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人♮

當作品變成公開販售的商品時,潛在消費者(或任何人)就有議論的權利ㄅ
閒人♮
補票看了那個手鍊討論&自己逛逛買買後覺得有些事情真的是太奇怪了,開一噗紀錄一下好了
閒人♮
ㄟ我沒有要做什麼人身攻擊,但我覺得有些觀念(無論正反方)都有點超乎我的想像,整理一下我的看法好了
閒人♮
⭕️藝術作品不能只看硬成本
⭕️藝術作品的軟成本通常大於硬成本
➡️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要考量硬軟成本,且以軟成本為主要核心
閒人♮
⭕️消費者對材料成本的評估不一定正確
⭕️創作者沒有義務要揭露材料成本
⭕️創作者不能編造使用材料
➡️消費者對「硬成本」的評估不一定準確

⭕️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主要由個人美感、品牌信任界定(材料成本其次)
⭕️創作者與每個消費者之間的美感存在差異
⭕️消費者之間的品牌信任程度存在差異
➡️不同的人衡量「軟成本」與其衍生出的「商業價值」有不同的標準
閒人♮
以上應該比較有共識,以下可能就⋯⋯
閒人♮
⭕️美感是個人價值
⭕️每個人有不同的喜好
❌不能批評藝術創作商品的美醜

沒道理,大家不都會講什麼「華國美學」,或是「畫風/文筆不好看不是菜」,所以不想買嗎?沒道理換了載體不行啊

不過
⭕️用「感受」評論(美醜、喜不喜歡就是感受)
⭕️更具體的解釋感受的由來(更容易讓他人理解甚至認同個人標準)
❌對創作者和支持者人身攻擊
❌突然地跟創作者說個人的負面感受(比如拿上面那噗匿名踹台⋯⋯至少也要亮名,或有點論述吧)

但是
⭕️消費者和創作者解釋自己消費後產生負面感受的由來
閒人♮
wkara:
覺得超強調材料成本跟創作全肯定都超莫名
為了寫這個批評還把河道上大大的手鍊作品集全看一輪還自己去水晶店看了還自己串應該算有誠意ㄅ
閒人♮
接下來想講一下「個人美感」和「品牌信任」,我自己覺得在噗浪主要會受到以下原因影響
個人品味: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個人喜好。
消費經驗:有沒有看過外面的市場呢?被笑盤子的主因
文案:誰不喜歡好故事呢?為商品賦予額外價值很重要,但文案應該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化腐朽為神奇」 不然會變成ㄋㄓㄐ
攝影:拍出作品的美很重要(我就不會),但「忠實呈現」也很重要,拍到跟實體有顯著落差真的不行,尤其是色澤、透度等都會大大影響到價值判斷的手鍊。切身之痛
創作者形象:就個人品牌和社群經營 或是OO價值,我也會因為「喜歡這個人」買他的東西(但不見得喜歡商品本身),沒有不行但不能只有價值
閒人♮
粉絲效應:我同意好的作品可以吸引到粉絲,但當粉絲越多,批評的聲音就會因為「自律」(害怕)或「他律」(被噴)削弱——況且,不怎麼樣的作品也可以透過一些炒作出人氣。所以,我看到什麼「市場機制會自然淘汰掉不適合的商品」都會笑一笑,在粉絲效應這麼強的噗浪,市場機制的角逐不見得在商品本身ㄅ(抱歉)。而且,自由評論不就是讓市場機制得以運作的一環嗎?

我覺得社群經營確實是很重要的技術,但這就無法作為「不能批評創作商品本身」的理由,因為能有太多手段可以讓品質不佳的產品留在市場上了。我也不覺得「那是他的本事」是什麼不能批評理由——是他的本事啊,難道我還不能評價他的作品和本事嗎,又不是佛地魔

⬆️忍不住發噗ㄉ主因①
閒人♮
然後我覺得,依據我個人的經驗啦,我如果會想講硬成本,那就是我看不到軟成本的價值的時候啊⋯⋯而且如果排列設計會讓珠子「掉價」,那就有兩種方向:
• 消費者不懂(創作者)
• 創作者不懂(消費者)
啊本來就是可以討論的啊,就是會說出來理由看哪方比較有道理嘛,不是比賽誰比較累比較可憐ㄟ,我賺錢難道不辛苦嗎
了不起我避檢索或標個負評慎入囉,如果大家可以接受發同人文評(都是業餘藝術創作),為什麼手作不能評,我真心不懂ㄟ
閒人♮
聲明我委託的時候喜歡絕對都不吝讚美而且會大力推薦別人委&自己重複委,我ㄅ4苛薄委託人
閒人♮
我也會做來賣太多珠子也是歡迎公評啊,說真的需要提供產銷履歷(幹)也不是不行wwww看有沒有要做到這樣而已(我是覺得如果讓別人想要質疑我的貨源我可能需要先檢討我的設計不好看⋯⋯)
閒人♮
再看看ㄅ⋯⋯但看到OO最近開始經營這個生意真的是覺得人氣比設計更重要

⬆️忍不住發噗ㄉ主因②
朋友可以私下問這個故事
閒人♮
順便紀錄我買過的店好了:
【實體】
⒈碞磊(天然石)
⒉羅亭(天然石)
⒊銀坊(純銀配件)
⒋水晶超市(天然石)

【線上】

Rich手作-DIY材料 批發 零售 925銀飾 水晶(在台現貨~滿百元出貨), 線上商店 | 蝦皮購物
(配件、天然石)
Aurore 散珠 水晶 寶石 手作, 線上商店 | 蝦皮購物
(天然石、配件) 特別推薦新手包!!!沒有那個我不會開始串,散珠品質也很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