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5:20 PM
Tue, Mar 8, 2022 5:37 PM
1
書摘/
「「因為」跟「為了」不同,前者是一種自願,後者則是一種被動,看起來很像,但其實根本的動機不相同。
...
你才明白,原來所謂的「自己變得更好」,講的其實並不是他人如何照顧自己,而是因為他,讓你有了變得更好的意願,以及去成為更好的人的信念。不是冀望一個誰來改變自己,而僅僅是因為他,你便覺得擁有那樣的力量。
跟著你也終於懂了,「覺得自己可以更好」原來是一種好的愛情示意。你不是因為想要換取些他的什麼而變好,也不是覺得自己配不上誰而想去變好,僅僅只是你想要自己更好而去變好。
...
因為他,你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他,你覺得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但並不是「為了他」,因為沒有誰可以替另外一個人的人生負責。
...
最後你才發現了,原來好的愛情,會讓人想變得更好,這是一種自發性的感受。不勉強、也不必脅迫。」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5:20 PM
「當然,這並不是說喜歡一人不應該對他好,或是對一個人好都是一種計算,而是,因為喜歡而去付出給予的本身就是收穫,就是一種關於愛的回報。除此之外,其他的假想都只是假設,而不是必然。
懷抱著對愛的期許的信念去給予,但不要是為了完成期許而去付出,這樣才可以過得安適,而不時時提心吊膽、不得安寧。」
「付出跟給予不太一樣,付出比較像是帶有目的性,自己先是拋出了一點,然後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回來,帶了一點得失的味道;而給予,則多了一些不求回報的意味。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想給、自動自發,裡頭不包含計較,給予本身就是目的與起源。這兩者的差距或許些微,但對於愛情的影響卻很大,就像是附和答應與真心接受不同,卻會主導事務的去留一樣。」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5:28 PM
「愛情是你要對對方好,但並不是一味地付出,因為單方面不顧自己感受地替對方著想,只是一種討好。而所有的喜歡,都應該是要從讓自己開心開始。
以前的你只顧及自己的想法,後來只考慮對方,最後又變回開始聆聽自己,雖然結果看起來很像,但本質卻大不相同。就像是繞了一圈又站回園地一樣,地點一樣,但心境卻再不相同,因為這樣去感受自己的心情,是一種篩選後的結果。你不在單單只是專注於自己,而是去理解與判斷對方後,再回頭問自己的需要。你替對方著想,但也關心自己的感受,知道什麼該讓步,而什麼又是不該。而經由這樣所得到的答案,比什麼都堅固,就再也不容易被破壞。這樣的堅固詮釋來自於你對自己的認知。
你理解了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包含好的跟壞的,你都肯定,然後也尊重自己的聲音。」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5:38 PM
---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5:49 PM
剛好這本書就頭尾的這兩大段讓我特別有感受,也是我內心很想說清楚的。
對我的改變不要有壓力,對我的給予也不要有壓力。
我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為了得到什麼,也不是認為這樣才配的上我要的那個位置跟那個身份,事實上,某方面我挺肯定自己還算優秀到難得(即使偶爾面對意外總會發生不小不大的失誤)。
雖然我常說我還不夠好,不夠滿足妳的要求,但實際上我是覺得自己可以更好,想變得更好,我真正不能滿足的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所要的該有的要求,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應做的自己想做的、自己承諾過的事情,應付一切的萬一,或許我該說我是因為妳而為了我自己。
所以不用覺得我在勉強自己,覺得我為此感到痛苦而不能輕鬆,恰恰相反,就只是如果不是因為遇到妳,我以為我這樣就夠了。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6:00 PM
而我的給予,我自己看起來也是這樣,當被收下後,當有滿足某部分的需求後,我的給予就已經結算了。沒有為此欠我什麼,我也不會追討不會要求回報(好啦我知道我曾經說過我付出是要回報的),但現階段而言更貼近如此,尤其是正視到那種要求會造成多大的重擔之後,我就覺得算了,給完我就讓自己忘記我給過什麼了,不去計算也別要我算,這件對我來說就是結案封存了。
當然,我知道我依然還是不時的說出我需要什麼、如果哪一天有的話優先給我我樂意接收,但這不是作為對價的提案,這只是我在正視著自己的需求,確認即使無法被滿足無法得到回應也願意這麼做,才能明白自己不是在交易、不是在討好、也不是在追求。
就僅僅是我知道我是如此,但沒關係,我判斷自己可以接受,那就相信我,沒那一天也真的沒有關係。
當然比較糟的是我還是會想獨占這個給予的位置就是w
薩約
@NonexistentTricker
Tue, Mar 8, 2022 6:01 PM
我就說我看書越認真越慢,因為我認真吃一本書包含思考包含代入包含反饋就是要兩到三小時的時間呢。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跟「為了」不同,前者是一種自願,後者則是一種被動,看起來很像,但其實根本的動機不相同。
...
你才明白,原來所謂的「自己變得更好」,講的其實並不是他人如何照顧自己,而是因為他,讓你有了變得更好的意願,以及去成為更好的人的信念。不是冀望一個誰來改變自己,而僅僅是因為他,你便覺得擁有那樣的力量。
跟著你也終於懂了,「覺得自己可以更好」原來是一種好的愛情示意。你不是因為想要換取些他的什麼而變好,也不是覺得自己配不上誰而想去變好,僅僅只是你想要自己更好而去變好。
...
因為他,你想要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他,你覺得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但並不是「為了他」,因為沒有誰可以替另外一個人的人生負責。
...
最後你才發現了,原來好的愛情,會讓人想變得更好,這是一種自發性的感受。不勉強、也不必脅迫。」
懷抱著對愛的期許的信念去給予,但不要是為了完成期許而去付出,這樣才可以過得安適,而不時時提心吊膽、不得安寧。」
「付出跟給予不太一樣,付出比較像是帶有目的性,自己先是拋出了一點,然後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回來,帶了一點得失的味道;而給予,則多了一些不求回報的意味。因為愛一個人,所以想給、自動自發,裡頭不包含計較,給予本身就是目的與起源。這兩者的差距或許些微,但對於愛情的影響卻很大,就像是附和答應與真心接受不同,卻會主導事務的去留一樣。」
以前的你只顧及自己的想法,後來只考慮對方,最後又變回開始聆聽自己,雖然結果看起來很像,但本質卻大不相同。就像是繞了一圈又站回園地一樣,地點一樣,但心境卻再不相同,因為這樣去感受自己的心情,是一種篩選後的結果。你不在單單只是專注於自己,而是去理解與判斷對方後,再回頭問自己的需要。你替對方著想,但也關心自己的感受,知道什麼該讓步,而什麼又是不該。而經由這樣所得到的答案,比什麼都堅固,就再也不容易被破壞。這樣的堅固詮釋來自於你對自己的認知。
你理解了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包含好的跟壞的,你都肯定,然後也尊重自己的聲音。」
對我的改變不要有壓力,對我的給予也不要有壓力。
我願意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為了得到什麼,也不是認為這樣才配的上我要的那個位置跟那個身份,事實上,某方面我挺肯定自己還算優秀到難得(即使偶爾面對意外總會發生不小不大的失誤)。
雖然我常說我還不夠好,不夠滿足妳的要求,但實際上我是覺得自己可以更好,想變得更好,我真正不能滿足的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所要的該有的要求,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應做的自己想做的、自己承諾過的事情,應付一切的萬一,或許我該說我是因為妳而為了我自己。
所以不用覺得我在勉強自己,覺得我為此感到痛苦而不能輕鬆,恰恰相反,就只是如果不是因為遇到妳,我以為我這樣就夠了。
當然,我知道我依然還是不時的說出我需要什麼、如果哪一天有的話優先給我我樂意接收,但這不是作為對價的提案,這只是我在正視著自己的需求,確認即使無法被滿足無法得到回應也願意這麼做,才能明白自己不是在交易、不是在討好、也不是在追求。
就僅僅是我知道我是如此,但沒關係,我判斷自己可以接受,那就相信我,沒那一天也真的沒有關係。
當然比較糟的是我還是會想獨占這個給予的位置就是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