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https://images.plurk.com/1SPFHXo1MaJPLad0dh565T.jpg

蘇西已讀 讀嘛讀嘛 書摘
《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

「小說家強納森.薩法蘭.弗耳(Jonathan Safran Foer)這麼說:

我認為,傑出作家與不甚傑出的作家或根本不是作家的人之間的區別,就是品味……我所謂的品味,不是知道什麼東西在客觀上是好的──因為沒有所謂客觀的準則,外界也沒有可以指涉的事物──而是知道你自己對什麼東西有反應,然後憑著信心勇敢邁出步伐,認定能夠引起你強烈回應的東西,一定也能夠引起其他某些人的強烈回應。

這是極為重要的觀察,也提出其中重點。與其把自己缺乏迅速做出頂尖表現的能力視為災難,比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慶幸自己能夠察覺需要改進的地方。」
逆向工程完全解密!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祕訣:反過來學就會了~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suzie
suzie
「我總是想著那些寫書的人。」史菲德在二○一八年接受《紐約時報雜誌》的訪談指出,「你要是花了幾年時間把自己的心靈完全注入一本書,結果有個人走過來對你說:『我喜歡你的書。』然後就走開了,而你卻完全不曉得自己的書裡有哪些部分吸引人,哪些部分不吸引人。對我來說,這就像身陷地獄一樣悲慘。在我的定義當中,這種處境就是地獄。」
suzie
回饋如果明確,就像針對一部繁複作品當中的一項特定元素評論。這樣的回饋暫時忽略整體的表現,只獨立出單一元素。對塔倫提諾說他的劇本是「垃圾」,和對他說明他筆下的某個主角無法引人共鳴,這兩者的差別就在這裡。
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確性,回饋才能讓人從中有所學習。

——
我常常覺得自己無法梳理架構龐大的作品,只能挑選幾個自己特別喜歡/不喜歡/困惑的部份分享*,而我覺得這是自己所欠缺之處。看到這段覺得豁然開朗,原來這樣也可以,原來這樣也很好。

(* 就像《逆向工程》這本書,其實也不是只講創作、作者與讀者的關係,但這個部份最接近我的生活經驗,我對它特別有感~)
suzie
在回饋上,量並不等於質。量大但品質低落的回饋,不論有多麼易於取得或有多麼誘人,最好還是敬而遠之。從錯誤的對象取得回饋,比起完全得不到回饋還糟。

——
棒喝欸XD
suzie
btw, 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如何規劃完美犯罪」這一節 突然習得搶銀行SOP 🤣
https://images.plurk.com/58lpZXNMW9RGSwgWoX4Di2.png https://images.plurk.com/5fYglM1tVwk7GiBTNUb1lc.png https://images.plurk.com/46UZbA2aVDSz7DlmNG12h7.png https://images.plurk.com/4lPsJsF6L1RKquMmZ1vHxv.png
suzie
suzie
其實是為了拿科技商管馬拉松加碼徽章開的書 😆 本來以為會很硬,沒想到意外好讀~

感謝作者舉了各個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為例,以及在每一章節的最後留下小小的懸念,讓人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suzie
結語還統整了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10項要點(每一點都有重點複習):
1. 成為蒐集者
2. 找出差異
3. 以藍圖的方式思考
4. 不要模仿,要加以演變
5. 接納願景與能力的落差
6. 選擇性計分
7. 去除冒險當中的風險
8. 對於舒適的感受保持懷疑
9. 駕馭未來與過去
10. 提出明智的問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