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
《日常紀錄》

今天上了最喜歡其之一的老師的課,雖然文本沒唸完
快到下課前,老師問了大家誰是大學無用論、誰是大學有用論,我自己其實是後者。
她說,她看到一個節目說「大學就像一餐1000元的buffet」為什麼?

坐在第一排的我有點微弱地說「值不值得這一餐的價錢取決於自己選擇什麼食物」

她說,妳果然是大學有用論的代表。
SHIN☽
其實我剛開始也是囫圇吞棗地在上課,老師丟什麼就是什麼,一直到可能大二下才開始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一部分也是因為上了這個老師的課,以及她選修課背後的計畫。
SHIN☽
到了大三以後更是批評性思考的高峰期,包含這個老師的課、東南亞領域的通識課,以及國際時事課程,加上專業選修的演說課,幾乎每一堂都讓我有更多的思考,也讓我看到,高等教育之下依然存有太多偏見及刻板印象。
SHIN☽
依然記得通識課主旨是「消弭對穆斯林的歧視」,卻偏偏有同學報告內容都在加深對這個文化的偏見,也讓來自馬來西亞的老師罕見地說出重話。(他基本上都是愛的教育,鼓勵代替責罵,也不太對報告內容做干涉)
我才知道,自己還是太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圈外還是有太多這樣的人存在。
SHIN☽
不僅僅是東南亞文化,還有原住民文化。
經由保羅計畫我對這兩個方面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認知,綜合自身的經驗及生活,我在原住民文化及歧視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反思自己曾有過的想法,和我們生活環境帶給我們的、刻在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我對自己道歉也對我的家人道歉。
讓身為流著部分原住民血液的自己感到相當慚愧。
SHIN☽
或許是平常系上課程的訓練成效,看事情的角度和切入的重點和以前的我完全不同,身邊的朋友也早已不是那些曾經玩得很好的人。
現在還保有聯絡的,以及正在交流的,都讓我處在一個最為放鬆的狀態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