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拉斯寒吉🍠
@u750072
Sun, Apr 10, 2022 5:13 AM
Sun, Apr 10, 2022 5:13 AM
9
「不只是閱讀,還要產出。」
趁著等待按摩的空檔看了一本書,原來「閱讀」不只要輸入還要輸出。
當你看了一本書後有辦法產出,表示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力越高。難怪每次很有幹勁的看完一本書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吸收什麼內容(看完就忘記)
作者說:比起一年可以看上百本書的人,一年只看十幾本書,但每一本都有辦法整理出心得和結論的人,更能將書中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活用。
閱讀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從中發揮想像,把閱讀得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技能的提升,進一步做出讓自己進化的行動。
小時候學校不僅要我們看書,還要寫閱讀心得,就算寫出來很假掰,那也是看完書以後反覆思考才寫(掰)出來的東西。
掰噗~
@baipu
說
Sun, Apr 10, 2022 5:13 AM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尼可拉斯寒吉🍠
@u750072
說
Sun, Apr 10, 2022 5:13 AM
Sun, Apr 10, 2022 5:22 AM
相同的方法我覺得也可以套用在影視劇和各式各樣的地方。
對於有畫面的東西來說,可以分析的觀點越多,有些人注重畫面分鏡、有些人注重音樂,再從這些設定中鑽研細節來評論。
我認為有辦法針對某個項目加以分析的人也表示,對方在這部分已經具有一定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而這些知識來自於長期咀嚼鑽研這類型的項目。
沒有人是一開始就很熟練,隨著一次次的分析和評論,產出的東西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專業,這就是為什麼有寫人可以寫專業的分析,有些人永遠只寫的出好好看、不錯喔!的心得。
尼可拉斯寒吉🍠
@u750072
說
Sun, Apr 10, 2022 5:26 AM
不管怎麼說,不管做什麼事,除了輸入外,輸出更重要。
因為我得出的結論是:
輸入是從別人(別的地方)獲得知識,輸出則是要自己消化後才有辦法輸出
當你已經成為有辦法消化別人的知識,並整理成一份屬於自己的知識後,這些東西才會是自己的。
概念就像老師常說:要理解、要搞懂。
很像我以前在學進銷存的概念一樣,聽別人講很簡單,但是實做後難難難,後來終於搞懂進銷存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尼可拉斯寒吉🍠
@u750072
說
Sun, Apr 10, 2022 5:37 AM
Sun, Apr 10, 2022 5:37 AM
之前網友說專業是什麼?就是自己有辦法用
白話
的方式把困難的東西解釋給別人,這就叫專業。
除了專業外有辦法把吸收到的知識加以活用&用白話的方式讓其他人理解,那更厲害。
例如有些書評和說書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自己沒有理解時,是無法說服、向其他人解說的。
載入新的回覆
趁著等待按摩的空檔看了一本書,原來「閱讀」不只要輸入還要輸出。
當你看了一本書後有辦法產出,表示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力越高。難怪每次很有幹勁的看完一本書後才發現,根本沒有吸收什麼內容(看完就忘記)
作者說:比起一年可以看上百本書的人,一年只看十幾本書,但每一本都有辦法整理出心得和結論的人,更能將書中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活用。
閱讀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從中發揮想像,把閱讀得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技能的提升,進一步做出讓自己進化的行動。
小時候學校不僅要我們看書,還要寫閱讀心得,就算寫出來很假掰,那也是看完書以後反覆思考才寫(掰)出來的東西。
對於有畫面的東西來說,可以分析的觀點越多,有些人注重畫面分鏡、有些人注重音樂,再從這些設定中鑽研細節來評論。
我認為有辦法針對某個項目加以分析的人也表示,對方在這部分已經具有一定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而這些知識來自於長期咀嚼鑽研這類型的項目。
沒有人是一開始就很熟練,隨著一次次的分析和評論,產出的東西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專業,這就是為什麼有寫人可以寫專業的分析,有些人永遠只寫的出好好看、不錯喔!的心得。
因為我得出的結論是:輸入是從別人(別的地方)獲得知識,輸出則是要自己消化後才有辦法輸出
當你已經成為有辦法消化別人的知識,並整理成一份屬於自己的知識後,這些東西才會是自己的。
概念就像老師常說:要理解、要搞懂。
很像我以前在學進銷存的概念一樣,聽別人講很簡單,但是實做後難難難,後來終於搞懂進銷存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除了專業外有辦法把吸收到的知識加以活用&用白話的方式讓其他人理解,那更厲害。
例如有些書評和說書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自己沒有理解時,是無法說服、向其他人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