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c
Cool3c那邊報導Google開放原始碼晶片製造計畫,免費提供整套130奈米製程用到的生產開發工具跟原始碼,讓任何人都可以利用Skywater 130奈米製程,便宜設計出能用的晶片。

看到有人在報導下提中資能不能用,我就爆笑了。

先來看2021年9月21日テレ東BIZ播出Skywater technology 的採訪內容。

「大統領のウエハー」作ったアメリカ新興半導体メーカーCEOが語る戦略(2021年9月20日)
Alec
這是一家美國政府支持的晶圓廠,100%美國資金。第一座晶圓廠本身是2017年買下的Cypress明尼蘇達晶圓廠。去年買的第二座晶圓廠在佛羅里達,本來是U of Central Florida的晶圓廠。

拜登四月解釋半導體也是國家基礎設施時,他手上拿的那塊晶圓,就是Skywater的製品。製程不算先進,才90奈米,八吋晶圓廠。不過因為完全是美國資本,美國政府也出了錢,所以是國防部的信賴供應商,接軍方案子。在拜登展示他們的晶圓後九天,他們就IPO了。
Alec
他們也跟Efabless及Google合作開放原始碼晶片製造計畫,目標是免費提供整套130奈米製程用到的生產開發工具跟原始碼,讓任何人都可以便宜設計出能在Skywater生產的ASIC。

雖然這些製程都是十幾年前的技術了,許多需要晶片的地方並不需要最先進製程,只是需要美國國內安定的晶片供應來源,例如美軍的夜視頭盔用的半導體。其他產品項目包括Google跟其他美國量子計算業者採用的超導體跟半導體零件,IoT跟車用電子零件,車載顯示面板控制器等等。
Alec
2020年買的第二座晶圓廠是美國國防部出的錢,製品內容有能抵抗高輻射環境的太空用半導體。(有人還記得NASA開發的奈米尺度真空管嗎?)

報導當時SKYT股價27塊錢,跌了幾個月後的現在6.92。我是覺得如果他們股價跌得很便宜的話,好像有長期投資(賭博)的價值。畢竟美國國防部不會讓它倒。
Alec
在日テレ報導之外, 這家晶圓代工廠別的神奇之處,噗浪上也有人提過的奈米管CPU:
Carbon nanotube FETs ready to compete with silicon, ...

Chasing After Carbon Nanotube FETs - Skywater Techno...
他們利用碳奈米管場效應電晶體製作晶片的平台已上線,由DARPA跟MIT/Stanford技術轉移。
Alec
當然啦,因為這是一家還在持續燒錢的公司,不知道何時才能真的開始獲利,如果投資他們,請作好心理準備。

後台雖然是美國政府、美國國防部,硬到不行,但是人家是要拼國家安全的軍品需要。有點像AI公司Palantir是CIA撐腰的一樣,雖然都是股票上市公司,哪時能開始獲利,真的是誰曉得。
Alec
如果五月底以前的股市只是初跌段,主跌段還沒到的話,我覺得丟一點小錢趁他們跌到超低價時買入,手氣好的人可能可以在幾年後賭到幾倍到幾十倍的獲利吧?

參考有糧食需求支撐的Tyson Foods,雷曼兄弟倒掉後的最低點是8.43以下,去年最高點是100以上。這波跌到現在,也還有84以上,差不多是金融海嘯後低點的10倍以上。
Alec
更離題的,(就在隔壁鎮的)NASA AMES研發中心2014年開發了奈米尺度真空管技術,可以用半導體製程,應用真空管原理,做出真空通道電晶體。

當時示範製程是150奈米製程,所以這個奈米尺度真空管有點誇大。不過他們用這麼落伍的製程還是做出了運行時脈可以到460GHz的電晶體,這是台積電的矽製程作不到的。奈米真空管技術也標榜抗高熱、抗高輻射,基本上是遇到核爆也不怕的火箭科學技術,台積電產品可沒法在那麼惡劣環境下正常運作。

他們是說,理論上可以微縮到10奈米。而且雖然說是真空管技術,實質上到10奈米前都還不用抽真空製作。理論上時脈可以催到THz境界;作個參考的,現在市面上買得到的CPU/GPU都是個位數GHz的時脈在跑。

Nanostructure-Based Vacuum Channel Transistor | T2 P...
Alec
真拿這技術來作處理器,效能上恐怕單看時脈數差距,就可以估效能差異在100倍以上。但是耗電量如何就真難說了,NASA是說因為電子都在相當於真空的環境跑,漏電比傳統矽電晶體技術作的東西要低很多。
Alec
只是現在除了G社,沒聽說別家有誰去跟NASA請求技術轉移了。畢竟G社把NASA AMES研發中心的場地都包下來了,旁邊就是G社總部。
Alec
說得這麼離題,只是想提醒大家,半導體技術的東西,門路不是只有台積電走的那一條而已。那一條是已經實證了商業上的成功,但是並不是說製程技術一定要搞到比台積電的製程更精細,才能作出效能上跑得比台積電製品更強的東西。

雖然我也是外行看熱鬧,但是在學界跟業界還有許多先進在努力研發走不同路線時,我個人覺得,在智財權生產力遠大於勞動生產力的時代裡,還在覺得輪班星人血汗爆肝無敵,或是覺得台積電的成功不可能在人力比台灣貴的地方複製的人,可能應該先去看看台積電的財報,找找人事支出佔他們營運成本的比例有多少。
Alec
我是覺得台積電一定得開始在台灣以外地方設廠,除了各國政府邀請、分散天災人禍風險以外,肯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將來的人力資源發展問題。

台灣少子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反映在應屆畢業生人數上。台積電再厲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台灣如果要再多蓋幾個晶圓廠,人從哪裡來?長期趨勢來說,不夠人就是不夠人。

如果等到招不到人了,才要向外發展,那都是後知後覺之輩在幹的事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