燁夜🐟——💜🐶
@yeiyei0666
Wed, Feb 9, 2022 8:52 PM
Wed, Feb 9, 2022 8:53 PM
61
17
剛好有需求就打了這個,如果能給想入門的人一些幫助的話
關於人聲宅錄
燁夜🐟——💜🐶
@yeiyei0666
Wed, Feb 9, 2022 8:55 PM
覺得教學好難喔,我是那種教學一定要從理論開始講的類型,可是理論沒有人想聽嗚嗚
燁夜🐟——💜🐶
@yeiyei0666
Wed, Feb 9, 2022 8:57 PM
不知道這樣打有沒有夠從頭開始,但又怕打太長...
EAjRock
@eajrockbest
Wed, Feb 9, 2022 9:32 PM
用心給推
煌月/思考人生
@harrywangk
說
Thu, Feb 10, 2022 12:23 AM
感覺應該去發在PODCAST版XD
❅展覽會之花❅
@vituen
Thu, Feb 10, 2022 12:54 AM
用心給推!
也跟你分享一下,我最近在實驗錄樂器,電容式和動圈式麥克風我都試過,各有特色。我個人喜歡電容式的收音效果,較立體,但是我的錄製環境超級不理想QQQ真心覺得錄音環境的品質遠比設備重要,演奏能力比麥克風和錄音環境重要(好像廢話?)
不過我覺得比較痛苦的是後製XD
另外就是錄音時讓音源loopback的事情。我試過伴奏loopback跟樂器演奏一起錄、試過對著click錄不同的聲部、也試過錄一個聲部之後再從耳機聽該聲部同時錄製其他聲部。對著click是容易沒錯,但音樂性好像差一點,可能是我的技術問題要慢慢克服。
戴耳機同時聽到麥克風收到的樂器聲和現場樂器聲,要克服聲音疊加起來的詭異效果,感覺還是有點怪,可能也是我的技術不夠好><
燁夜🐟——💜🐶
@yeiyei0666
Thu, Feb 10, 2022 4:11 AM
EAjRock
: 希望所有混音師都能拿到漂亮的檔案
燁夜🐟——💜🐶
@yeiyei0666
Thu, Feb 10, 2022 4:13 AM
煌月/思考人生
: 這邊主要是在說宅錄唱歌啦,說話跟唱歌的錄音又有點不一樣可4要說明好像又太超過入門
燁夜🐟——💜🐶
@yeiyei0666
Thu, Feb 10, 2022 4:25 AM
❅展覽會之花❅
: 這要討論的東西有點多w
音樂錄音確實會思考藝術性還是工程性(?),以後製的混音師角度來說當然是會希望音要準拍要對,但是音樂是沒有所謂「正確」的,有些偷拍、聲音的掌控也許是創作者想表現的東西,這部分也是我一直還在學習的東西。
像是我在日本錄音時,常接觸的其實是所謂的full band同步錄音,當所有樂手一同演奏創作時,會更能去掌握歌曲、聲音的創作,彼此要怎麼去互補、或是收斂聲音音色,當然這需要大量的經驗跟練習甚至天賦。
但如果不是同步錄音,而是分部錄的時候,更重要的就會變成如何讓所有聲音有統一性。所以跟拍、對音準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燁夜🐟——💜🐶
@yeiyei0666
Thu, Feb 10, 2022 4:31 AM
❅展覽會之花❅
: 還有各種樂器的收音方法也不太一樣,最後產生的聲音都跟收音的方式息息相關。
有錄音師曾這樣教我,「一個好的錄音就完成了70%的混音」,所以我一直認為在錄音時就確保自己想要的聲音遠遠重要於後面混音。
我認為對創作者而言,認識自己的聲音、了解他並且掌握他是最該優先做的,要怎麼收錄,就交給錄音師吧w
❅展覽會之花❅
@vituen
Thu, Feb 10, 2022 8:45 AM
燁夜🐟——💜🐶
: 「一個好的錄音就完成了70%的混音」,沒錯沒錯。我見過混音師的辛勞QQ
我身為非專業樂器演奏者,也是一直在不斷練習,找出最適當的聲音,也一直在測試怎樣錄音效果最好。
但演奏技術不好的話,錄音師再厲害都沒救XDD
不同聲部分開錄音,很靠經驗值。我前期這樣錄音的時候,由於沒有同時聽到其他聲部,很難調整音量和表現方式,導致後來要調整各音軌的時候相當棘手。還好我是自己玩耍的,錄不好再重錄就好
❅展覽會之花❅
@vituen
Thu, Feb 10, 2022 8:46 AM
我也祝福(?)所有的混音師都能拿到好的錄音檔,這樣可以延年益壽。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在做母帶,反正我覺得音樂後製都是很不容易的XDD
載入新的回覆
也跟你分享一下,我最近在實驗錄樂器,電容式和動圈式麥克風我都試過,各有特色。我個人喜歡電容式的收音效果,較立體,但是我的錄製環境超級不理想QQQ真心覺得錄音環境的品質遠比設備重要,演奏能力比麥克風和錄音環境重要(好像廢話?)
不過我覺得比較痛苦的是後製XD
另外就是錄音時讓音源loopback的事情。我試過伴奏loopback跟樂器演奏一起錄、試過對著click錄不同的聲部、也試過錄一個聲部之後再從耳機聽該聲部同時錄製其他聲部。對著click是容易沒錯,但音樂性好像差一點,可能是我的技術問題要慢慢克服。
戴耳機同時聽到麥克風收到的樂器聲和現場樂器聲,要克服聲音疊加起來的詭異效果,感覺還是有點怪,可能也是我的技術不夠好><
音樂錄音確實會思考藝術性還是工程性(?),以後製的混音師角度來說當然是會希望音要準拍要對,但是音樂是沒有所謂「正確」的,有些偷拍、聲音的掌控也許是創作者想表現的東西,這部分也是我一直還在學習的東西。
像是我在日本錄音時,常接觸的其實是所謂的full band同步錄音,當所有樂手一同演奏創作時,會更能去掌握歌曲、聲音的創作,彼此要怎麼去互補、或是收斂聲音音色,當然這需要大量的經驗跟練習甚至天賦。
但如果不是同步錄音,而是分部錄的時候,更重要的就會變成如何讓所有聲音有統一性。所以跟拍、對音準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有錄音師曾這樣教我,「一個好的錄音就完成了70%的混音」,所以我一直認為在錄音時就確保自己想要的聲音遠遠重要於後面混音。
我認為對創作者而言,認識自己的聲音、了解他並且掌握他是最該優先做的,要怎麼收錄,就交給錄音師吧w
我身為非專業樂器演奏者,也是一直在不斷練習,找出最適當的聲音,也一直在測試怎樣錄音效果最好。
但演奏技術不好的話,錄音師再厲害都沒救XDD
不同聲部分開錄音,很靠經驗值。我前期這樣錄音的時候,由於沒有同時聽到其他聲部,很難調整音量和表現方式,導致後來要調整各音軌的時候相當棘手。還好我是自己玩耍的,錄不好再重錄就好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在做母帶,反正我覺得音樂後製都是很不容易的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