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3 PM
1
每日一文 → 有人說現代人的瞋心很重,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了暴戾之氣。所謂瞋,是個總名稱,它的內容包括不滿意、憤怒、怨恨、看不慣和不自在等內心的感受。(摘自 法鼓全集→10-07《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p.0067→第三篇 瞋→瞋心與慈心)原噗~
禪 心 [ctang]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3 PM
續上~
法鼓全集→10-07《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p.0067→第三篇 瞋→瞋心與慈心
~ 呈現在外表上,則是一種憤怒的表情或動作,讓人覺得陰險、奸詐或是恐怖,彷彿生命將受到威脅。可以說,凡是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和慈悲心相反的,就是瞋心。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4 PM
續上~ 慈悲心是愛護人、為人設想,但它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有時也有金剛怒目的慈悲心。金剛怒目和瞋恨不同,它是一種慈愛。以威嚴方式所展現的慈愛,就像是因為擔心你會掉到井裡,所以就吼你一下:「不可以到井邊玩!」這是警告,是出於慈愛的警示,和瞋恨不同。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4 PM
續上~ 所以,僅僅從表情、語氣上觀察,就認為和顏悅色的是愛,而現憤怒相的是瞋,那恐怕是不正確的。還是必須從對方所得到的真正感受、反應,以及行為的動機來判斷。譬如口蜜腹劍的人,雖然口裡講的都是甜言蜜語,但是內心盡是一些壞計謀;而人之所以會以害人為目的,不外乎是貪圖別人的東西,因為得不到,才起了瞋心。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4 PM
續上~ 像社會上有一些情殺的事件,把別人毀容了,或是用暴力手段來對付變心的那一方,都是因為從愛戀轉成了瞋恨,彷彿一定要看到對方受傷害了,才能消去自己的心頭之恨。然而,並不是一定要發生讓對方受到傷害的行為才是瞋,只要是存有希望讓對方受傷害的心,就已經是瞋了。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5 PM
續上~ 我們常聽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瞋心會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煩惱。首先,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因為一個常常生氣的人,往往會讓人感覺到害怕,而被當成鬼、當成魔來看,即使他並沒有要害人的意思,也都會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5 PM
續上~ 另外,我想每一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就是生過氣後,常常會覺得很疲倦、很無奈,懊惱自己為什麼要生這個氣?有禪修經驗的人會發現到,只要一個瞋念起,心就已經浮動而沒辦法安定了。因為心一浮動,渾身的血液就會跟著它緊張起來而發熱,身體當然會因此很不舒服,就像火在體內燃燒一樣。
ctan
@ctang
喜歡
Sun, Nov 14, 2021 10:35 PM
續上~ 瞋恨心也會讓人失去理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結果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都因此失調,這都是造成壽命減短的原因。可見,生氣對我們身心健康的妨礙有多麼大。與其讓瞋心傷人傷己,何不以慈心利人利己?心得:軸心(淨、敬、應)如實,業果不妄,走過留痕,慣久成習,念-今心,當下心,心不同,慧不同,鍛練心,簡、淨、輕、明,含微、攝廣;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