也與我無關;但Cyter這番話讓我覺得,可能還是要稍微表態一下自己的想法,不然怕是獸圈裡的聲量都只有主流男同志了。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4:17 PM
*
Achi🦊拮据動物門
@achithefox
Thu, Jul 7, 2022 4:31 PM
我剛剛也在想差不多的事情,的確很多人會覺得如果不喜歡可以略過,回到自己舒適熟悉的交友圈去。不過這樣下去外界對獸圈的觀察、獸圈的主體性,逐漸被主流男同志獸群整碗端走是完全可預期的狀況。
用心製毛~O
@Orcaby
Thu, Jul 7, 2022 4:54 PM
我自己是如果不喜歡就不特別發言或另尋自己喜愛的群體或作者. 同樣也是愛獸>男體. 近期越來越覺得看到人類男性肌肉身材的獸人會無奈甚至反感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4:57 PM
另外的想法:
獸圈當然是很多元的,我們在裡面打滾一段時間多半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外面的人看到獸圈往往都是憑藉著他們的第一印象,也許像是好色龍(外界認知的獸迷代表)。他當然不是主流男同志,不過他的梗圖翻譯裡面夾帶獸迷相關的梗的時候,同時也達到了獸圈文化上對外的傳播。不過就我印象他的梗裡面的公獸母獸應該是各半就是了(主流男同志應該不會喜歡母獸吧)。
另外可能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出獸圈的作品,比如那個不能說的「在某住處裡有很雄偉的非犬科動物」遊戲,這個就蠻主流男同志取向的了(相關的細節就先略過了)。我覺得這也反映了獸圈的現況,也就是男同志向的內容能見度還是比較高。當然『男同志向作品能見度高』跟『「主流男同志」掌握獸圈大部分的話語權』這兩者的關聯還需要探討,不疼直接把關聯直接接上。
覺得論述不夠完整,但先寫到這邊。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5:01 PM
Achi🦊拮据動物門
: 確實
用心製毛~O
: 我推特追很多國外獸繪師,就不會遇到只看到人類看不到獸人的問題ww
逆狼
@sakarou
Thu, Jul 7, 2022 5:02 PM
可能不能算是拋磚引玉的想法:建立相關分類或結論的時候,聲量/能見度高跟實際數量多寡可能會混淆?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5:09 PM
逆狼
: 嗯嗯,我在上面關於好色龍跟不能說的遊戲的論述(其實也說不上是論述),很顯然不夠嚴謹。變數之間的關聯需要有實際的例子背書,或者至少套用其他研究的框架。只能說我寫的也只是初步的方向。
定義的問題就更困難了(誰是「主流男同志」?誰是獸迷?),但我這邊的目標也不是寫論文就是了ww
(話鋒一轉!!!)(想說既然都說到做研究很難了就順便推廣一下)歡迎大家找他做獸迷/獸圈研究:
@thxuforplaying_public - 【小企劃.田野經費自己賺】 總之希望透過這個企劃能賺到...
賴瑞
@RookieLai
Thu, Jul 7, 2022 5:12 PM
好像有聽過類似的說法: 同志圈的某某某跑來獸圈說自己喜歡獸人 但其實是在找人?
Cyter➡️FURMIT
@rascal3779
Thu, Jul 7, 2022 5:12 PM
:: shu
: 欸這個話鋒怎麼突然大拐彎到這邊wwww
:: shu
@shuthegreyfox
Thu, Jul 7, 2022 5:18 PM
賴瑞
: 也許有這樣的例子吧,不過實際上要舉證起來(做研究用)也很困難就是了。文化研究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不過熬10年成為繪師大大也沒有很容易就是了。還是指手畫腳滑手機最簡單(殘廢如我)。
Cyter➡️FURMIT
: 沒辦法R 不然沒人知道做研究跟累積論述是多累的事情👀
s2.
@sakura26eq
Thu, Jul 7, 2022 5:51 PM
姆,不過這也跟許多社群一樣:多講話的人,聲量大的人會影響社群走向。
反過來覺得社群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那就多發訊息讓他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雖然目前確實同志比較多,也只能努力發文/增加論述了
s2.
@sakura26eq
Thu, Jul 7, 2022 5:52 PM
另一個面向則是經營女性獸圈社群,養出一定程度的量..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困難點了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3 AM
又一個想法:
這類議題最終會回歸到群體爭奪標籤定義:什麼是「台灣人」?什麼是「網友」?什麼是「女生/男生」?什麼是「主流男同志」?什麼是「獸迷」?
先講一下我對定義的看法。通常一個好的定義會要求兩個層次:邊界明確、趨勢相近。
邊界明確:「台灣人」的定義看似簡單,好像只要要求拿出護照或身份證就了事了,但會有些眉角。擁有雙重國籍的人是台灣人嗎?長年住在海外的台灣人是台灣人嗎?住在台灣多年並且認真耕耘台灣的外國人是台灣人嗎?拿著台灣身分證外籍移工是台灣人嗎?
但是,在我們腦袋一想到台灣人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去想到那些不會講中文不是漢人但有台灣護照的「台灣人」嗎?(你知道不是漢人包含了原住民、東南亞移民跟吳神父?)我覺得蠻難的。最終我們還是會往「大部分的台灣人」這個方向去想像台灣人。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3 AM
趨勢相近:「台灣人」都貪小便宜,還是都喜歡珍珠奶茶?我們跟外國人介紹「我們台灣人」的時候,我們真的能夠代表台灣人發聲嗎?或者我們真的有辦法說出針對自己人生閱歷遇過的所有台灣人最適當的一個總結形容詞嗎?我們用平均的方式去總結了自己眼中的台灣人,這個「平均」是不是就代表離這個平均兩個標準差以外的個體都不是正常的台灣人?那這樣的話我們使用「平均」的總結還有效嗎?
我覺得還是有效,但有效程度取決於標準差的大小,也就是大家是不是都離平均很近。比如「台灣人基本上都說中文」的主張可能還算有效。但「台灣人都喜歡看棒球」就不好說。
既然定義的邊界跟趨勢可以透過看數據就能分辨一個定義的有效性,為什麼還是吵成一團?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4 AM
因為要嘛是無法量化,要嘛是取得大量數據的成本太高。所以只好大家各自憑自己的主觀講個大概。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4 AM
比如說,「主流男同志」到底是什麼模樣?以及「獸迷」是不是喜愛擬人動物先於喜愛人類(何謂喜愛?)?
量化的方法是可以去針對男同志去採樣,但就定義的邊界而言,母群體是什麼?哪裡可以找到所有住在台灣的男同志的完整清單?如果不是出櫃的男同志,或者自我認同不是男同志但性生活只有跟其他男同志,這些要怎麼算?有學過統計就知道,沒有明確定義的母群體,抽樣就會有偏差,出來的量化結果也會跟著有誤差。誤差多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母群體。
量化的問題也會出現在趨勢分析上。怎樣的男同志是「主流」?會去泡三溫暖的就是嗎?會自拍裸照上傳的就是嗎?只要自己認為是男同志並且喜歡參與同志遊行就是嗎?聽團仔男同志就是嗎?跟其他男同志聊時下流行話題就是嗎?網路聲量前1%男同志以及其男同志追蹤者就是嗎?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5 AM
於是乎我們在討論所謂「主流男同志」的時候,還是憑藉著我們(至少我)自己的想像,好像「主流男同志」就會狂發裸照,底下推文都會說好香好香。但!這個想像也許在質化研究上可能派得上用場,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大家對於「主流男同志」的想像是接近的話,那麼即使在事實上他們並不主流(假設只有佔所有男同志的1%,而且還不是聲量最大的1%),質化研究還是可以主張「你看,絕大多數人在用『主流男同志』的詞彙的時候,都跟我這邊所描繪的『主流男同志』大致吻合,還有專家學者背書,所以我後面的討論不會造成歧異」,或者「我接下來要講的『關於主流男同志的故事』,是普遍受到男同志圈認可的,是如大家想像的『主流男同志』」。這是質化研究的優勢。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5 AM
做研究(無論質化量化)是爭奪標籤最扎實也最費力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會貪圖便宜直接拿我們的既有印象去說服別人,但常常就是你的現實跟我的現實本來就不一樣,你在你的母獸圈,我在我的公獸圈,沒什麼討論的基礎,然後就群體會越來越極化。哪一天換我們獸圈去跟其他圈子爭奪獸圈這個標籤的定義的時候,是不是又會只能是聲量大的一方擁有絕對話語權?這個狀況的改變,需要透過能使人信服的研究來為大家促成基本共識。有了共識之後,去跟其他人論辯的時候就會比較有底氣,獸圈裡比較有聲量的人在論述的時候也可以因為參考圈子裡的研究而比較有憑據,而不是光在大聲而已。
好了我不能再薪偷了(((((
:: shu
@shuthegreyfox
Fri, Jul 8, 2022 2:45 AM
s2.
@sakura26eq
Fri, Jul 8, 2022 4:50 AM
比起實際的調查,現在比較多時候我覺得網路聲量研究是更有效果的。若現在主流活動平台是網路,不發聲的人在社群中等同沒有影響力,而言論與曝光度塑形了一個虛像,這個虛像雖然不等同社群,但一方面排擠了「不認同如此」的獸選擇不加入,更會影響到後進者「誤以為應當如此」,進而在時間的發酵下社群就真的變成這樣了
以前管匿名平台的經驗是,如果想要這個平台長什麼樣,持續發「自己想看到」的文是唯一解。聲量決定了形狀
s2.
@sakura26eq
Fri, Jul 8, 2022 5:13 AM
不過另一方面來說,有朋友問我「我就只喜歡雄姓,只想畫雄性,但我會擔心這會加劇社群往男同志的路線發展」也是一個有點難解的問題。多數社群中本來女性就相對少數,理由很多如安全性議題、社會價值觀壓抑等,如Mozilla之類的大型資訊社群會有「社群守則/Code of Conduct」來營造一個相對友善的環境,不過就跟資訊人90%都是男性一樣,某些風味還是消不掉的
s2.
@sakura26eq
Fri, Jul 8, 2022 5:15 AM
最簡單的方式我覺得大概是多轉一些香香母獸圖/支持創作者讓她們產生音量吧,至於CoC這種東西對目前的獸社群我覺得還太早了
Kasar ༼ つ◕_◕ ༽つ
@Kasar
Fri, Jul 8, 2022 5:24 AM
去中心化的社群要怎麼搞CoC 之前嘗試過的也都被打上gatekeeping的標籤
:: shu
@shuthegreyfox
Tue, Jul 12, 2022 9:52 AM
s2.
:
> 聲量決定形狀
不能同意你更多。就終端使用者(圈外閱聽人)的角度來說,的確是聲量決定形狀。也同意要改變生態最直接的方式是持續為自己的認同發聲。
> 資訊人男女比例懸殊
唉唉還是希望比例能夠均衡一點,不過我大學念的資訊系好像男女比例確實有往比較均衡的方向前進。
Kasar ༼ つ◕_◕ ༽つ
:
> gatekeeping
就像我們社團一直被認為是在搞類似 gatekeeping 的事情一樣zzz
:: shu
@shuthegreyfox
Tue, Jul 12, 2022 9:54 AM
Tue, Jul 12, 2022 9:55 AM
但我們可沒搞什麼CoC就是了。頂多就是宣稱「台灣獸圈是個多元包容的同好圈」這樣。
(但說實在的我自己慢慢開始會想要把『多元包容』這個形容詞拿掉就是了,覺得台灣獸圈沒有想像中的多元包容)
載入新的回覆
我身為一個雙性戀(實際上是獸性戀,但解釋起來太麻煩了,所以就先當我是雙性戀吧),我沒有很喜歡所謂獸圈裡主流男同志的氛圍。理由是我常看到他們喜歡人類男體先於喜歡獸人,也就是說他們是喜歡男同志先於獸迷的。
我也可以喜歡人類男體,但前提是對方是獸迷,並且獸設的樣貌與氣質與擁有者相近。如果沒有讓我感受到對方的獸迷特質的話(或者比如說肉帳只在自介聲稱是獸迷但頭圖還是只有人類肉圖),我會直接跳過不看。
我個人還可以選擇跳過不看,因為我身邊還有許多獸迷朋友不是所謂主流男同志。但一些朋友比較少的性少少數(非主流男同志)就可能會因為這樣的氛圍而放棄獸圈。Cyter認為這樣的現象會逐漸讓獸圈被主流男同志給收編。
我的想法大概這樣。
獸圈當然是很多元的,我們在裡面打滾一段時間多半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外面的人看到獸圈往往都是憑藉著他們的第一印象,也許像是好色龍(外界認知的獸迷代表)。他當然不是主流男同志,不過他的梗圖翻譯裡面夾帶獸迷相關的梗的時候,同時也達到了獸圈文化上對外的傳播。不過就我印象他的梗裡面的公獸母獸應該是各半就是了(主流男同志應該不會喜歡母獸吧)。
另外可能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出獸圈的作品,比如那個不能說的「在某住處裡有很雄偉的非犬科動物」遊戲,這個就蠻主流男同志取向的了(相關的細節就先略過了)。我覺得這也反映了獸圈的現況,也就是男同志向的內容能見度還是比較高。當然『男同志向作品能見度高』跟『「主流男同志」掌握獸圈大部分的話語權』這兩者的關聯還需要探討,不疼直接把關聯直接接上。
覺得論述不夠完整,但先寫到這邊。
用心製毛~O : 我推特追很多國外獸繪師,就不會遇到只看到人類看不到獸人的問題ww
定義的問題就更困難了(誰是「主流男同志」?誰是獸迷?),但我這邊的目標也不是寫論文就是了ww
(話鋒一轉!!!)(想說既然都說到做研究很難了就順便推廣一下)歡迎大家找他做獸迷/獸圈研究:
Cyter➡️FURMIT : 沒辦法R 不然沒人知道做研究跟累積論述是多累的事情👀
反過來覺得社群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那就多發訊息讓他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雖然目前確實同志比較多,也只能努力發文/增加論述了
這類議題最終會回歸到群體爭奪標籤定義:什麼是「台灣人」?什麼是「網友」?什麼是「女生/男生」?什麼是「主流男同志」?什麼是「獸迷」?
先講一下我對定義的看法。通常一個好的定義會要求兩個層次:邊界明確、趨勢相近。
邊界明確:「台灣人」的定義看似簡單,好像只要要求拿出護照或身份證就了事了,但會有些眉角。擁有雙重國籍的人是台灣人嗎?長年住在海外的台灣人是台灣人嗎?住在台灣多年並且認真耕耘台灣的外國人是台灣人嗎?拿著台灣身分證外籍移工是台灣人嗎?
但是,在我們腦袋一想到台灣人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去想到那些不會講中文不是漢人但有台灣護照的「台灣人」嗎?(你知道不是漢人包含了原住民、東南亞移民跟吳神父?)我覺得蠻難的。最終我們還是會往「大部分的台灣人」這個方向去想像台灣人。
我覺得還是有效,但有效程度取決於標準差的大小,也就是大家是不是都離平均很近。比如「台灣人基本上都說中文」的主張可能還算有效。但「台灣人都喜歡看棒球」就不好說。
既然定義的邊界跟趨勢可以透過看數據就能分辨一個定義的有效性,為什麼還是吵成一團?
因為要嘛是無法量化,要嘛是取得大量數據的成本太高。所以只好大家各自憑自己的主觀講個大概。
量化的方法是可以去針對男同志去採樣,但就定義的邊界而言,母群體是什麼?哪裡可以找到所有住在台灣的男同志的完整清單?如果不是出櫃的男同志,或者自我認同不是男同志但性生活只有跟其他男同志,這些要怎麼算?有學過統計就知道,沒有明確定義的母群體,抽樣就會有偏差,出來的量化結果也會跟著有誤差。誤差多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母群體。
量化的問題也會出現在趨勢分析上。怎樣的男同志是「主流」?會去泡三溫暖的就是嗎?會自拍裸照上傳的就是嗎?只要自己認為是男同志並且喜歡參與同志遊行就是嗎?聽團仔男同志就是嗎?跟其他男同志聊時下流行話題就是嗎?網路聲量前1%男同志以及其男同志追蹤者就是嗎?
好了我不能再薪偷了(((((
以前管匿名平台的經驗是,如果想要這個平台長什麼樣,持續發「自己想看到」的文是唯一解。聲量決定了形狀
> 聲量決定形狀
不能同意你更多。就終端使用者(圈外閱聽人)的角度來說,的確是聲量決定形狀。也同意要改變生態最直接的方式是持續為自己的認同發聲。
> 資訊人男女比例懸殊
唉唉還是希望比例能夠均衡一點,不過我大學念的資訊系好像男女比例確實有往比較均衡的方向前進。
Kasar ༼ つ◕_◕ ༽つ :
> gatekeeping
就像我們社團一直被認為是在搞類似 gatekeeping 的事情一樣zzz
(但說實在的我自己慢慢開始會想要把『多元包容』這個形容詞拿掉就是了,覺得台灣獸圈沒有想像中的多元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