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9:01 AM
27
3
失落詞詞典 - 琵璞.威廉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這本趕上今年讀過的最佳歷史小說top 3。
虛構女主角的人生故事與《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扣在一起,亦走過女性投票權運動和一戰等等的歷史大事。就像艾絲玫蒐集那些不獲詞典(男性)編輯接納的用詞,這個故事也將20年代初那些被認定不應留存,但隨處可見的女性片語、看法和故事書寫下來。
讀嘛讀嘛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28 PM
現在回想,學查字典是一件影響人生的重要事項,從那時候開始,家人把追尋知識的自主權交到我手上,需知、想知之時自己去找就行。小學時方便孩童翻閱的精簡中文字典跟那本厚比我還老的舊英文字典、初中攤在電腦前方便學中文輸入的厚重中文字典、中學圖書館參考書櫃中間最底的那本牛津詞典(那本可真重到不行),甚至拼盡渾身解數寫自薦信時使用的網絡字典(跟同義詞典,感謝我的表姊這個終生受用的建議),都擁有親切愉快的回憶。直到現在字典依然是常用的東西,根本難以想像字典存在以前的時期,它就像聖經一樣是盤古之初就存在似的書籍。亦因為到了我們翻閱的修訂版,多個字詞都被加進去,經過更多的人審核、編寫,因而很易忽略最初的詞典是男性把持話語權,由他們的角度編纂、排除。就像歷史大多由男人所書寫,我們都從他們的角度觀看歷史而不自覺。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29 PM
但那些被判斷為不重要的字,或是在女性角度擁有不同意義的字呢?
女主角艾絲玫文靜而想法獨到,長於累牘院的她對字詞敏銳,亦跳出了一般人對此沉默不作為的傳統觀念。一方面她是為詞典辛勞貢獻的團隊成員,另一方面她也是活於那個時代的女性。她收集那些日常使用卻被掃到塵垢一角的字詞,賦予它們被記錄下來的機會,亦賦予一般女性聲音被聽見的機會,恰好與歷史上同期的女性投票權運動呼應。作者的文筆內斂婉轉,充滿女性對情感和職責的掙扎,故事調子卻又沉實溫柔,她勾勒了一個觀察入微和深刻內省的二十世紀初女性,以及一個相較對平權友善的溫柔環境,從而啟發艾絲玫追尋自我和女性的存在的人生目標。她人生苦甜並行的經歷,結合編纂詞典的經驗,以及背負女性們不被聽見的沉重認知,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30 PM
使她最後挺直身子站在博德利圖書館的管理員面前,堅持把自己編寫的《女性用詞及其意義》收進圖書館內,對於一位這麼鮮少表達自己的女性,是很了不起的舉動。她從字詞之間成長,亦於文字和書定義自己。
讀完以後,我多麼渴望艾絲玫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這本歷史小說的厲害之處,你在歷史事件和虛構之間來回難以分辨。如果要寫出好的歷史小說,我希望能像琵璞.威廉斯寫得一樣好。
「大詞典,就像英語本身一樣,是正在進行的作品。」
作者最後說了這句話,亦適用於語言以外的東西,比如思想和觀念,一切都應該以現在進行式延續,並沒有完成的一日。作者在小說尾聲帶到了澳洲加爾納族的語言紀錄,正正呼應故事記所述說,紀錄被忽視聲音的必要性。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39 PM
「女奴。我回想起這個詞,我意識到最常用來定義我們的詞,都是在描述我們在與他人相關時發揮什麼功能。就連最溫和的詞彙──處女、妻子、母親──都在向世人訴說我們是不是完璧之身。「處女」的男性對應詞是什麼?我想不出來。「太太」、「妓女」、「罵街潑婦」的男性對應詞是什麼?我望向窗外的累牘院,那是這些詞語的定義確立的地方。哪些詞語能定義我?哪些會被用來批判或控制?我不是「處女」,也不是哪個男人的「妻子」。我沒有意願成為妻子。」
Bondmaid這個詞語貫穿了整部小說,但後來艾絲玫的親密好友和照顧者莉茲告訴她,她就是這個字詞所定義的存在,而她很慶幸如此。這讓艾絲玫加上了一個新的詮釋:一輩子都被愛、奉獻或義務約束。這樣的語言變化非常美麗,也證明語言是活著而流動的。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39 PM
Sun, Dec 19, 2021 2:39 PM
「把它說出來、寫下來,或是印出來,哪一項更下流?用說的,它可能被一陣風帶走,或是被談話聲蓋過去;別人可能聽錯或當沒聽見。在紙頁上它就真實存在了。它被逮住、釘在板子上,它的字母用某種方式攤開,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un, Dec 19, 2021 2:44 PM
「「我感覺妳愛我,就像我愛妳。但我一直沒把握妳會答應。」他擁住我,充滿詞語的小書夾在我們之間。然後他讓我坐到莉茲床上,並跪在我面前。詞典放在我腿上。「每一頁都有我,小艾,也每一頁都有妳。」他與我手指交纏。「這就是我們,我們離開很久以後,它還會在這裡。」」
艾絲玫從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想結婚,哪怕她發現懷上孩子的時候。所以能夠讓她點頭的人必然非凡。蓋瑞斯理解她,尊重她的想法,將她蒐集的女性用詞印製成書,真是一擊即中的求婚物件。我也願意跟把我的文字編集成書的男人結婚。(誤)
但故事後期就是一戰期間,所以可以想像他們的結局。這本書的後半我是邊哭邊讀完的。
載入新的回覆
虛構女主角的人生故事與《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扣在一起,亦走過女性投票權運動和一戰等等的歷史大事。就像艾絲玫蒐集那些不獲詞典(男性)編輯接納的用詞,這個故事也將20年代初那些被認定不應留存,但隨處可見的女性片語、看法和故事書寫下來。
讀嘛讀嘛
女主角艾絲玫文靜而想法獨到,長於累牘院的她對字詞敏銳,亦跳出了一般人對此沉默不作為的傳統觀念。一方面她是為詞典辛勞貢獻的團隊成員,另一方面她也是活於那個時代的女性。她收集那些日常使用卻被掃到塵垢一角的字詞,賦予它們被記錄下來的機會,亦賦予一般女性聲音被聽見的機會,恰好與歷史上同期的女性投票權運動呼應。作者的文筆內斂婉轉,充滿女性對情感和職責的掙扎,故事調子卻又沉實溫柔,她勾勒了一個觀察入微和深刻內省的二十世紀初女性,以及一個相較對平權友善的溫柔環境,從而啟發艾絲玫追尋自我和女性的存在的人生目標。她人生苦甜並行的經歷,結合編纂詞典的經驗,以及背負女性們不被聽見的沉重認知,
讀完以後,我多麼渴望艾絲玫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這本歷史小說的厲害之處,你在歷史事件和虛構之間來回難以分辨。如果要寫出好的歷史小說,我希望能像琵璞.威廉斯寫得一樣好。
「大詞典,就像英語本身一樣,是正在進行的作品。」
作者最後說了這句話,亦適用於語言以外的東西,比如思想和觀念,一切都應該以現在進行式延續,並沒有完成的一日。作者在小說尾聲帶到了澳洲加爾納族的語言紀錄,正正呼應故事記所述說,紀錄被忽視聲音的必要性。
Bondmaid這個詞語貫穿了整部小說,但後來艾絲玫的親密好友和照顧者莉茲告訴她,她就是這個字詞所定義的存在,而她很慶幸如此。這讓艾絲玫加上了一個新的詮釋:一輩子都被愛、奉獻或義務約束。這樣的語言變化非常美麗,也證明語言是活著而流動的。
艾絲玫從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想結婚,哪怕她發現懷上孩子的時候。所以能夠讓她點頭的人必然非凡。蓋瑞斯理解她,尊重她的想法,將她蒐集的女性用詞印製成書,真是一擊即中的求婚物件。我也願意跟把我的文字編集成書的男人結婚。(誤)
但故事後期就是一戰期間,所以可以想像他們的結局。這本書的後半我是邊哭邊讀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