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物中的狂喜:李傑,這些年 | 典藏ARTouch.com
文章寫得挺好。而這個展覽也是近年看最讓我驚豔與喜歡的個人展覽。雖然某些因素展覽看得不是挺多。之前就聽過李傑這個香港籍但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展覽的國際型藝術家。在幾個月前在關美館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展場佈置的確利害沒話說。

李大勇的分身

李大勇的分身
某方面當然就是傾向某種創作的自由跟隨意之間,不只如此生活、簡單。很喜歡用這樣對光線空間與投影材質的敏銳。我不太知道一般民眾是怎麼看,自己作為一位算是(半)新媒體藝術家,他幾乎把我對「投影裝置」這個形式,好奇的,想做的部分都用自己的方式呈現了,包括一個最主要的重點,解放投影機的隱藏台座(或支架)做這件事情,於是看到展場隨意地置放在地上。

李大勇的分身
第二重點是他把台灣常見的儲物箱從放置墊高投影機,拿來放在投影光線前方當作影像光線反射,模糊漫射的效果,第一次在某策展人照片記錄看到也是會說:水喔。

李大勇的分身
第三重點是自然光線跟投影光線的交疊實驗,如:文章中投影窗外的照片。第四是,投影材質,一般在電影就是所謂的銀幕,而在關美館一下去就會看一到一片靠牆的不銹鋼還是某種金屬板反射出來的光澤,當然還有更多他用膠帶的黏貼在牆壁上當作投影布幕產生的效果。

李大勇的分身
這樣整體的輕鬆散漫的姿態,展現刻意的隨便與破綻,想到很久以前高雄獎佈展因為搞不清楚狀況,技術簡陋,只好將投影機置放在台座上,隨意投放。但又缺乏這樣隨便的自信,一直到現在,也會在意時下佈置完善的標準,依舊臣服在展覽該有的「規定」。

李大勇的分身
保持荒涼的表情
展期這周結束(本來以為早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