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6 AM
7
1
「南韓Omicron疫情,在3月達到單日62萬人確診的高峰之後迅速降溫,4月18日降為2級傳染病,撤銷社交距離規範,5月解除戶外口罩令,這禮拜單日確診人數大約落在4萬多人.
這段期間儘管病例暴增,致死率維持低檔,沒有封城還能舉行總統大選,專家分析疫苗普及率高,老人3劑率覆蓋率達9成,政府大手筆投資疫苗代工與研發,快篩口罩等防疫物資充足是重要原因。」
「而在歐洲,77%的歐盟人口已經確診過新冠病毒逐漸走出緊急階段,各國已經取消了大部分的防疫限制,5月16日起,歐盟國家的航班和機場將不再需要佩戴口罩」
口罩防疫邁終點 日適度鬆綁、韓戶外解禁 | 公視新聞網 PNN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7 AM
Mon, May 16, 2022 12:16 PM
再加上另外查了資料:
1.韓國疫苗覆蓋率,2劑86.8%、3劑64.4%;60歲以上第三劑達93.6%,死亡率0.13%,累計死亡人數2萬2000人。(四月下旬報導)
2.台灣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二劑80.82%%、第三劑63%,65歲以上長者三劑覆蓋率70%。染疫死亡率0.03%,累計死亡1097人。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7 AM
全世界幾乎都已經在開放了,沒有意外的話這是下半年的趨勢。臺灣不跟上是不是到時候又要靠北台灣為什麼跟人家經濟不一樣?為什麼大家經濟在恢復、出國報復性旅遊的時候我們在鎖國?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7 AM
Mon, May 16, 2022 9:40 AM
說缺快篩但也只缺了一週左右。現在藥局便利商店多到滿出來,實名制早上也沒人排了。(或許我座標南部鄉下不準,但這裡藥局第一週有人排隊第二週就乏人問津了。雙北的朋友請糾正我。)
雙北還在排隊,感謝朋友們回報,看來熱區非熱區差異非常大⋯⋯
輕症比例一直是穩定的99.7%左右,感染的人口基數大中重症看起來當然會不少。隨之上升的當然也一定會有死亡人數,我們過去一直是清零政策當然會覺得這人數很可怕,但人家國外壓不住疫情不能清零整整兩年,給你兩年的時間準備不夠嗎?一直哭政府沒超前部署,啊你自己咧?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7 AM
說不滿我的確是覺得政策一變再變到我跟不上很煩躁,但疫情變化就是這麼快,難道要一個政策通到底嗎?這樣是不是又有話可以罵?有的人想放寬有的人想清零,本來就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共存派跟清零派吵幾個月了。
我覺得做得最差的應該就是基層人力不足的問題,但這是長年的結構而不是一兩年就能改變。但現在有真的因為醫療資源爆炸延誤就醫嗎?看起來也沒有。人都會希望「如果怎樣的話就不會怎樣」,但這個病毒的病程是不是就是快到超越醫療極限?
另一個不滿是我認為衛教政策宣導得不夠簡單易懂,政府網站也不直覺,對資訊搜集能力薄弱的人來說很辛苦,會感到無所適從的確是我覺得這一波政府做得很鳥的。(強調一下以免被人覺得都在對政府歌功頌德:)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8 AM
我不知道國外是不是也會這樣,但很多人對於國際情勢的無知、資訊判斷能力的薄弱真的是臺灣最大危機,誰來執政都一樣。
加入長輩群組平均一週看到五則假訊息,什麼漱口鹽水檸檬水可以殺死病毒的這一個月來至少看過3次以上,活到這麼長年紀了基礎的判斷能力都沒有,轉傳訊息之前也不想,手機的用處是製造跟傳播恐慌而不是做為增長知識的工具。風向超好帶,長到一個年紀就停止思考拒絕理解新知,再把別人都當笨蛋。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8 AM
明明有整整兩年的時間讓你理解病毒、思考打不打疫苗的風險、染疫後應該怎麼處置,結果兩年後的現在逐步走向開放,有一整票人卻呈現的像是我們2019年年初就疫情爆炸一樣。
我當然知道中重症那不到1%的機率如果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話,機率多低都不是重點,那就是100%的擔憂跟悲傷。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8 AM
Mon, May 16, 2022 6:59 AM
但如果開放是不可避免的未來,我們自己能做好的是什麼?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風險的。我知道我沒有小孩,所以我無法完全體會當父母的心情,但我為人子女我也超怕屬於高風險年紀的爸媽染疫怎麼了,我其實也是過度焦慮的類型,不做點什麼生怕自己後悔。
可是日子還是得過,所以只好:
➡️第一時間送去打疫苗(時間一到我就幫爸媽、替自己、催促另一半去打第三劑,四個人都AA高。不挑,我們真的有什麼打什麼。個人體質只能打特定疫苗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因為我們都健康寶寶,能不挑就不挑。)
➡️備快篩(我在疫情爆炸前就買了,一劑300跟200的都有,必需品沒什麼好省,也是花了幾千塊。)
➡️避免出入風險場地用餐、回到家洗手消毒。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6:59 AM
如果可以誰不想生活在沒有病毒的烏托邦?問題是就不可能。而且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就算不開,也會被迫開放。
這兩年來看不見學生的笑容真的很難過。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01 AM
- -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02 AM
更別說那種自己口罩不戴好,但靠北靠母怨天怨地沒有疫苗沒有快篩沒有口罩的,自找的啦煩死了。
我現在另一個擔心的反而是會不會太早打疫苗保護力下降,但我承認我還沒找數據,第四劑也還輪不到我爸媽所以擔心也沒用。(委靡)
爆米花🌈炸肉圓ONLY
@LovingNic
Mon, May 16, 2022 7:08 AM
我覺得衛教跟政策宣導資訊真的不夠簡單也有很多模糊空間。
尤其是隔離政策放寬的話執行配套想清楚避免民眾恐慌也是,我覺得一直怪那些覺得不知所措的人也很不對,政府不可以站在一個高度要大家理所當然都什麼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取得資訊容易。
我也是有相對而言預先做好準備(物資跟心理準備),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能力,我覺得這個跟對整體狀況是否足夠了解有很大關係,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能力可以做全盤了解。
然後醫療量能爆炸真的是我一堆醫護朋友快崩潰。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12 AM
Mon, May 16, 2022 7:13 AM
爆米花🌈炸肉圓ONLY
: 我知道人力吃緊,但我的意思是並沒有因此醫療延誤,我沒有否認人力吃緊的事情,我也認為那是問題。(強調)
我也理解你說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能力,但混亂的情況下要求政府盡善盡美自己只想等待救援我覺得⋯⋯嗯,命到底是誰的?政府不可能做到100%,永遠有漏網之魚,又或者是政府本來就有極限。
但我認為台灣這兩年來的紛紛擾擾,甚至這一個月來的亂七八糟,最大的原因絕對不是你說的沒有能力的人,而是有一大群完全不想為自己承擔任何責任的人。而不管這一大群人想或不想,最終都會開放,我是這個意思。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21 AM
如果說的是匡列隔離亂七八糟一變再變我完全認同,但如果是疫苗跟病毒的認識,兩年還不夠,還拿著假消息恐慌是誰的問題?這超讓人火大的。
爆米花🌈炸肉圓ONLY
@LovingNic
Mon, May 16, 2022 7:46 AM
Mon, May 16, 2022 7:58 AM
我完全同意假訊息不應該(看到有些人把確診當第四劑疫苗的愚蠢言論真的吐血。)
但我也是有收過「好心的長輩」傳來的假消息啦,他也不知道那是假消息,跟她說明之後她也會知道去跟其他人澄清。
我個人比較是針對隔離政策在不爽,太亂太頻繁改,也宣傳不夠,民眾都遇到才狂打1922或是直接衝去醫院篩檢,1922跟醫院就這樣塞車。
至於延誤就醫,我今天看到基隆有個小孩的案例,覺得非都會區的量能真的很讓人擔心啦。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49 AM
Mon, May 16, 2022 7:50 AM
爆米花🌈炸肉圓ONLY
: 隔離政策亂真的讓人頭痛,我閃今日有症狀但快篩確認應該只是普通的不舒服,我立刻就幫他查他那邊的資訊。都查得到我也沒有花很久(五分鐘內),但我就是因為覺得說明不夠直覺跟能直接找到,所以對能力不夠的人來說很辛苦。
但我也覺得自己完全不查資料只會打1922跟衝醫院的人,我不想完全用「沒能力」開脫,自己能先做的部分不做的話是⋯⋯?
基隆那個我昨天聽記者會,那個不算就醫延誤吧⋯還是我有理解錯?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7:57 AM
Mon, May 16, 2022 7:58 AM
我昨天還看到一個三高糖尿病確診,拿到paxlovid之後得意洋洋,說沒什麼症狀所以等有症狀再吃的白目,台灣醫療就是給這種人浪費的啊幹,一盒藥2萬。易騙難教啦。(抱歉真的太氣)
最後一哩鹿( ⓛ ω ⓛ🌈)🌸 on Twitter
深青☔️
@violetsung
Mon, May 16, 2022 7:59 AM
基隆這邊還要接收部分的新北篩檢量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8:00 AM
深青☔️
: 我知道、有看到新聞(無力)。家裡跟妳都還好嗎?
爆米花🌈炸肉圓ONLY
@LovingNic
Mon, May 16, 2022 8:07 AM
我覺得也不是說基隆那真的是延誤,我的解讀就是資源太不夠,排擠來排擠去,到最後確實就是來不及。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8:28 AM
爆米花🌈炸肉圓ONLY
: 這個是長期下來的問題了,唉⋯
橘子🍊
@mayorange
Mon, May 16, 2022 9:31 AM
座標台北文山這邊藥局還是每天排實名跟自費快篩orz 我覺得起碼目前南部沒跟著一起炸是萬幸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9:35 AM
Mon, May 16, 2022 9:37 AM
橘子🍊
: 那真的熱區非熱區差異很大⋯⋯辛苦了QQ
我這邊觀察室內用的人有變少,大家在防疫上也有注意。雙北真的是人口密度太高了,我相信雙北的大家很努力了orz
我哥為了降低風險有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餐
。Patricia。
@marchblue
Mon, May 16, 2022 9:39 AM
台北松山區 中午經過藥局 也是一堆人排隊等買快篩.
雙北重災區真的差很大吧~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9:40 AM
。Patricia。
: 謝謝派翠大回報,那我來更正內文!
橘子🍊
@mayorange
Mon, May 16, 2022 9:40 AM
區域是真的有差啦,我也有覺得排隊的人有慢慢變少只是雙北肯定還是算多(就還是每天會號碼牌一發就沒了) 而且像我這邊區域醫院不夠多,檢驗量能好像真的到木柵機廠那邊開了才好一點,不然校板同學回報也是一堆不舒服又要在附近唯一一間大醫院等上百人,有的人還只能自己騎半小時腳踏車去醫院或是宿舍胡亂把快篩陰陽性的丟一起....
橘子🍊
@mayorange
Mon, May 16, 2022 9:41 AM
然後學校前陣子也是一直把確診者未經告知的挪到原本劃分在安全區的宿舍,或是該給同住隔離的快篩沒確實給,人力完全消化不來....唉。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9:45 AM
橘子🍊
: 希望快點加開檢驗量能不然真的⋯(嘆氣),我有看到你們學校一團混亂,剛好有朋友在那邊工作。
我們學校倒是沒看到消息,也可能是因為我畢業很久了⋯
爆米花🌈炸肉圓ONLY
@LovingNic
Mon, May 16, 2022 9:50 AM
是不是熱區真的差很多,我朋友在銀行工作(分行在文山),每天都有同事在隔離、板橋分行缺人缺到要各分行輪流去支援。
各種第一線面對不特定對象的職業這段期間都很辛苦(然後他沒快篩我還支援他我的庫存)
薰薰ᶘ ᵒᴥᵒᶅ
@hayamakaoru1992
Mon, May 16, 2022 9:54 AM
爆米花🌈炸肉圓ONLY
: 可以預期接下來全台灣慢慢會進入這個狀況orz ,我們學校也開始有老師確診了。
男子漢八月
@Lover0816
Mon, May 16, 2022 11:01 AM
醫療能量不足真的是長期、結構性的問題
飛飛🏳️🌈
@f856
Mon, May 16, 2022 11:33 AM
雙北也不是每個地方都缺,至少我活動範圍(文山/中和/大坪林)超商快篩都是直接走進店裡買就有,實名制上禮拜連續兩天晚上八點走進藥局就買到,剛剛查文山也有二十幾家藥局都還有雙位數~
只會討拍中二病
@keiobanbi
Mon, May 16, 2022 12:35 PM
便利商店的快篩的話很多(座標台北市) 藥局沒注意 但同事說排的有變少
政策宣導不夠我贊成 但覺得地方政府媒體也要負點責任
我都拿高雄的圖表來自己研讀
但多數人只會看新聞跟著恐慌
載入新的回覆
這段期間儘管病例暴增,致死率維持低檔,沒有封城還能舉行總統大選,專家分析疫苗普及率高,老人3劑率覆蓋率達9成,政府大手筆投資疫苗代工與研發,快篩口罩等防疫物資充足是重要原因。」
「而在歐洲,77%的歐盟人口已經確診過新冠病毒逐漸走出緊急階段,各國已經取消了大部分的防疫限制,5月16日起,歐盟國家的航班和機場將不再需要佩戴口罩」
1.韓國疫苗覆蓋率,2劑86.8%、3劑64.4%;60歲以上第三劑達93.6%,死亡率0.13%,累計死亡人數2萬2000人。(四月下旬報導)
2.台灣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二劑80.82%%、第三劑63%,65歲以上長者三劑覆蓋率70%。染疫死亡率0.03%,累計死亡1097人。
輕症比例一直是穩定的99.7%左右,感染的人口基數大中重症看起來當然會不少。隨之上升的當然也一定會有死亡人數,我們過去一直是清零政策當然會覺得這人數很可怕,但人家國外壓不住疫情不能清零整整兩年,給你兩年的時間準備不夠嗎?一直哭政府沒超前部署,啊你自己咧?
我覺得做得最差的應該就是基層人力不足的問題,但這是長年的結構而不是一兩年就能改變。但現在有真的因為醫療資源爆炸延誤就醫嗎?看起來也沒有。人都會希望「如果怎樣的話就不會怎樣」,但這個病毒的病程是不是就是快到超越醫療極限?
另一個不滿是我認為衛教政策宣導得不夠簡單易懂,政府網站也不直覺,對資訊搜集能力薄弱的人來說很辛苦,會感到無所適從的確是我覺得這一波政府做得很鳥的。(強調一下以免被人覺得都在對政府歌功頌德:)
加入長輩群組平均一週看到五則假訊息,什麼漱口鹽水檸檬水可以殺死病毒的這一個月來至少看過3次以上,活到這麼長年紀了基礎的判斷能力都沒有,轉傳訊息之前也不想,手機的用處是製造跟傳播恐慌而不是做為增長知識的工具。風向超好帶,長到一個年紀就停止思考拒絕理解新知,再把別人都當笨蛋。
我當然知道中重症那不到1%的機率如果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話,機率多低都不是重點,那就是100%的擔憂跟悲傷。
可是日子還是得過,所以只好:
➡️第一時間送去打疫苗(時間一到我就幫爸媽、替自己、催促另一半去打第三劑,四個人都AA高。不挑,我們真的有什麼打什麼。個人體質只能打特定疫苗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因為我們都健康寶寶,能不挑就不挑。)
➡️備快篩(我在疫情爆炸前就買了,一劑300跟200的都有,必需品沒什麼好省,也是花了幾千塊。)
➡️避免出入風險場地用餐、回到家洗手消毒。
這兩年來看不見學生的笑容真的很難過。
我現在另一個擔心的反而是會不會太早打疫苗保護力下降,但我承認我還沒找數據,第四劑也還輪不到我爸媽所以擔心也沒用。(委靡)
尤其是隔離政策放寬的話執行配套想清楚避免民眾恐慌也是,我覺得一直怪那些覺得不知所措的人也很不對,政府不可以站在一個高度要大家理所當然都什麼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取得資訊容易。
我也是有相對而言預先做好準備(物資跟心理準備),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能力,我覺得這個跟對整體狀況是否足夠了解有很大關係,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能力可以做全盤了解。
然後醫療量能爆炸真的是我一堆醫護朋友快崩潰。
我也理解你說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能力,但混亂的情況下要求政府盡善盡美自己只想等待救援我覺得⋯⋯嗯,命到底是誰的?政府不可能做到100%,永遠有漏網之魚,又或者是政府本來就有極限。
但我認為台灣這兩年來的紛紛擾擾,甚至這一個月來的亂七八糟,最大的原因絕對不是你說的沒有能力的人,而是有一大群完全不想為自己承擔任何責任的人。而不管這一大群人想或不想,最終都會開放,我是這個意思。
但我也是有收過「好心的長輩」傳來的假消息啦,他也不知道那是假消息,跟她說明之後她也會知道去跟其他人澄清。
我個人比較是針對隔離政策在不爽,太亂太頻繁改,也宣傳不夠,民眾都遇到才狂打1922或是直接衝去醫院篩檢,1922跟醫院就這樣塞車。
至於延誤就醫,我今天看到基隆有個小孩的案例,覺得非都會區的量能真的很讓人擔心啦。
但我也覺得自己完全不查資料只會打1922跟衝醫院的人,我不想完全用「沒能力」開脫,自己能先做的部分不做的話是⋯⋯?
基隆那個我昨天聽記者會,那個不算就醫延誤吧⋯還是我有理解錯?
我這邊觀察室內用的人有變少,大家在防疫上也有注意。雙北真的是人口密度太高了,我相信雙北的大家很努力了orz
我哥為了降低風險有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餐
雙北重災區真的差很大吧~
我們學校倒是沒看到消息,也可能是因為我畢業很久了⋯
各種第一線面對不特定對象的職業這段期間都很辛苦(然後他沒快篩我還支援他我的庫存)
政策宣導不夠我贊成 但覺得地方政府媒體也要負點責任
我都拿高雄的圖表來自己研讀
但多數人只會看新聞跟著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