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7 PM
1
台文
[問題] 歸剛欸是甚麼意思啊
這東西也算吵好幾天了我覺得還是來提一下……
說真的我跟迷因系的東西真的不熟(老…)大概知道這個原本是個影片那樣。
在影片爆紅之後,又流到政府單位方面,進而引起部分對臺語文十分關注、在意的人的注意並加以評論
(↑附圖是網路上撿來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要分不同的角度來講就是了……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7 PM
1.作為行政推廣的角度
就這個角度而言,純效益主義
(老實說這東西其實算我很討厭的東西)
來講,當然是以最大多數人可以接觸、理解、有印象的方式去執行。如果在YT搜尋水母斷頭,比較舊的影片都已經3週前了,「歸剛欸」這個tag已經變成固定認知了。
但是,如果以跨部會協調合作的角度來看,這當然變成在chhòng-khang(創空,音近銃康)教育部、文化部跟《國家語言發展法》(這個法已經跟陳柏惟互捅對方一刀了…)
而跨部會協調能力不足一向是大家相當不爽的點(特別是案子被互踢皮球的時候)。就互相配合跟《國家語言發展法》的角度來說,相對正確的用字有其重要性。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7 PM
(我知道教育部在推廣母語教育方面真的很混,但這不構成其他單位跟著混的合理理由,就像別人工作很混不構成自己工作很混的正當性,而是所有很混的都該檢討,要是被抓到不爽那就把所有人捅出來一起死啊)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8 PM
2.文化部的立場
《國家語言發展法》是文化部的法。文化部出來講再合理不過了。這本來就在職責範圍,而且文化部在這件事情上用詞用語偏向呼籲、勸導,我覺得比很多直接罵人說一定要怎樣怎樣的好多了。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8 PM
3.教育部的立場
理論上教育部該講話。不過考慮到教育部在各種辭典的編寫真的無能的情況,我很懷疑他們能否正常說出該講的話。
所以他們不設立場不表態某方面來說好像還比較好,雖然這真的不正常,不健康。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8 PM
4.創作者與文化消費者的立場
老實說我認為,除非真的有志投入臺語文創作,否則創作者當然可以選擇自己方便、喜歡、想要的方式。當然消費者也可以自由選擇把預算花在哪邊…講是這樣講啦,現實是現階段臺語文的市場影響力相對還是不夠大,以有多少人會用、能用,以及市場上的出版量來說的話。所以很現實的,如果是靠創作吃飯的,沒必要也沒理由為了台文使用者放棄主流市場。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1:59 PM
5.台文使用/推廣者的立場
我們來看「歸剛欸」這個詞。欸作為語尾助詞先不論。「歸」這個字,臺語確實有kui(音近ㄍㄨㄧ)這個音,而「ㄍㄨㄧ」這樣的音,在現代中文普通話裡面是沒有字的。「剛」這個字,其實在臺語真的很少用,少到我根本想不到有什麼詞,去教育部的辭典一查…「金剛石kim-kong-chio̍h,音近ㄍㄧ「ㄣㄇㄨ」-ㄍㄨㄥ-ㄐㄧㄡ)。剛系列的字,鋼、岡分別是念kǹg(音近ㄍㄥˋ,如鋼鐵kǹg-thih)、kong(音近ㄍㄨㄥ,如岡山Kong-san)比較多,就是沒有「ㄍㄤ」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2:23 PM
這種用字的狀況變成,如果要把「歸剛」念成「ㄍㄨㄧ-ㄍㄤ」前一個字要用臺語念,後一個字要用中文念……我自己是不能接受啦,這就像「山城」,要嘛念「ㄕㄢ-ㄔㄥˊ」要嘛念「やましろ」,誰念「山shiro」或「yama城」大概會被當不懂亞洲的歐洲人。
然後在艦娘圈會被西村提督打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2:24 PM
那以臺語文推廣者的立場,當然更希望好的用字,能夠留下有系統性的產物,不論是漢字表意的部分還是羅馬字表音的部分。一個語言的資料如果過半都是例外,再怎麼厲害的語言學家都難救,肯定看到就煩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2:24 PM
→ excia: 因為存在主張摒棄漢字的流派 這個太激進了 漢字台羅並用 書
→ excia: 寫以漢字為主比較理想
→ excia: 韓文越文就是把漢字都捨棄了 覺得難看 保留大量漢字的日文
→ excia: 好看多了
講到這個
我覺得漢字本身有表意功能,其實對於原本就使用漢字的族群來說,漢羅並用在推廣上比較好(不過給完全初學者學習推廣的場合可能還是需要適度加上中文音近字或音近注音寫法)
至於好看難看我覺得比較像是習慣問題
韓國人跟越南人應該不會對他們自己的文字覺得不爽或困擾,倒是翻歷史文獻看漢字可能比較困擾
雨雪貓
@HakuriRinyuki
Tue, Nov 30, 2021 2:24 PM
日文還有一個中文目前比不上的優勢:假名書寫表音
如果我們要把「卡」寫成注音,要寫「ㄎㄚ」
日文:か
佔用空間的差別對美觀程度的影響差很大。
所以我覺得方音還是算了吧。
我個人的角度是覺得學方音弊大於利。畢竟教會羅馬字是19世紀傳到現在的,如果有歷史文獻要讀有可能還是要懂。然後字母佔的空間又比較小,排版起來我覺得會比較好看
載入新的回覆
[問題] 歸剛欸是甚麼意思啊
這東西也算吵好幾天了我覺得還是來提一下……
說真的我跟迷因系的東西真的不熟(老…)大概知道這個原本是個影片那樣。
在影片爆紅之後,又流到政府單位方面,進而引起部分對臺語文十分關注、在意的人的注意並加以評論
(↑附圖是網路上撿來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要分不同的角度來講就是了……
就這個角度而言,純效益主義
(老實說這東西其實算我很討厭的東西)來講,當然是以最大多數人可以接觸、理解、有印象的方式去執行。如果在YT搜尋水母斷頭,比較舊的影片都已經3週前了,「歸剛欸」這個tag已經變成固定認知了。但是,如果以跨部會協調合作的角度來看,這當然變成在chhòng-khang(創空,音近銃康)教育部、文化部跟《國家語言發展法》(這個法已經跟陳柏惟互捅對方一刀了…)
而跨部會協調能力不足一向是大家相當不爽的點(特別是案子被互踢皮球的時候)。就互相配合跟《國家語言發展法》的角度來說,相對正確的用字有其重要性。
《國家語言發展法》是文化部的法。文化部出來講再合理不過了。這本來就在職責範圍,而且文化部在這件事情上用詞用語偏向呼籲、勸導,我覺得比很多直接罵人說一定要怎樣怎樣的好多了。
理論上教育部該講話。不過考慮到教育部在各種辭典的編寫真的無能的情況,我很懷疑他們能否正常說出該講的話。
所以他們不設立場不表態某方面來說好像還比較好,雖然這真的不正常,不健康。
老實說我認為,除非真的有志投入臺語文創作,否則創作者當然可以選擇自己方便、喜歡、想要的方式。當然消費者也可以自由選擇把預算花在哪邊…講是這樣講啦,現實是現階段臺語文的市場影響力相對還是不夠大,以有多少人會用、能用,以及市場上的出版量來說的話。所以很現實的,如果是靠創作吃飯的,沒必要也沒理由為了台文使用者放棄主流市場。
我們來看「歸剛欸」這個詞。欸作為語尾助詞先不論。「歸」這個字,臺語確實有kui(音近ㄍㄨㄧ)這個音,而「ㄍㄨㄧ」這樣的音,在現代中文普通話裡面是沒有字的。「剛」這個字,其實在臺語真的很少用,少到我根本想不到有什麼詞,去教育部的辭典一查…「金剛石kim-kong-chio̍h,音近ㄍㄧ「ㄣㄇㄨ」-ㄍㄨㄥ-ㄐㄧㄡ)。剛系列的字,鋼、岡分別是念kǹg(音近ㄍㄥˋ,如鋼鐵kǹg-thih)、kong(音近ㄍㄨㄥ,如岡山Kong-san)比較多,就是沒有「ㄍㄤ」
然後在艦娘圈會被西村提督打→ excia: 寫以漢字為主比較理想
→ excia: 韓文越文就是把漢字都捨棄了 覺得難看 保留大量漢字的日文
→ excia: 好看多了
講到這個
我覺得漢字本身有表意功能,其實對於原本就使用漢字的族群來說,漢羅並用在推廣上比較好(不過給完全初學者學習推廣的場合可能還是需要適度加上中文音近字或音近注音寫法)
至於好看難看我覺得比較像是習慣問題
韓國人跟越南人應該不會對他們自己的文字覺得不爽或困擾,倒是翻歷史文獻看漢字可能比較困擾
如果我們要把「卡」寫成注音,要寫「ㄎㄚ」
日文:か
佔用空間的差別對美觀程度的影響差很大。
所以我覺得方音還是算了吧。
我個人的角度是覺得學方音弊大於利。畢竟教會羅馬字是19世紀傳到現在的,如果有歷史文獻要讀有可能還是要懂。然後字母佔的空間又比較小,排版起來我覺得會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