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砰乓(阿乓)
@a471082
Mon, Nov 22, 2021 3:05 PM
Tue, Nov 23, 2021 1:42 AM
3
我的臺灣史超級薄弱,不過逛一圈關於《茶金》爭議的討論是這樣:
1.歷史研究上,四萬換一元比較是現象而非手段。當然說歸說,它還是一定影響了通膨。真正讓台灣經濟變糟的是國民政府一連串的經濟政策(薛化元)。
2.當時拍板執行的當然是國民政府,而緩解當時經濟情況的也的確是美援。不過這之中的磋商,到底是誰的主意,很難說清。
3.但無論如何,《茶金》的翻拍小說原文本就是寫國民政府說要執行四萬換一元,遭到美國領事館的反對。公視的呈現是完完全全相反的改寫,將兩者立場對調。
補:多爬了一下之後發現自己有嚴重誤解,《茶金》是先有戲劇後有小說。
如果是這樣,那原劇為何這樣寫就很值得探究了。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Nov 23, 2021 6:01 AM
轉一下謝金魚的討論
Facebook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Nov 23, 2021 6:19 AM
盛浩偉的反思,創作上真的不可不慎。
Facebook
載入新的回覆
1.歷史研究上,四萬換一元比較是現象而非手段。當然說歸說,它還是一定影響了通膨。真正讓台灣經濟變糟的是國民政府一連串的經濟政策(薛化元)。
2.當時拍板執行的當然是國民政府,而緩解當時經濟情況的也的確是美援。不過這之中的磋商,到底是誰的主意,很難說清。
3.但無論如何,《茶金》的翻拍小說原文本就是寫國民政府說要執行四萬換一元,遭到美國領事館的反對。公視的呈現是完完全全相反的改寫,將兩者立場對調。
補:多爬了一下之後發現自己有嚴重誤解,《茶金》是先有戲劇後有小說。
如果是這樣,那原劇為何這樣寫就很值得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