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劇情片入圍(共17部) 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33min)- Jun 5, 2022 腸躁男孩(26min)- Jun 5, 2022 爬出棺財板(29min)- Jun 6, 2022 龔囝(29min)- Jun 9, 2022 夏雪將至(39min)- Jun 9, 2022 局部放大(22min)
紀錄片入圍(共4部) 下一站(27min)- Jun 6, 2022 永順永和(28min)- Jun 7, 2022 雙面曹里歐(27min)- Jun 8, 2022 522次斜陽(51min) 學生紀錄片入圍(共5部) 還能有獵人嗎?(28min)- Jun 8, 2022 海與岸(48min)- Jun 10, 2022
Jun 7, 2022 《失去》(Unforgettable Darkness of the Stained Spirit,2021,丁啟文) 宛如機器人般的夫妻互動,共同居所的冷清,由絕望、失望與不明所以的空虛製造出清寒的婚姻空洞,無法填補。失去愛的婚姻沒有心只剩下受,無法承受的關係,就此畫下句點。事實上,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宛如那件無法去漬甚至發霉的襯衫,除非丟進垃圾車,否則無法理清。
He enjoyed being dominant, controlling in this relationship, yet the wife is suffocating and couldn’t get rid of the hand choking her neck. Such a vivid way to demonstrate a brutal, sick and abusive relationship. One’s caged and chained in the name of love and protection.
Any who watches this short film is suffocating as well. He enjoyed it and he knew it. The wife became realized and aware the true face hidden behind the so-called hero, but is she able to call for help? Who would believe her? How’d she speak out? The questions leave itself.
〈大師短片選:珍康萍〉 Jun 11 《橘皮內戰》(Peel,1982,Jane Campion) Pick it up. Sometimes that’s how family is and as is. Discipline is important but parenting and respect are both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I hope this family (and every other) gets happy and less fighting.
《私語時刻》(Passionless Moments,1983,Jane Campion) You plus time create moments; miscellaneous, irrelevant moments shape life. Moments can be awkward, irrelevant, epiphany and relevant. Observe insignificance and be aware.
Jun 11 《離天堂還很遠》(天国はまだ遠い/Heaven Is Still Far Away,2016,濱口竜介) 帶著靈異奇幻設定來場諮商告解療程。一個人的死亡會如何影響這個世界?八成未變的世界某一處的崩垮需要時間補丁,片中角色因故得到告解的療癒過程,觀眾也得以有機會解放內心被囚禁的一角。釋懷不容易,導演試著帶著觀眾一起放下,也不容易。
轟天雷
至少要把~動畫片看完~~
《困》(The Hole,2021,方信凱)
一名士兵似乎因不明緣故在濃霧森林中四處竄逃著,為求生存躲進岩洞。躲藏期間拯救了一支白化症蝙蝠,一人一獸展開了近似親密家人/寵物關係。兩者關係在面臨生存危機時,產生了劇烈驟變。
表現還行,大概看出導演的意圖,探討當人備受恐懼及孤獨時的心境轉變?喜歡《困》的電影字體設計,直接了當地告訴觀眾人遭受生存威脅時的困獸之鬥及無助徬徨感。一些畫面設計也很好看,像是湖邊倒影的暗示士兵將不再是過往的士兵、吃東西生存的食道畫面接上受困的洞穴、生存慾望及似乎是心魔但又好像是生存目標的那名女子、糧食與OO的指涉,還蠻多部份蠻喜歡的,配樂搭得不錯、聲音效果也足。
《交戰》(Fighters,2021,董恆瑞)
不僅是兩名飛行員之間的交戰,還有內心的天人交戰。導演手法溫柔,搭配一片澄澈大海及放鬆人心的波浪聲,將兩名飛行員從現實敵對關係,透過緊急狀況拉至最單純的人性互動,短片的單純美令人心情愉悅,彷彿洗了三溫暖後迎面吹來徐徐涼風,深進人心。
+ 海的效果好到想跳下去。
+ 敵對關係除了顏色還用了形狀來呈現,覺得可愛。
+ 配樂跟海浪聲很適合失眠用(大笑)。
《河豚》(Bruise,2021,黃秉宏)
冷靜同時充滿情緒的故事,百感交集。簡單充滿細膩巧思的影像搭配口白道出一段兒時經歷,而這樣的兒時經歷影響了主角一生。動畫短片吸引我的點在於導演/編劇凝縮故事的能力,要如何讓故事完整的同時單刀直入或是綿延不絕地穿透人心,覺得黃秉安導演這點做得很好。
+ 畫出河豚及那張白紙,令人心酸不已。
+ 有的時候我們找尋的是某個影子、某個能替代過去的影子。
《詠晴》(Good Day,2021,張誌騰)
「你掛啦」
「你掛啦」
「囉嗦耶,你掛你掛」
「你掛就好了啦」
道是無情卻有情。深陷婚姻危機的男子內心深陷暴風圈,而現實生活也有這麼一顆颱風直球過來。可謂身心靈皆受挫的男子,透過周遭事物懷念與兒子的共同美好回憶。颱風完美登陸,男子完美落地,世界再也不完美、生活再也不同了。
短片營造的情緒是略為困惑煩躁卻不沉重,畢竟整起事件是帶點幽默方始包裝輸出。即使這麼說,中後段的父子對話對我來說卻是滿滿的情緒催化劑。透過簡單的電話更直接地說出父子情誼之深厚。最後片尾曲流瀉出溫柔細膩感,包覆了整個短片,使得稍歇沉重的心情又輕快了起來。
《懸日與掛月》(When Henge Meets Crescent,2021,呂柏勳)
我們還能當朋友嗎?
文和與俊佑兩人可愛友誼起源一樁土地交易案,兩人感情越來越深,而土地案也如同雪球越滾越大,這段友情也逐漸變質到無法挽回。透過文和與其他小孩的對話看出了階級不同與俊佑的疑惑不知所措;文和與俊佑的家紛紛受到威脅,看出了利益衝突如何影響群體關係。(下續)
導演手法有種微妙的浪漫,讓人不禁懷疑短片主旨為何?是單純小孩情誼因大人世界而被抹糊、想點出大人世界的複雜黑暗、城鄉差距、階級差距?就個人主觀解讀,這樁土地糾紛導致兩人決裂的重要因素是從其他小孩及大人的群體壓力。但鮮少出現的大人聲音,只靠小孩的言語攻擊,同儕壓力與家庭壓力使得俊佑喘不過氣?家庭壓力略顯單薄,以致連同儕壓力都有點難以信服。這種種一切反而是靠配樂及快樂回憶堆壘,壓垮兩人情誼。
你們活該。
+ 配樂使用真的很騙人眼淚。
+ 兩位演得好,喜歡兩位開心的笑,開心的玩。
+ 我後來根本戴有色眼鏡在看這短片,這兩人大了可以很有關係(快把這阿姨抓走)
《CRUSH ON》(2021,曲書毓)
賽車要戴安全帽。
這片名全大寫好大聲,從片名就看出端倪是個相當衝擊的短片。也確實是個充滿想像及衝擊力的短片,短短幾分鐘腦中迸出的種種化學反應,配合Son Lux的〈Day Will Come〉,激出美麗的視覺聽覺饗宴,令人歡喜。不過這首歌的歌詞好像就有點在暗示一見鍾情可能是真但結果如何好像有點悲。
+ 動畫技術驚人,很棒。
+ 不知道可能以為是day will comeㄉMV。
《蟲戲》(The Frolic,2021,林巧芳)
小孩的好奇心殺死了一隻蟲。
小孩與蟲之間的視覺轉換巧妙地抽象,這點很喜歡。大自然生物間的關係單純直接的不是獵物就是狩獵者,小孩與蟲之間也不外乎是。畫風可愛輕柔又純真,但暗藏的殘酷也不在話下呢。
《侵密》(Intrusion,2022,談宗藩、陳珊妮)
拜託大家沒事就把攝影機鏡頭關起來。
本片可分成三段,分別是KK的自白、KK再度重創、Deepfake偽新聞。二十分鐘不到的短片參雜了許多值得深究及討論的議題,多少使短片失去了些焦點,但如果只是先從KK本身的狀況來拉大發散現今社會的狀態,也是相當可取。
KK的自白就是柯柯的自白,這段自我剖析將成為柯震東日漸壯大的養分,也成為對於現今聽閱者的極大嘲文。導演使用不同視角及裝置切入讓觀眾感受到監視器、攝影機的無孔不入,警示著現代社會的零隱私極具高危險性。而KK再度重創的土下座也是另一種對現今社會病毒般地傳播感染八卦及毫無養分事件,讓整個社會變成了病態溫床,而你我溫水煮青蛙毫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
《腸躁男孩》(Irritable Boy,2021,陳浩維、王維喬)
你這樣是間接接吻喔。
故事完整,小學生間及小孩與家長、鄰居的對話、互動寫實,讓人回憶滿滿及感觸。感觸的是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原來我們從小同儕間的現實也絲毫不輸成人世界的殘酷。回憶滿滿的是小學生各種層面的羞恥尷尬,除了令人好奇21世紀的台灣是否還存在的蟯蟲貼片、牙膏互用、看到家庭作業寫錯字狂被家人嘲笑的橋段,都是回憶。
攝影畫面、剪輯、光線及配樂,讓整部電影透出很溫潤、純真透亮感,非常喜歡。
+ 看著愷愷腸躁我都跟著腸躁了。
+ 樹下啵啵借位很好看欸,導演、攝影很懂。
+ 買饅頭時妹妹很煩,愷愷還是不失禮貌地跟老闆說謝謝
+ 這片好可愛
《沒有底座的茶壺》(A Teapot Without Bottom,2021,黃至理)
跳下去,是不是還活過來?
莫名覺得充滿哲學,又覺得透過探討物體間的關係提醒人要活在當下。靜態畫面搭配動態畫面,有聲無聲,3D繪圖與實體物品的比對,抽象與現實間關係交錯,可以討論何為生死,也好像可以討論人類抽象的情緒情感及實際人際互動與物體關係,好微妙。
+ 這部很微妙,不過就是給三星予以肯定,是學生實驗片,也確實微妙,如果這是導演想讓人感受的,導演成功了。
《幸福公式》(The Happiness Equation,2022,馮凱俐)
一股惡寒從骨子透出,只花了三分鐘就將群體社會某一層面的殘酷現實給透了出了。導演的旁白、一張又一張的公益廣告,所謂的幸福公式是個人的倖存,而這樣的公式有一天也會是自身的招命公式。
《六月雨》(Summer Rain,2021,林劭慈)
過去一點 吵架沒有人坐那麼近啦
劇情、場景單純細膩,一場雨看見兄弟姊妹間的相愛相殺,很是可愛。兩位演出真誠,姊姊的煩躁感和弟弟白目感紛紛從螢幕蔓延,彷彿那六月雨般的惱人煩悶卻又帶著一絲涼感。
+鄭逸軒眼睛彎月笑,太可愛。
Jun 6, 2022
《爬出棺材板》(Break Out,2021,夏睿謙)
物盡其用 不要浪費
利用葬禮亡者屍變暗藏人為財亡、失去理智宛如喪失,相當荒謬、奇幻又諷刺。鏡頭剪接、美術設計、整體節奏及氣氛營造拿捏得宜,看得很歡快。
感謝兩位溫先生還有看護Hong Ing答應楊導演的紀錄拍攝,未知生,焉知死?
畫面單色,減輕了點溫金盛先生這平淡又飽受限制的苦痛殘忍。自由美好的回憶彩色,兩者間的對比映出溫先生及家人漫漫長路,活著是活著,但是毫無盡頭的前進,那股無力感、不甘願隨著溫先生的自白、溫爸爸及Hong Ing的幾段話如同充滿細刺的藤蔓纏住人心。
希望台灣早日通過安樂死。早已邁入老年化社會還有諸多不同原因而想尋求一種解脫方法的你我,或許有一日也會與現在許多人面臨一樣的困境,想死卻死不了,想活卻活不好。
《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She Doesn't Care,詹欣怡)
你不要再喜歡他了,他們都是變態。
電影相當清爽,懷舊感十足,劇情看似雜亂無章卻又莫名有條有理地嘲諷了許多人一把,尤其是為人師表及自視甚高的階級感,透過荒謬劇情讓人邊皺眉感到些微不適但又好好笑。好喜歡媽媽跟女兒說為什麼喜歡貓跟養貓這段小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小小的夢想,雖然長大不一定能大富大貴,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小富小貴的滿足自己。小春對豪豪說的這番話背後意涵是他的體悟,他隻到變態,但變態也是有市場的,人類總是有奇怪的慾望跟幻想,只要不傷害到人的營利何樂而無不為?這之間的社會道德和個人生存要怎麼取捨拿捏,也是一大難題,想一想也是挺殘酷難過的。
每位演員都演得好好,好喜歡~~。
《島影》(The Island of Us,2022,余聿)
生命環環相扣,相依相生中的生老病死、為愛犧牲奉獻、殘忍現實,透過定格動畫帶來的奇幻之旅奏出生命新樂章,殘忍的美是生命的美。除了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還看到了親子間的情緒勒索、為了加入新群體的捨棄自我,看了覺得好可悲。
動畫相當用心,導演觀察力、準執行力好,運用了讓人感同身受的譬喻,讓整體意象又好又充足。畫面自然流動、運鏡順暢,整體空間感遼闊又有點拘束感,覺得很美。
Jun 7, 2022
《這個比較甜》(This One Is Sweeter,2021,劉力瑜、王姝妍)
這世上的每個孫都有專屬於己的超能力阿嬤,能力不同但都極具神威。想想小時候與阿嬤相處的時候吧,是不是也覺得阿嬤很厲害、很神奇呢?
《永順永和》(Family,2021,游喬婷) 紀錄片
過一天是一天,看不到盡頭卻時時刻刻承受著終點隨時降臨的現實。看似自由輕鬆的跑車一族事實上是在縱橫交錯的運輸帶上被束縛著,面臨不可抗的天災人禍因素、面臨著身體壓力過勞,如同駕駛的貨櫃車無法停止,直到被卡。
邊看心情越漸沉重,腦海浮起去年觀賞的《度日》,不管是永順、永和、宇軒,還是《度日》裡的幾位年輕人,都是整個社會底層的縮影,每個人都是努力地度過每一天。感謝接受拍攝及願意發言的每位被紀錄者,讓觀眾對於不同行業的艱辛能多一點了解並不再存有偏見。
+ 人要明白有時候不是不選擇而是眼前的選擇只有一項。
+ 繼承父業的宇軒及永順先生及所有跑車一族,祝各位行車平安、身體安康。
Jun 7, 2022
《你誰》(Who the Fuck Are You,2021,黃凱雄)
Try so hard and got so far,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Welcome to the reality.
典型的咖啡(咖啡因)與威士忌(酒精)、充滿環境音與藍調的對比,到底誰比較會過生活,各自又再為何而活呢?有點諷刺呢。
+ 刷牙盯著鬧鐘這我辦不到(總是睡死)
《失去》(Unforgettable Darkness of the Stained Spirit,2021,丁啟文)
宛如機器人般的夫妻互動,共同居所的冷清,由絕望、失望與不明所以的空虛製造出清寒的婚姻空洞,無法填補。失去愛的婚姻沒有心只剩下受,無法承受的關係,就此畫下句點。事實上,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宛如那件無法去漬甚至發霉的襯衫,除非丟進垃圾車,否則無法理清。
雖然讓人聯想到《王牌冤家》,但整體色調、空間處理、婚姻雙方觀察(尤其女方)充滿個人風格及解讀,微清奇。更加分的當然還有兩位演員的表現,精彩好看。
+ 鋁箔帽出現的時候大喊”tin foil hat!"(還好在家觀賞)
《關係暴力》(Asphyxia,2021,莊翔安)
我會保護你。
He enjoyed being dominant, controlling in this relationship, yet the wife is suffocating and couldn’t get rid of the hand choking her neck. Such a vivid way to demonstrate a brutal, sick and abusive relationship. One’s caged and chained in the name of love and protection.
整體氣氛營造、節奏、畫面剪輯與配樂及演員精湛演出的多管齊下,20分鐘卻給人60分鐘的駭人感,相當精彩。
「動畫片入圍:何處安放」跟「學生動畫片入圍:心景語頁」也完成了
《雙面曹里歐》(Leo&Nymphia,2021,潘信安)
「我在修復你受傷的心靈」
里歐/妮菲亞有著美麗靈魂,勇敢自信,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綻放自我價值。里歐的母親同樣有著美麗靈魂、懂得尋找及尊重至親價值的人。
回歸紀錄片本身的混亂感與導演狀態及自我追尋相互重疊。導演不停地拿自己與里歐做比對,相對「乖」的導演飽受衝擊,也開始懷疑及探索自我,也決定嘗試變裝試試看活在他人眼光下的感受。這樣的呈現沒有不好,但會模糊焦點。導演想探討紀錄的是變裝皇后里歐背後的家庭及個人經歷及探索自我的過程,還是想記錄自己透過拍攝里歐來探索自我、尋找不同價值呢?當觀眾以為主角是里歐時,內心也開始產生了對於該名被攝者及所處情境有所想法甚至共鳴時,視角竟瞬間轉回導演上,相當困惑。(下續)
《還能有獵人嗎?》(The Journey of Becoming Truku,2021,張素蓉)
獵人的一言一語緩緩揭開獵人與土地與部落與人的關係,感受到彼此濃濃的羈絆。這段羈絆隨著外在社會文明大步入侵變得稀薄甚至蒙上了一層暗灰的誤會。也邁入老年化的獵人想盡辦法投入心血教導下一代如何狩獵、如何與大自然、祖先建立關係。獵人不單只是打獵,更是整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其中一角,與自然共存。這樣的文化及關係受到外力威脅,需要的不只是部落裡的每位族民,更需要整個社會給予尊重及支持。
觀賞類似紀錄片都會想到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係,不斷消耗土地、大自然資源的我們其實比被汙名化的獵人更可怕。
+ 狗太可愛了,他們狗好美好喜歡
《事物的重量》(The Weight of Things,2021,郭文泰)
宇宙運轉,存在與不存在,死亡與誕生,之間的重量擺盪著。
Jun 9, 2022
《犬》(Dog,2021,廖祈羽)
這應該不是不要吃基改食物的宣導片吧(開玩笑)。
跨種族的親密關係類似跨越時空的愛,無邊無盡。男人看似鎮靜地訴說整段大滅絕史和他與狗的關係,冷靜背後暗潮洶湧的孤寂感,令人傷悲。
人類真的很擅長消費喜怒哀樂,真可怕。
《龔囝》(Revolt with Dragon,2021,林治文、劉澄雍)
突破藩籬、衝出天際,用熱血反抗創造青春。
整體起承轉合完整,搭配對白、眼神肢體交流和大家共同有的王八主任讓情緒隨著角色走,氣氛渲染成功。開場沒多久的夜間練舞親密感十足,在後的舞龍完全放開,這兩者間不同層面的反差對比很好看。
+ 這群年輕人要練多久呀,真是佩服佩服。
+ 這應該也有發展長片的潛能,順便推廣舞龍文化。
以為事情有所轉變,結果變的是自己。
夏雪般地淒美哀傷,真實虛幻間明白透出無論是仍在香港或逃離他鄉的人的身不由己及惆悵。家人間的誤解及不說開,充耳不聞家人的關懷與愛,徒增哀傷。夏天的一場雪,冷冰冰的,好似每個人的未來。
觀影過程感覺得出技巧略為生澀。鏡頭運用及配樂選擇仍有成長空間。餐桌的鏡頭和前後陸續幾個畫面稍嫌不自然,攪掉了角色間的互動。對白設計感十足,套入劇情略為僵硬,不過很喜歡先生對姊姊說「相信你現在的決定就好了」這句頓時有溫暖的台詞。母親最後的獨白也很棒,不放配樂應該會更放大整體感官。
+ 讓媽媽開計程車設定,讓弟出來也開車,這設定超《英雄本色》。
+成熟的大人真難當。
《海與岸》(The Hostess,2021,趙若彤) 紀錄片
只要你的大方向對,總是會抵達目標的。相當喜歡導演用水循環的意象來闡述整個結構是不斷循環、沒有真正所謂的下海和上岸,都是一樣的。
酒店是文化是議題,被做成設計服裝秀到翻轉形象、為勞工爭取權利,這一切都是你我始料未及。種種成果都是一群人的攜手努力,將社會的有色眼鏡慢慢換成透明鏡片,你我是否也該重新思考自己對許多行業是否帶有歧視及偏見呢?(下續)
《事件現場製造》(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s,2022,許哲瑜)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製片廠水來火去,在生活中死去活來,何謂真、何謂假,還是虛實之間才是真?江南案當事者之一的吳敦敘述當年身為武製片台灣製片場狀況和他與中華民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透過吳敦的口白,搭配影像上已成廢墟的台灣製片場及3D製圖影像,指出當年江南案的設計執行宛如一場戲,靠著江湖中人的血性來鋪陳效果。想想還真是諷刺,畢竟是真實事件但卻充滿人為鑿跡,彷彿你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假,又或者你我又是被操縱著的閱聽者?(下續)
+吊鋼絲看得好累。
+吳敦3D模用他的視角看事物這點超棒。
《小天使》(ANGEL,2021,查迪奇)
很可怕但我還是不小心笑出來,我們人類怎麼這麼笨。這AI比人類還人類,懂得操控人心這才是最厲害水晶球吧(大笑)。雙窯表現相當好,將人類的愚蠢及妄想表現得淋漓盡致,製造了許多驚悚感。本片最喜歡的部分為Jack Yao最後的爆粗口,這才是人嘛。
線上影展結束,剩實體的短片選。
Jun 11
《橘皮內戰》(Peel,1982,Jane Campion)
Pick it up.
Sometimes that’s how family is and as is. Discipline is important but parenting and respect are both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I hope this family (and every other) gets happy and less fighting.
You plus time create moments; miscellaneous, irrelevant moments shape life. Moments can be awkward, irrelevant, epiphany and relevant. Observe insignificance and be aware.
混亂世界,如此溫暖又寒冷。友情、親情間遇到的不同事件讓主角受到震撼。這世界的冷漠及自私使人心寒,青少女生理轉變和心理轉變,如同滑冰旋轉,不再單純的單色畫面。
+ 虛偽渣男集大成,舉世皆然。
《性騷擾》(After Hours,1984,Jane Campion)
舉世皆然,總是檢討著受害者、指責受害者。
事件鋪陳及時序剪輯使得議題曖昧不少,這樣的曖昧就是許多受害者鼓起勇氣道出真相後會遇到的情況,導演處理得乾淨俐落,令人佩服。
+ 四十年後的今天,情況仍未改善,社會進步到哪去了呢?
大自然的警示劇場。帶著奇幻色彩故事,由小孩做主人翁,用眼淚(水)及絲絲入扣的弦樂來求雨(水),配著廣闊原野,絕望中似乎透出一絲曙光。
導演再一次用簡單故事說出當今世界遇到的難題,利用大人與小孩的關係拉扯人性,後勁十足。
《雪雲》(Absence,2021,鄔浪,中國)
情感與懸念遺憾如分子般懸浮空氣中,與颱風前的濕悶天氣不相上下地影響著兩人的生理與心理。曾經親密如今往如陌生人,隨著颱風到來,吹走了悶熱,也吹走了關係。
+ 不知怎地看康生有點茫。
《白馬變形記》(Live in Cloud-Cuckoo Land,2020,武明義、范黃明詩,越南、南韓)
一名男子半睡半醒間聽見收音機傳來卡夫卡〈變形記〉的介紹伴隨著〈O sole mio〉,做為故事的開端和暗示觀眾觀賞時沒有一定的結局、答案。
最後的解放很好看,近景遠景中景的不同要素構成一幅怪誕魔幻與古今日常巧妙結合的一幅畫。
《你看見我了嗎?》(Please...See Us,2021,Chaweng Chaiyawan)
故事過於簡單,是場生存遊戲。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導演殘忍卻也不殘忍的放了豬隻屠宰過程,暗示著這殘酷社會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砧板上的肉。看著殘酷畫面別開眼的你如埋沙的鴕鳥,看著殘酷畫面想辦法記住這一刻的你也是幫兇,無人例外。
電影整體來說太多留白讓人解讀,傻子我不大會讀空氣,會希望導演能多放點資訊或是處理,慢慢推到屠宰畫面,看起來就沒那麼累了。
《變蛙啟示錄》(It’s Raining Frogs Outside,2021,Maria Estela Paiso)
這片的實驗性質及藝術性衝破天際。超現實藝術的魔幻套餐,附贈諷刺口味胡椒鹽,享用時不知如何下口,入口時感到困惑、咀嚼後感到恐懼悲傷。一口一口下嚥,我還是不曉得自己吃了什麼但這種體驗應該不會再遇到了吧?
+ 水中頭髮這段好迷人好害怕。
Jun 11
《觸不到的肌膚》(不気味なものの肌に触れる/Touching the Skin of Eeriness,2013,濱口竜介)
人人都是多鰭魚,沒什麼動靜但有事物靠過來就反咬你一口,自衛。人人也都是水,流動間牽引著彼此,流向溪流、大海,也可能將人帶入深淵,無法自拔。
+躺在地上感受地面,非常迷人。
+哥哥跟大嫂(?)相擁,哥哥看著鏡子那幕類似概念也套用到未來濱口導演的大獎作品《Drive My Car》。
+ 先看新作再看舊作其中一個好處是倒帶看導演的概念跟習慣的轉變及演進。
《離天堂還很遠》(天国はまだ遠い/Heaven Is Still Far Away,2016,濱口竜介)
帶著靈異奇幻設定來場諮商告解療程。一個人的死亡會如何影響這個世界?八成未變的世界某一處的崩垮需要時間補丁,片中角色因故得到告解的療癒過程,觀眾也得以有機會解放內心被囚禁的一角。釋懷不容易,導演試著帶著觀眾一起放下,也不容易。
《假裝沒事》(Like Nothing Happened,2003,濱口竜介)
《假裝沒事》(何食わぬ顔/Like Nothing Happened,2003,濱口竜介)
若無其事的互動著,人群間的關係流動、情感變化,巧妙如分子間的運動。看著畫面裡的青少年女的微妙互動,也看著濱口在拍電影上的練習,這個夏天是起點,未如片中曖昧情愫隨著夏日尾聲跟著結束,而是不斷地,如四季更迭,趨於成熟。
+濱口說出國中霸凌事件口氣好自然,任誰都覺得他是霸凌者啊(大笑)。
+青春時期的大家好可愛。
《永遠愛著你》(I Love Thee For Good,2009,濱口竜介)
細膩描繪出女性心聲及內心劇場和男性的吐實並選擇原諒試圖奪回夫妻間的主掌權,導演引蛇出洞,劇情玩轉之際不斷加深人性探討空間,傑出的一手。
新娘的真心話只能透過文字書寫及對著外遇對象說,其他時候總是噤聲,即便外遇也是由新郎為他發言,表明整段關係掌權者為新郎,搭上新娘詢問母親當年與父親結婚前的問題和婚後生活上的爭執,暗示類似情形在社會上屢見不鮮。愛情關係的相互拉扯、家庭關係的權力,片中兩人若有似無的精神角力,最終妥協接受的新娘放話,百感交集、內心矛盾卻莫名解氣。
「對不起,以後可能還會做出更多對不起你的事。」
+演唱團體有點微妙,但好像在說不這麼做很難在社會存活。(who's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