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e
有床有藥先中先贏
Wilde
沒床沒藥中了天擇
Swift(褐雨燕)
對,心態正確
Swift(褐雨燕)
現在會發現,如果疫情高峰染疫,真的要床沒床要藥沒藥就慘了
MGdesigner
我其實不認同他的說法,因為很明顯他家在防疫階段就沒有作好了,當然就要兵荒馬亂進入染疫準備。

例如看酒精就知道他在染疫前是毫無準備的。

這是我常備的「戰備」配置,左邊是酒經,右邊是乾手洗;前排小罐是真正在使用的,後排大瓶的則是用作補充瓶。「戰備」的意思是小瓶(方便隨身攜帶以及平常使用)的平常會補充到充足,大瓶的用完或快用完前會去買新的來補給維持「戰備存量」 https://images.plurk.com/xMNfN8RruEDhzLjEcQsqc.jpg 然後我酒精跟乾手洗用途不同,後者洗手,前者噴任何的外送盒、外送袋(的抓提位置)
臭口水怪獸
這個人已經算是很理性的
MGdesigner
外出服我都跟家居服是徹底有區別,從外面回來,就小心地馬上脫(真的脫到內褲、內衣),放在「污染區」(要洗,或者靜置)。 消毒後改穿室內衣、褲。

這是我自己力行也教育家母一起作。

這樣作,可以防止就算你不小心染到時,你接觸到的「病毒濃度」也有限,你身上打了充足的疫苗可以好好地「處理」,這有點像是打戰時,就算你戰術背心裡的防彈板佈置的滿滿的3A板,不表示說你故意跑到機槍前面給他打200發你會沒事。
三子.歐北來
薩拉利人Morning
MGdesigner : 我也是這麼做+1
MGdesigner
MGdesigner
當然「防彈板」也不能過了效期,這跟你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下降有關,然後是接觸到的「時間長短」以及「數量」(可疑的密閉空間)。 這就像打戰你要避免衝到敵人的正面「集火區」或者「交叉火網」。

快篩其實就是篩出一個人是不是「在釋出大濃度量的病毒」,能避就避。

你真的避不開的話(周圍一堆快篩陽,或者無法確定)還要在那個環境下待得久,那就像打戰時要有中「比較多槍」的心理準備了。 這時候就像是「防彈係數與有效性」+「中槍後醫療處置與身體體質」 vs. 「挨彈數量」 這就有些機率性了。 所以之前CDC每天記者會還是有人年紀輕輕打了三劑還去世,不全然是80~90歲老人三劑還不幸去世。
MGdesigner
當然更多時候,你不知道到底周圍的人快篩結果如何,老實說你就要稍微了解週邊的人的衛生習慣與「責任」態度,如果不太ok的人,就避免接觸
Swift(褐雨燕)
MGdesigner : 很難,早餐店老闆娘找錢給你,你就不知道他的衛生習慣
MGdesigner
Swift(褐雨燕) : 所以要有乾洗手
MGdesigner
錢包要當成「污染區」,裡面的東西要當成本來就是被污染的。 此外ATM機的鍵盤、觸控螢幕都要當成是「髒」的,觸摸過就要用乾洗手。
Swift(褐雨燕)
我只是舉例,只要離開家活動,必須隨時要留意碰觸的物體,以及周遭的人,很難。
Swift(褐雨燕)
電梯按鈕、公車手把、門鈴
MGdesigner
Swift(褐雨燕) : agree ,這方面建議用「白名單」來思考,只要到了公共空間,就算樓梯的扶手等等,通通是可能被污染的東西,雙手有接觸過就要消毒(是消病「毒」而不是細菌)
MGdesigner
Wilde
我覺得台北的密閉空間應該快到了連眼睛都要保護的密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