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o
@Nyserq
Mon, Dec 13, 2021 3:22 AM
6
1
法蘭西特派週報 French Dispatch
1.魏斯安德森在視覺上一貫的精美與置中,同樣是多層敘事、色彩畫寛不停的切換,我直覺看來其中的邏輯應該是依據雜誌報導文字的形式,來回在不同的時間因果與敘事者間跳躍,並跟著文字旁白不斷推進。視覺和語言文字的密度非常的高,一個問題是觀眾不一定來得及消化這些過載的資訊,但或許只要抓敘事重點即可,細節彩蛋給想二刷三刷的人去找。
alfredo
@Nyserq
Mon, Dec 13, 2021 3:22 AM
2.因為是雜誌-文字的形式,所以搭配的影像就是導演一貫的戀物,這次題材特別會像剪貼簿,或翻閱圖像書,或直接是一本印刷精美的雜誌。劇情有很多小物件小道具之類的細節,導演在寫故事寫人物的同時,也像是在寫物品和人物之間的串連網路,眼花撩亂,一切都很像是塞滿紋路的平面影像,文明戀物的欲望。
alfredo
@Nyserq
Mon, Dec 13, 2021 3:23 AM
3.三段主要故事分別來自片中不同的專欄報導文章,講藝術(愛情、暴力、金錢),講革命(青年學運的衝動與無知),講美食(但其實是異鄉人與邊緣人的故事),像是統整了一種法國印像,但各別故事間似乎沒有主題上明確的關聯,明顯共通的是三個都是好看的故事,以及都有報導寫作者在文字和故事間的曖昧張力。
alfredo
@Nyserq
Mon, Dec 13, 2021 3:23 AM
4.魏斯安德森的作品,尤其是近期的可能都在找尋適合的題材以建構他偏好的圖像、結構、模型構成的遊戲空間,再以這空間連結到各種文化典故,像是找到一種路徑想描繪他想像中的大千世界,內在 其實也是小男孩玩具箱的概念。
alfredo
@Nyserq
Mon, Dec 13, 2021 3:23 AM
5.成功與失敗一方面在於面對想說的故事到底可以掌控到多少深度與情感,這部份我沒法評論。國外一些負面的意見似乎不少針對第二段的68學運,大概是認為缺乏政治觀的魏斯安德森沒法真的寫出有意義的政治觀察。另有人覺得人物不夠有溫度,不太能移情,或許是角色的情境並不那麼直觀,需要玩味很多典故細節,負面來看也可能是導演太迷戀形式而壓縮了人物,究竟如何我還沒有想法。
載入新的回覆
1.魏斯安德森在視覺上一貫的精美與置中,同樣是多層敘事、色彩畫寛不停的切換,我直覺看來其中的邏輯應該是依據雜誌報導文字的形式,來回在不同的時間因果與敘事者間跳躍,並跟著文字旁白不斷推進。視覺和語言文字的密度非常的高,一個問題是觀眾不一定來得及消化這些過載的資訊,但或許只要抓敘事重點即可,細節彩蛋給想二刷三刷的人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