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總算看完 Luis Buñuel 的《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 1929);另外還看完《黃金年代》(L'Age d'Or, 1930)。
leahahaha
(這場將近八九成滿座。隔壁不斷身體撞椅背,遠一點的觀眾發出塑膠聲音不知幾秒到幾分鐘。)
leahahaha
好奇塔可夫斯基跟布紐爾怎麼互相看對方的作品?回去認真看一下《雕刻時光》。

連看兩部布紐爾與達利,頭好漲⋯⋯
leahahaha
《安達魯之犬》沒有狗欸,怎麼這樣。一開始磨刀的人該不會是布紐爾本人吧。躺在地上的地上牧師其中一個是達利。

The Lacemaker (Vermeer) - Wikipedia
leahahaha
《黃金年代》第一段是怎麼回事,怎麼甘於平平穩穩生物習性介紹,太可疑了。
leahahaha
我討厭那個跟我劇透《安達魯之犬》的人(不知道是誰),雖然那個眼睛畫面每看一次就痛一次,其實沒差。
小 梁
看豆瓣是說安達魯之犬在西班牙諺語的意思,是即將到來的惡夢,所以出現了很多蟲跟噁心畫面倒也算正常?
leahahaha
蟲跟噁心畫面是還好,雖說剛剛邊吃邊重看有點不適。覺得頭腦要記得所有資訊很疲憊,因為前後畫面不一定有什麼關聯性,變成要記得的細節變更多了,尤其黃金年代鬆散分成幾段,段落之間隨意跳轉,會考驗觀眾的認臉能力以及記憶力。
leahahaha
昨天看的版本超清晰,配樂應該也是受布紐爾認可的音樂;YouTube上的版本畫質就沒有這麼好。還是很高興首次是在電影院裡看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