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滕尼斯迷思”:百年来西方社区概念的建构与理论证成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迄今,中国社区实践和研究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滕尼斯迷思”。相关文献中,引用滕尼斯概念的占了11.6%,论及滕尼斯式共同体的占到52.2%,这与国外学界对社区概念莫衷一是的界定形成鲜明对比。在1830年至2020年,英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文献中引用滕尼斯的文献仅占1.7%。自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开启社区实地研究以来,人们对社区的理解不断丰富,形成了多元复杂的概念。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西方社区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社会力量”,具有鲜明的社会自主倾向。与中国将社区当成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不同,西方世界自社区概念创立以来,就保持着“对群体内部睦邻友好的推崇和对外部介入的排斥”的思想。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无论是指最初的族群,还是指现代的虚拟共同体,社区都代表着维护小范围内社会团结的理想,在主观上回避外部力量特别是国家力量的干预。尽管社区在面临危机时刻接受国家的援助,但在危机解决之后,社区依然力图维持独立和自由的样态,对国家抱有警惕之心。百年来,西方社区理论的演变都固守着“社区乃是独立于国家、市场的社会力量”的原则。在社区孤存论看来,社区就是独立于社会、国家、市场存在的“孤岛”,随后的社区继存论、社区适应论都力图阐释“人群通过自主构建多样化联系,创建不同的结社形式来适应工业化及城市化”。社区解放论更加回避国家的因素,虚拟社区成为人群寻求归属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