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閱讀] 不讀會死
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

1980年代的台灣男孩們,屬於他們的回憶是夏天黏膩的汗水,像雨林裡頭潮濕的空氣,悶得皮膚過敏。書裡時代跨越了1980到2015年(甚至連蔡英文的名字都出現了),中華路、華西街、牛肉麵、外省人與本省人,這樣濃厚的台灣氣息讓整本書的青春殘酷物語顯得更真實貼近我們。

可惜前頭的少年時代寫得太優秀,虛幻痛苦又閃閃發亮,卻使得「布袋狼」事實的揭露變得牽強而索然無味,類似的手法在日本推理小說裡並不少見,以劇情來說不夠有趣。
🧃CHAi
東山彰良的文字在這本裡處理得很行雲流水,時代氛圍感相當到位,情感渲染力極強,不煽情不矯揉,有股巧勁,雖然整體比不上前作「流」,但要拿獎綽綽有餘。一方面王蘊潔的翻譯功力高強,完全讀不出這是一本翻譯小說,太厲害了。

70、80年代的台灣青春作品很多,每部作品裡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那個時代宛如漿糊黏稠溢出的遐想,永遠不會讓人感到老生常談。
꧁֍֎֍֎֍֎֍֎֍֎꧂
sjiaban(匝斑)
之前看流覺得他對台灣的印象很觀光客..
Shade♪クラツキ
我是覺得他在台灣的時間本來就不多(而且是很小的時候了)很觀光客也很正常,而且也應該說日本人想看到的台灣就是這個樣子,寫得太深入反而不一定會被讀者接受。
🧃CHAi
東山的定位是「日本小說家」,所以對於台灣年代細節上的創作,憑著記憶來陳述,我覺得還是可以的。

其實書裡某些提及較為政治敏感的情節,雖然只是背景,但已經有「茶金」程度的不正確敘述。只是這段歷史是由主角立場敘述,並非扭曲歷史,也就罷了。(就是主角講得也不算全錯但話裡絕對有毛病)
🧃CHAi
東山在序裡就先打預防針:

🗓  我在讓日本讀者閱讀的前提下創作了這本小說,雖然小說中提到有關政治、歷史和民族方面的問題,但目的是為了讓日本讀者瞭解台灣,更吸引他們進入故事的世界。雖然我如實地記錄了自己的記憶,但可能有些部分與事實有出入,這些日本人不可能瞭解的表達方式,將面對台灣讀者的嚴格考驗,不知道台灣讀者會如何看這個故事。老實說,我內心的戰戰兢兢並不亞於期待。

  以前曾經有一條鐵路沿著中華路延伸,我在故事中,將這條鐵路描寫成區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象徵性分界線。在我的記憶中,那條鐵路的確發揮了那樣的作用,但那僅止於我個人的印象。這次在推出台灣版的時候,我並沒有針對這個部分加以修改。因為我希望珍惜自己的記憶。
Shade♪クラツキ
他就很誠實:可能有錯,錯了台灣人要批評我接受。XD
而且說真的他提及的那些部分某些台灣人現在也是這樣相信的,就...還好。XD
Shade♪クラツキ
大家對外國作家描述台灣的狀況有出入包容度總是比較高,但東山彰良因為「台灣出身」的身分有些人會對他審視更嚴格我就不懂為什麼XD 人家從小就離開台灣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外國人了,之前《流》的座談會上小野一直要跟他談台灣政治現況一直問他的態度就很尷尬(雖然我也喜歡小野但真的覺得那場他搞不清楚狀況)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