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mcat
@dormcat
Sat, Mar 26, 2022 5:24 AM
4
[後知後覺]
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是近代對四書的標準詮釋,至今高中課本都還是按照朱熹的說法解釋四書的意義;這個只要在台灣唸過
屈原與漁夫
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該都知道
四书章句集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但把朱熹的說法列為國家標準的居然是漢化甚深的元仁宗
元仁宗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延祐復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ormcat
@dormcat
Sat, Mar 26, 2022 5:28 AM
可是朱熹的說法其實漏洞很多,也一直有人批評,例如:
四書改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像是《學而第一》開頭最有名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譯成三句沒有連貫性的句子,我一直都覺得很怪
dormcat
@dormcat
Sat, Mar 26, 2022 5:30 AM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裏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説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温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説,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説,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説,紛紛到我這裏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説,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説,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學而第一_百度百科
這個說法就合理多了,而且「時」在前秦的文章裡本來就更多是指「時局」而非「頻繁」
賣火柴的韭菜
@derchao
Sat, Mar 26, 2022 5:45 AM
Hantai
@hantai
覺得
Sat, Mar 26, 2022 5:57 AM
聖之時者也~
載入新的回覆
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是近代對四書的標準詮釋,至今高中課本都還是按照朱熹的說法解釋四書的意義;這個只要在台灣唸過
屈原與漁夫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該都知道但把朱熹的說法列為國家標準的居然是漢化甚深的元仁宗
四書改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像是《學而第一》開頭最有名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譯成三句沒有連貫性的句子,我一直都覺得很怪
這個說法就合理多了,而且「時」在前秦的文章裡本來就更多是指「時局」而非「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