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話題》文藝的無用之用:關於葉老的記憶,及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 | Openbook閱讀誌

台灣文學前輩作家 葉石濤 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是同輩作家集體命運的縮影。先是歷經語言轉換的斷裂,後又遭逢白色恐怖。學者楊翠表示,對葉石濤而言,「文學是一種苦牢……不是抽象的意義,而是實在的意義。」

葉石濤曾與高雄在地作家共創《文學界》雜誌,寫出《台灣文學史綱》,這是首部由台灣人所著、具清晰台灣主體史觀的文學史。

本文邀請曾親承教誨的陳慧勻,撰文回顧有關葉老的回憶:葉老在沒有課本的教室分享台灣文學邁向現代化期間文壇名家的軼聞、關心研究生志趣外,期末還帶學生去吃紅蟳米糕😍

也與讀者分享雞屎藤舞蹈劇場向葉老小說取材,改編成文學舞蹈劇場的編導經驗,談及《 台灣男子葉石濤 》紀錄片,如何透過跨世代藝術激盪,賦予文學內容新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