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慈》的作者在書中提到所謂的實境節目,他寫:「從《老大哥》(Big Brother)到《誘惑島》(Temptation Island),所謂實境秀的前提是,如果放任人類自行其是,行為就會有如野獸。……這整個類型的開山作,是MTV台的《真實世界》(The Real World)。自從一九九二年第一次播出以來,每集開頭都有一名演出成員朗讀:『這是七個陌生人的真實經歷﹝……﹞來看看當人們不想再客套、開始來真的,會發生什麼事。』」裡面也提到另一個實境節目,製作組將四十個孩子一起丟進某個已無人居住的小鎮裡,希望他們最後會發生爭吵,但最終沒有發生。書內寫到有一個當年的參加者說:「他們不時就會發現我們相處得太融洽了,而他們就得要觸發點什麼,來讓我們吵起來。」
日前因為發生一些事情,時報問我有沒有興趣再寫一篇《人慈》的文章。我說看看狀況,但才剛回完下午就看到了想寫的新聞。我上一次寫到《人慈》是去年的九月,那時候是因為另一個社群網站發生了大型事件,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就不再贅述,因為和我這次要寫的事沒什麼關係。
最近中國那邊有個人叫劉學州,他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幼時被自己的親生父母賣給了其他人,他長大之後透過各種方法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去年底,成功地找到了親生父母,當地警局還為他們舉辦了認親儀式,但是在相認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不是「丟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父母當年為了籌辦結婚的彩禮錢(我們台灣應該是聘禮),用人民幣六千塊錢將他送給養父母,結果四歲時他的養父母就雙亡。
尋親後發生的事,他寫那是「第二次遺棄」,生父生母說他要錢要房,但其實他只是和父母說,「他想要一個家」(或者說想要一個住處,租的也好),他父母將其解讀成「他想要一間房」。接著網路上有一群人開始洗風向,說他只是要錢,根本不是為了尋親,只是利益薰心。出聲支援他的人也被質疑用心是「蹭熱度」、「吃人血饅頭」。
最後劉學州留下一篇篇幅頗長的遺書,將在他身上發生的故事都寫了下來,並在中國三亞的海邊服藥自殺,送醫後不治。
我想說的是,看到這些事情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人慈》的作者寫的內容是對的對吧?我是指,當我們在現代,一天接收到的訊息可能是古人的一百萬倍,我們現在一天接收到的資訊已經超過十五世紀的人們一輩子所能接收到的訊息,但我們並沒有因此更有智慧,而是顯得更難以對資訊進行分類與判斷。我們會看到近年來常常會有人說「帶風向」,甚至前陣子我們一起追的深夜番〈宏慌之力與蕾神之錘〉,也能看到所謂的買網軍,大家都試圖搶佔輿論的高地,讓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優勢的地方。
這沒有標準答案。
.
我也不可能有答案,畢竟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已是長久以來的人性探問,但現在應該絕大多數的人仍是支持向惡說,畢竟向惡說仍是較為符合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情況與現實取樣不是嗎?我們也能時常從電視節目與新聞現場中看到或耳聞一些令我們髮指的狀況。
作者寫:「現在該由我們來說個不一樣的故事了。」
我們的確是需要不一樣的故事。
也就是我們需要聽到的其實是一些聽起來「不切實際」的故事,例如政治人物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商人賺取自己應有的報酬外也兼顧良心、所有孩子都擁有美滿的家庭……這些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其實這些不就是日常中我們情感上希望發生但理智上知道很難滿足的狀況嗎?我們其實一直都受到自己的看法影響,因為認為世界就是這麼糟的人這麼多,所以總覺得糟的人多我們一個不多,少我們一個不少,所以許多人認為,自己當個糟糕的人,也無所謂吧?反正這個世界不會因我們而改變,所以我們可以放任自己做些小奸小惡,偶行苟且並心安理得。
我只想說,不,是你讓這個世界變成這樣的。
一個人的確很難改變世界,但一也是全的一部份,當我們作為全中的一時,我們自己開始改變起,當改變的一越來越多,一也有可能變成全。
回到劉學洲以及李靚蕾與其他我們所看見的各種網路帶風向與暴力的狀況。我其實願意相信那些集體的「風向」其實是少部分人開始挑起的火,他們扔了一些火種下去,稍微煽動,就讓狀況變得難以收拾。
我其實到現在也還是很難說《人慈》的作者說的完全沒錯。對我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理想化的作品,因為生活經歷與遭遇過的事情的關係,我也偏向性惡論,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我願意相信作惡作亂的人只是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一有機會就會大肆表現自己內心的黑暗面。
這也許也只是一個「我希望」的安慰劑效應的狀況,但我覺得人生與其將所有人都當成敵人來看待(現實狀況是如果我們這樣做,那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會到處都是我們的敵人),不如好好生活,認真吃認真睡,遇到事情慢慢處理,遇到難題好好解決。我當然不會將所有人都當作善人,因為那與現實不符,我會保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願意相信人的本性善良,但我也願意在人並不是那麼善良的時候,用相應的方式處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