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阿悠

認真想想,其實城市再進步也就那樣,假設紐約40年前開始建設,台北20年前,除非要全面改建成什麼未來科技建築,既然不可能全打掉蓋高樓,那看起來比可能10年前的上海老舊完全就是很正常的事。(以上年代都是隨便講的)
今天聽到人討論說什麼十幾年前去中國(他們是說大陸啦),連廁所都還沒有門,你看人家現在......blah blah
然後我心裡就想,所以呢,就有門了呀,我們早就有門了你還想多進步?公共廁所都用免治馬桶嗎?真心不懂這些人啊......
柳阿悠
教育真的是我覺得台灣絕對領先中國的一個部分,至少台灣沒有強迫你讀那個真的小紅書好ㄇ
把小紅書這個詞拿來當app是否也有一種洗白的概念啊我在想,從一個很明顯就是共產黨造神讀物的別稱,現在變成一個跟抖音一樣的很多人在用的app,小紅書變成一個好像很時尚的名詞,嘛......單就這件事可能沒有什麼,但我常常覺得這就是一個去敏化的過程。
柳阿悠
去了上海或哪不想回來的我都很贊成別回來,記得申請中國的身份證,不要還偷偷留著健保卡回來看牙看病,想當中國人就去當中國人,不要口是心非這樣不好(真心)。
對了外地人能在北上深廣買房嗎?戶口咋整啊?能讓你外地人歸化有這些地方的戶籍?
順便就想問不知道這段時間封城過得滋潤否
🌈AkiRa
忍不住想插嘴城市進步,城市進步,其實先發展的都市不一定有利,畢竟很多時候新的東西更好,像倫敦巴黎紐約,其實都面臨很多老舊問題。
但,都市真的的問題來自於人,人的治理、人的愛護、人的公德心,這些要是沒有,很多糟糕的人聚在一起就是糟糕的都市。
台北本身也有居民比較和諧跟比較不和諧的區域,有些人住在某些區域的看似豪宅的新房子,但被環境騷擾到想搬家的也是有的…
🌈AkiRa
硬體很豪華也只是代表很會拆遷而已,肥了很多建商,人還是貧富差距大,各種叢林法則,覺得宜居就移居去中國啊
Shinobu
不好意思,想說說我的想法~都市的進步不是看高樓大廈的多寡,像歐洲因歷史悠久所以多保存有長久歷史的古建築。而紐約的高樓大廈事實上很多都即將滿百歲,如帝國大廈就已經有90年歷史。覺得可以好好維護跟保存舊有文化建築並將新的建設融入,才是真的進步的城市。P.S.一味蓋高樓大廈的地方,有幾種可能,有原建築已因各種原因(戰爭)燒毀去,有統治者要毀去先前統治民族的文化,也有覺得美國高樓大廈是進步的象徵而跟風者。
柳阿悠
突然覺得好像是我昨天講得不清不楚XDDDD
我其實是覺得硬體,或說建築,如果沒辦法一直翻新(這件事應該也只有共產黨能做到),那麼依據建設到讓人覺得「哇這是個進步的都市」的年代,那個「硬體的進步」必然有其限度在的,不可能一直又新又進步,或不如說,進步與建築新不新沒有絕對的關係,可能反而展現的是城市真正發展起來的年代。
就像是廁所,該有的設備都有了之後,後續可以更新一部分,例如說把浴缸拆掉做乾濕分離,但如果不是全部打掉重做,那看起來有點舊這件事就很難完全避免,可是使用的舒適度未必與新不新有關,如果新的設備反而經常故障,水管沒做好,那也不如舊設備但是維護得宜。
所以我還真的是沒有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老是看著某地(多半是中國)說人家城市看起來多新,台灣都不進步什麼的。
柳阿悠
🌈AkiRa : 確實越早發展在後續也都會碰到一定的問題,像新竹市區前站的舊市街就很明顯路狹地也畸零,道路歪歪扭扭彎來彎去,所以這幾年發展是著重往後站去規劃發展。
但城市的進步與否,硬體到一個程度之後真的是在人,或者說,友善度吧?
當建設到一定程度,人怎樣跟彼此相處,如何跟這個城市共存,大眾運輸、無障礙空間或是與周邊環境(無論是週邊的城市還是自然環境)的共生關係,才會開始更被重視;硬體跟人之間的關係,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城市看起來光鮮亮麗那也是進步沒錯,但進步真的不只是一種或一個方面的定義,只看建築物新不新真的太狹隘了 ˊ_>ˋ
🌈AkiRa
你沒講清楚,但我懂你的意思。
因為中國人就很有事啊…對於新東西很迷戀?
之前遇過一個在威尼斯打工的中國人,她跟我說威尼斯為何不拆遷?都這麼舊了!
我已經放棄不溝通🤣
🌈AkiRa
我覺得這種心態就是共產黨洗腦的,把人的過去歷史整個拆毀,還能很好地洗腦成黨要的形狀。
柳阿悠
Shinobu : 認同能夠有共識好好保護古建築,考慮舊有建築再融入新建築這件事!
建築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軌跡,能夠好好保留應該也是人們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見證跟驕傲吧,如果就這點來說,台灣真的還可以更進步XD
至於崇尚高樓大廈,認為越多越好這種觀念,我覺得就還蠻表面的有種在十根手指頭上都戴大戒指的炫富感XD
柳阿悠
🌈AkiRa : 我知道你懂我的意思XD我覺得兩位回我的應該都有看懂而且跟我想法都比較類似,只是回頭看發現自己在那邊murmur 好像只講一半不知道在幹嘛www
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如果什麼都只要新的就好想想也蠻可怕的,是不是會變成連人也乾脆要新的就好了。
沒有歷史會變成怎樣,就,有在看的應該都知道惹(看對岸),這些人我其實也還蠻懶得溝通的,只是有時候內心會很好奇那為什麼他們不去更好的地方要留在這裡?
🌈AkiRa
十幾年前我去歐洲,連上網都要用旅館的pc,15分鐘要1.5歐元,十年前變成有手機跟少量wifi,2018年到處用免費wifi吸引顧客內用,從3C落後於台灣變成免費WIFI覆蓋率高於台灣。歐洲有進步中國有進步,但這種比較毫無意義……我有時候想這種人只是想酸「自己人」「自己的國家」,因為他們並沒有要因為這些「不如國外」就搞移民。 (nottalking)
柳阿悠
🌈AkiRa : 居然歐洲現在Wi-Fi 覆蓋率更高嗎!XD
但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台灣大部分人都有足夠的行動上網流量,對Wi-Fi 的需求好像就不是這麼大了。
每個地方的需求都不太一樣,就像行動支付最盛行的是現金交易相對有風險的中國,其他國家就未必,像台灣現在越來越多行動支付,但也只是提供選擇,而非一定要用哪種。
本來就沒有哪種一定比較好,真的沒有必要看到什麼就回頭說台灣怎樣就是了。
🌈AkiRa
歐洲應該是行動網路太貴,而且不是歐陸通用,可能只會包含兩三個國家,但那邊旅遊可能會很多過,所以打卡哪些流行以後,wifi就很有必要,畢竟店家是給客人打卡而已。
這就是自然演變的差異,但我也聽過有人靠腰台灣店家都沒有普及免費的wifi🤣
🌈AkiRa
”很多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