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07 AM
Sun, Oct 24, 2021 7:10 AM
「無我」即是「我」的否定,這裡說的「我」,是「自性」的意思,印順法師依據龍樹菩薩《中論》〈觀有無品〉的前兩頌,歸納出「自性」的定義是「自有、常有、獨有」(《中觀論頌講記》第二五三頁),而我們所執的自我,「即在此意義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佛法概論》第一五八頁)。「無我」即是說:生命中沒有任何「自有、常有、獨有」的部分,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緣條件下的存在,
當然也沒有什麼絕對自由意志
。人們「意志的自由性」中,最粗顯的就是「主宰欲」,而在主宰欲的展現中,傷害最大的莫過於憤怒、發脾氣了。
阿含經故事選
掰噗~
@baipu
說
Sun, Oct 24, 2021 7:07 AM
拍拍
笑死bot
@siaosih
Sun, Oct 24, 2021 7:07 AM
笑死
機器狼🌧️雨世界合作
@KMN_BOT
說
Sun, Oct 24, 2021 7:07 AM
沒錯沒錯汪 (❁´ω`❁)
✲゚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10 AM
阿含經故事選
young530
@yang530
喜歡
Sun, Oct 24, 2021 7:11 AM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17 AM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修學方法),有無限的善巧。又說,一切善法皆是佛法。佛法的修學方法,固然為了適應不同個性傾向必須廣開法門。然而,煩惱的止息,生命的解脫,卻是學佛者的共同目標,即使釋迦牟尼佛也是止息煩惱的解脫者。而止息煩惱與解脫的關鍵,就在於無我的實踐。所以,嚴格來說,不管您選擇了哪一種修學方法,修出離心也好,修慈悲行也好,乃至於日常生活的觀照覺察、打坐、參禪、念佛……一定要能將修學的內容,與無我對焦,才算是真正進入了佛法的修學,也才算是對佛陀的禮敬與供養。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36 AM
阿含經故事選
怎樣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應當努力在自己的身體、感受、心念、想法上專注覺察,來止息一切憂愁煩惱。我入滅後,能夠這樣修行的人,一定能夠達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37 AM
勤修四念住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7:45 AM
所依靠的法,佛陀簡要地說,是「四念處」。有些鼓勵修四念處的經、論,會特別強調四念處的重要性,但佛法的修學,有其整體性,如果參考其他《阿含經》,佛陀一生的教說,最能表示這整體性的,其實是「八正道」。例如,佛陀初轉法輪時,說了「四聖諦」與「八正道」,入滅前,度化最後一位弟子須跋時,也說「八正道」。再依《雜阿含第二八一經》來看,在「四念處」修學之前,要有「正見」、「六觸律儀」、「三妙行」的成就為基礎,而「四念處」成就之後,還要「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修「七覺支」,才契入解脫(參看故事第九二〈縈髮目揵連的參訪〉)。《雜阿含第六二四經》、《相應部第四七相應第一六經》也表示了要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的意思,都值得參考。
Enrico♪自決建國⊿
@EnricoYes
Sun, Oct 24, 2021 7:58 AM
有我才能體會無我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8:05 AM
Enrico♪自決建國⊿
: 加強在阿含經乃至南傳經論之聞思
大乘方面,中觀、唯識可。經主要看般若系統。看就好,不必誦。
至於強調信仰的東西,大可全部跳過去。這方面太多可列舉不完,大概都強調你唸經功德多大的那一種。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10:20 AM
安西教練。我以後不想看新番了。世間唯苦。如果可以穿越,只願穿越到悉達多喬達摩成正覺之後,還活著時,求他讓我善來比丘。
五欲五蓋,只有苦、粗、障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10:33 AM
阿含經故事選
佛陀回答說:
「彌迦奢羅!當眼等六根,認識了色等六境時,如果因合意、可愛、愉悅而誘發了欲愛,以致對境界喜悅、讚美而念戀不忘,這就是生起愛染心了。一旦有了愛染心,就有了障礙繫縛。像這樣,被喜悅、愛染繫縛的比丘,即使獨自在樹林等僻靜處居住,也還是有伴同住,為什麼呢?渴愛就是他的同伴。
反之,如果對合意、可愛、愉悅的境界,不喜悅、不讚美、不戀著,沒有愛染而心不被繫縛,這樣的比丘,即使與其他比丘同住,或住在一般人的村子裡,也叫作獨住,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渴愛這樣的同伴。」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10:36 AM
毀呰欲為災患,生死為穢,稱歎無欲為妙,道品白淨。
狸🔞
@Musashisunagawa
Sun, Oct 24, 2021 11:52 AM
我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
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
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我而去的時候。
我所做過的惡業,終究是會由我來承擔。
這樣,可以警惕以年輕力壯、沒病痛、能活著、能擁有、心存僥倖作惡而自豪的人,免除他們的沉迷與行惡,引導他們走向出世的修學之路。
虎次郎/反美乃滋聯盟藍星總部
@kappu7
Mon, Oct 25, 2021 5:28 AM
狸🔞
@Musashisunagawa
Mon, Oct 25, 2021 6:39 AM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阿含經故事選
應受供養者、圓滿的覺悟者、真理與正行的實踐者、完善幸福的終結生死者、徹底了知世間者、受調教人的無上領導者、天界人間的老師、覺他的自覺者、世間最尊貴者
狸🔞
@Musashisunagawa
Tue, Oct 26, 2021 9:11 AM
尊者阿難一一證實了跋耆人實踐了下列七種「不衰法」:
一、經常聚集開會。
二、在會議中上下一心地共同處理大眾事務。
三、遵循既有的制度,不輕易更改。
四、不侵犯婦女。
五、尊崇照顧老人,借重耆老的經驗。
六、勤於維護既有的寺廟。
七、都能擁護供養阿羅漢聖者。
因此,佛陀告訴大臣禹舍說,能經常集會的,必興不衰;能團結議事的,必興不衰;能堅持制度的,必興不衰;能有不侵犯婦女風氣的,必興不衰;能借重耆老經驗的,必興不衰;能重視宗教信仰的,必興不衰;能護持阿羅漢聖者的,必興不衰。
狸🔞
@Musashisunagawa
Tue, Oct 26, 2021 9:15 AM
阿含經故事選
看起來「七不衰法」中,第一至三項用現代話來說,即是民主與法治,第四至七項,即是攸關社會風氣的精神建設,而最讓大臣禹舍在意的是,跋耆人團結的向心力,這可從大臣禹舍所說的,除了武力與外交之外,還得尋求分化離間的手段(依《長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經》版本),看得出來。
狸🔞
@Musashisunagawa
Tue, Oct 26, 2021 9:16 AM
靠北。有像現今韭與台兩國之情勢
狸🔞
@Musashisunagawa
Tue, Oct 26, 2021 2:21 PM
這一切都不是我的,也不成我慢,亦不是真我。
狸🔞
@Musashisunagawa
Thu, Oct 28, 2021 8:22 AM
《雜阿含經·四八五》百八受、四樂
狸🔞
@Musashisunagawa
Thu, Oct 28, 2021 8:23 AM
不調御六根,不密守護而不修者,必受苦報。(中阿含153經/鬚閑提經)
狸🔞
@Musashisunagawa
Thu, Oct 28, 2021 8:26 AM
凡夫之人,若眼見色,便起染著之心,不能捨離;彼已見色,極起愛著, 流轉生死,無有解時;六情亦復如是。
世尊賢聖弟子,眼見色已,不起染著,無有汙心,即能分別此眼是無常之 法,苦、空、非身之法;六情亦復如是。(增‧三四四)
阿含經隨身剪輯
載入新的回覆
阿含經故事選
怎樣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應當努力在自己的身體、感受、心念、想法上專注覺察,來止息一切憂愁煩惱。我入滅後,能夠這樣修行的人,一定能夠達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大乘方面,中觀、唯識可。經主要看般若系統。看就好,不必誦。
至於強調信仰的東西,大可全部跳過去。這方面太多可列舉不完,大概都強調你唸經功德多大的那一種。
五欲五蓋,只有苦、粗、障
佛陀回答說:
「彌迦奢羅!當眼等六根,認識了色等六境時,如果因合意、可愛、愉悅而誘發了欲愛,以致對境界喜悅、讚美而念戀不忘,這就是生起愛染心了。一旦有了愛染心,就有了障礙繫縛。像這樣,被喜悅、愛染繫縛的比丘,即使獨自在樹林等僻靜處居住,也還是有伴同住,為什麼呢?渴愛就是他的同伴。
反之,如果對合意、可愛、愉悅的境界,不喜悅、不讚美、不戀著,沒有愛染而心不被繫縛,這樣的比丘,即使與其他比丘同住,或住在一般人的村子裡,也叫作獨住,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渴愛這樣的同伴。」
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
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我而去的時候。
我所做過的惡業,終究是會由我來承擔。
這樣,可以警惕以年輕力壯、沒病痛、能活著、能擁有、心存僥倖作惡而自豪的人,免除他們的沉迷與行惡,引導他們走向出世的修學之路。
阿含經故事選
應受供養者、圓滿的覺悟者、真理與正行的實踐者、完善幸福的終結生死者、徹底了知世間者、受調教人的無上領導者、天界人間的老師、覺他的自覺者、世間最尊貴者
一、經常聚集開會。
二、在會議中上下一心地共同處理大眾事務。
三、遵循既有的制度,不輕易更改。
四、不侵犯婦女。
五、尊崇照顧老人,借重耆老的經驗。
六、勤於維護既有的寺廟。
七、都能擁護供養阿羅漢聖者。
因此,佛陀告訴大臣禹舍說,能經常集會的,必興不衰;能團結議事的,必興不衰;能堅持制度的,必興不衰;能有不侵犯婦女風氣的,必興不衰;能借重耆老經驗的,必興不衰;能重視宗教信仰的,必興不衰;能護持阿羅漢聖者的,必興不衰。
看起來「七不衰法」中,第一至三項用現代話來說,即是民主與法治,第四至七項,即是攸關社會風氣的精神建設,而最讓大臣禹舍在意的是,跋耆人團結的向心力,這可從大臣禹舍所說的,除了武力與外交之外,還得尋求分化離間的手段(依《長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經》版本),看得出來。
世尊賢聖弟子,眼見色已,不起染著,無有汙心,即能分別此眼是無常之 法,苦、空、非身之法;六情亦復如是。(增‧三四四) 阿含經隨身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