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6:49 AM
Fri, Oct 22, 2021 7:01 AM
3
1
簡秀枝》兩代人的誠心 《甘露水》重見天日 | i-media 愛傳媒
quote: 「為了《甘露水》作品,我們用兩代人的誠心,等待對的人,對的時局,這一天總算到來了!」
今年4月30日,台中張士文醫師,面對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的到訪,吐露了心聲。他眼框泛紅,友善地握住林曼麗雙手,「我們等您等很久了!」
身旁的張家老四張士立也說,「我們兩代人的責任,終將放下,從此可以告慰天上父母,晚上也可以安心睡覺了。」
面對研究黃石水可靠團隊的到訪,他們準備卸下幾十年來的心房,把黃土水國寶作品《甘露水》還返國家。
張士文與張士立是台中前輩醫師張鴻標的後代。早在1958年,張鴻標因不忍看到《甘露水》被棄置台中火車站,任人潑灑墨漬,於是聯絡貨運,運回診所,從此與《甘露水》命運綁在一起,前後超過一甲子,兩代人也因此領受了無比壓力。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3 AM
落腳張鴻標家族 63年甘苦參半
話說《甘露水》最後落腳張家,要從光復後說起。張鴻標醫師太太徐麗萱,是當時台中省議會要員有親戚關係,因為特殊政商關係,取得特許運輸行業。台灣省議會由台北搬家到台中,又轉進中興新村,都是由這位親戚的運輸公司承包。
不討議員喜歡的《甘露水》,被認為礙眼時,貨運公司領命搬離省議會,但要搬到那裡,卻沒有指令,於是就棄置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的空地上,任其自生自滅。
當時張鴻標的外科診所,就開在火車站旁。張鴻標行醫濟世,頗為敬重,他個人學養豐富,平時就有欣賞藝術的習慣,自己也畫畫,偶爾作作雕塑。
當看到《甘露水》在火車站旁,風吹雨淋,他十分不忍,於是再央請貨運公司,把500公斤重的作品,搬到他外科診所一樓隅角擺置,他就近欣賞與保管。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4 AM
所以《甘露水》從1958年到1974年,就住在張鴻標診所一樓,長達16年。
診所門口擺放藝術品,是很正常之舉,16年來也相安無事。但是1970年代的台灣,吹起思想整肅風,令知識份子膽寒。例如,台大哲學系事件從1972年鬧到1975年,社會上諜影幢幢,肅殺氛圍升高。
張鴻標一家人,因為收容《甘露水》,備感壓力。
1974年,學醫的張鴻標,察覺自己健康走下坡,恐怕無力再保護作品,於是那一年,他決定把《甘露水》徹底封藏,讓作品沈睡,以躲避時局的詭譎。然後運送到遠親林立生和徐瑞穗,位於霧峰的工廠,擺放在不起眼的隅角。
2年後張鴻標過世,《甘露水》也成為張家後代,心照不宣的秘密,6名子女扛下父母親保護《甘露水》未竟的遺願,尤其謹記「等待對的人、對的時局」。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4 AM
果然,台灣的社會對立動盪加劇。從1976年到1981年短短5年之間,台灣接連發生了政治風暴,余登發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以及陳文成事件,情治監控,反對勢力蠢蠢欲動,社會抗爭事件層出不窮。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法,但社會許多撕裂,需要時間縫合。張家人的心情,隨著大環境變遷,起伏跌宕,百味雜陳。
其中,1990年代前後,台灣前輩藝術家市場火熱,台灣主體意識抬頭,有人隱約想起代表台灣顏容的《甘露水》,於是到處追索探察,收購利誘《甘露水》的聲音,時有所聞,張家昆仲,百受干擾。
在動機不明,又缺乏信任基礎的前提下,張家人低調噤聲,謝絕訪客,而《甘露水》從1974年迄今,長達47年就橫臥在漆黑木箱中,像是沒有盡頭的冬眠。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5 AM
對的人,對的時局,讓國寶回歸
去(2020)年當北師美術館舉辦「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大展,黃土水創作於1920年的《少女胸像》,是他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畢業生展出的作品,後來,黃土水飲水思源,捐贈給母校大稻埕公學校(太平國小)。
在一番遊說、努力後,一百年未淨生的《少女胸像》,從學校被借出、修復、清洗,到展出,把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學弟森純一,從日本敦聘來台,專業嚴謹處理百年老作品,結果很圓滿。
張家六兄妹察覺「對的時局,對的人」隱然浮現,彼此之間也為圓父母歸還作品遺願,有了更淸楚輪廓。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6 AM
quote: 什麼是對的人與對的時局?
《少女胸像》展覽,是創新作一百年,文化協會成立迄今,也是一百年,而1921年入選帝度的《甘露水》,今年正也是一百年。一百年成為時局的幸運代碼。
當林曼麗打聽到台中宿耄何澄祥,因為他是張鴻標親戚,與張家同樣行醫的李茂盛,又是台中「小英之友會」會長。
於是從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李永得、台中張鴻標醫師後代張士文六兄妹、台中小英之友會會長李茂盛、台灣大道創始命名人何澄祥、台灣美術史家李欽賢兒子李拓梓、北投「臺灣民俗文物館」創辦人張純明⋯,都成為促成這個「不可能任務」的貴人,一個電話,接通另一個電話,一個簡訊,傳過另一個簡訊,過程比劇作還要精彩。倘若加上研究團隊的學者團周婉窈、石婉舜、吳俊瑩、陳允元、陳慧先、蔣伯欣、劉柳書琴,幾乎可以把台灣美術史重新改寫。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7 AM
今年4月30日,在總統府引薦下,透過李茂盛醫師安排,與《甘露水》收藏者張鴻標醫師的後代張士文兄弟約見面。當林曼麗率領團隊,到台中李茂盛診所作拜會時,沒想到:張家老大張士文,以及老四張士立,已經等候在診所的接待室。
大家因《甘露水》聚首,不必過多言語表達,默契就已呈現。張家老大張士文,從手機中秀出《甘露水》封存黑箱的照片,「趕快運送回去!」
他眼框泛紅,如釋重負。
林曼麗受寵若驚的,簡直呆住,她連忙問,「您們希望什麼條件!?」話沒問完,張家兩兄弟齊口同聲回應「沒有條件,國寶本來就應該歸屬國家,我們張家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07 AM
只是張家兩代人重未想到,這個暫時保管,長達63年,幾乎讓兩代人心魂牽繫,壓力重重。林曼麗喜出望外,連聲道謝,對於張鴻標家族,以藝術傳家的修養,讚佩不已,而台灣人的憨厚篤實,分文不取,更讓人衷心感佩。
好消息,立即傳到蔡英文總統耳朵,李永得部長喜上眉梢,準備迎接國寶回美術館。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42 AM
台灣多事之秋 保存者壓力大
有如連續劇的《甘露水》故事,見證了台灣的善良與靭度,張家子女恪盡父親張鴻標醫師遺願,深知黃土水創作《甘露水》的才氣、他的使命感,以及時代意涵。他們心知肚明,《甘露水》不僅僅是件雕塑作品,而是台灣子弟,不卑不亢,高度自覺情懷的展現。
黃土水在活存的35年歲月中,送走父母手足,最後連自己的健康、性命,都壓縮進藝術創作𥚃,他相信藝術跨越時空的力量,化小愛為大愛,光照遊子歸鄉路,讓藝術創作,成為永恒不朽。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7:42 AM
更重要的是,台灣在歷經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接收,引發的嫌隙、群族衝突,台灣主體意識悄然結集,就在頌揚文化協會一百週年的此時此刻,藝術成為撫慰人心、滋養土壤最好的禮物。
泛紅眼框的張家後代,說出守護國寶,漫漫長夜的壓力與心聲,何等至情至性,六兄妹無條件地把映照台灣百年命運的《甘露水》,於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見證下,正式交付文化部長李永得作為國家的永久典藏品,一併補足台灣美術史缺漏,也完成台灣文化運動百年史的最後一塊拼圖,意義非凡。
「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黃土水的不朽名言,隨著《甘露水》的重見天日,倍見真切,也影響深遠。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10:13 AM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Fri, Oct 22, 2021 11:26 AM
這個作品很美,黃土水果然是當代頂尖的藝術家,也被天皇家給欣賞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11:30 AM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 我青少年時期似乎就知道這作品,從報紙吧?但是這作品似乎就是被封蔵,只能從資料和圖畫中看到,甚至,一直到去年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時,都有聽到幾位老師們鍥而不捨的還再探詢。
真正看到作品時,我的驚歎和周婉窈老師在臉書上寫的文章一樣:沒想到背後的髮髻是梳起的!!!因為我們只能看到正面像啊。所以,看到周婉窈老師這樣驚歎的時候,我還真的是看文看到掉下眼淚啊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Fri, Oct 22, 2021 11:33 AM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 我看老師在展示黃土水的作品時我都感嘆這位藝術家細緻的技巧跟美感,而且充滿生命力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11:36 AM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 黃土水先生是努力派的天才啊。但,就很年輕過世了。對我這世代來說,是重新開始認識臺灣藝術史啊。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Fri, Oct 22, 2021 11:37 AM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 還好他早過世,我一想到228受難的藝術家都會背脊發寒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11:39 AM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 我生長的年歲中第一次知道二二八事件就是陳澄波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震驚的過程。就像周婉窈老師感歎的,二二八事件所失去的不僅是一代的菁英,還有「如果這些菁英都能存在」的那種進步的可能性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Fri, Oct 22, 2021 11:42 AM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 看完那些228受難藝術家我得花很長一段時間平復,就算世人忘記了我也不能忘,對著那些至今能受到這些極權專制政府迫害的人也一樣
a-oe
@seeinglaboy
Fri, Oct 22, 2021 11:56 AM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estherlingyun
Fri, Oct 22, 2021 12:20 PM
a-oe
: 喔喔,有打錯字啊,
載入新的回覆
今年4月30日,台中張士文醫師,面對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的到訪,吐露了心聲。他眼框泛紅,友善地握住林曼麗雙手,「我們等您等很久了!」
身旁的張家老四張士立也說,「我們兩代人的責任,終將放下,從此可以告慰天上父母,晚上也可以安心睡覺了。」
面對研究黃石水可靠團隊的到訪,他們準備卸下幾十年來的心房,把黃土水國寶作品《甘露水》還返國家。
張士文與張士立是台中前輩醫師張鴻標的後代。早在1958年,張鴻標因不忍看到《甘露水》被棄置台中火車站,任人潑灑墨漬,於是聯絡貨運,運回診所,從此與《甘露水》命運綁在一起,前後超過一甲子,兩代人也因此領受了無比壓力。
話說《甘露水》最後落腳張家,要從光復後說起。張鴻標醫師太太徐麗萱,是當時台中省議會要員有親戚關係,因為特殊政商關係,取得特許運輸行業。台灣省議會由台北搬家到台中,又轉進中興新村,都是由這位親戚的運輸公司承包。
不討議員喜歡的《甘露水》,被認為礙眼時,貨運公司領命搬離省議會,但要搬到那裡,卻沒有指令,於是就棄置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的空地上,任其自生自滅。
當時張鴻標的外科診所,就開在火車站旁。張鴻標行醫濟世,頗為敬重,他個人學養豐富,平時就有欣賞藝術的習慣,自己也畫畫,偶爾作作雕塑。
當看到《甘露水》在火車站旁,風吹雨淋,他十分不忍,於是再央請貨運公司,把500公斤重的作品,搬到他外科診所一樓隅角擺置,他就近欣賞與保管。
診所門口擺放藝術品,是很正常之舉,16年來也相安無事。但是1970年代的台灣,吹起思想整肅風,令知識份子膽寒。例如,台大哲學系事件從1972年鬧到1975年,社會上諜影幢幢,肅殺氛圍升高。
張鴻標一家人,因為收容《甘露水》,備感壓力。
1974年,學醫的張鴻標,察覺自己健康走下坡,恐怕無力再保護作品,於是那一年,他決定把《甘露水》徹底封藏,讓作品沈睡,以躲避時局的詭譎。然後運送到遠親林立生和徐瑞穗,位於霧峰的工廠,擺放在不起眼的隅角。
2年後張鴻標過世,《甘露水》也成為張家後代,心照不宣的秘密,6名子女扛下父母親保護《甘露水》未竟的遺願,尤其謹記「等待對的人、對的時局」。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法,但社會許多撕裂,需要時間縫合。張家人的心情,隨著大環境變遷,起伏跌宕,百味雜陳。
其中,1990年代前後,台灣前輩藝術家市場火熱,台灣主體意識抬頭,有人隱約想起代表台灣顏容的《甘露水》,於是到處追索探察,收購利誘《甘露水》的聲音,時有所聞,張家昆仲,百受干擾。
在動機不明,又缺乏信任基礎的前提下,張家人低調噤聲,謝絕訪客,而《甘露水》從1974年迄今,長達47年就橫臥在漆黑木箱中,像是沒有盡頭的冬眠。
去(2020)年當北師美術館舉辦「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大展,黃土水創作於1920年的《少女胸像》,是他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畢業生展出的作品,後來,黃土水飲水思源,捐贈給母校大稻埕公學校(太平國小)。
在一番遊說、努力後,一百年未淨生的《少女胸像》,從學校被借出、修復、清洗,到展出,把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學弟森純一,從日本敦聘來台,專業嚴謹處理百年老作品,結果很圓滿。
張家六兄妹察覺「對的時局,對的人」隱然浮現,彼此之間也為圓父母歸還作品遺願,有了更淸楚輪廓。
《少女胸像》展覽,是創新作一百年,文化協會成立迄今,也是一百年,而1921年入選帝度的《甘露水》,今年正也是一百年。一百年成為時局的幸運代碼。
當林曼麗打聽到台中宿耄何澄祥,因為他是張鴻標親戚,與張家同樣行醫的李茂盛,又是台中「小英之友會」會長。
於是從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李永得、台中張鴻標醫師後代張士文六兄妹、台中小英之友會會長李茂盛、台灣大道創始命名人何澄祥、台灣美術史家李欽賢兒子李拓梓、北投「臺灣民俗文物館」創辦人張純明⋯,都成為促成這個「不可能任務」的貴人,一個電話,接通另一個電話,一個簡訊,傳過另一個簡訊,過程比劇作還要精彩。倘若加上研究團隊的學者團周婉窈、石婉舜、吳俊瑩、陳允元、陳慧先、蔣伯欣、劉柳書琴,幾乎可以把台灣美術史重新改寫。
大家因《甘露水》聚首,不必過多言語表達,默契就已呈現。張家老大張士文,從手機中秀出《甘露水》封存黑箱的照片,「趕快運送回去!」
他眼框泛紅,如釋重負。
林曼麗受寵若驚的,簡直呆住,她連忙問,「您們希望什麼條件!?」話沒問完,張家兩兄弟齊口同聲回應「沒有條件,國寶本來就應該歸屬國家,我們張家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好消息,立即傳到蔡英文總統耳朵,李永得部長喜上眉梢,準備迎接國寶回美術館。
有如連續劇的《甘露水》故事,見證了台灣的善良與靭度,張家子女恪盡父親張鴻標醫師遺願,深知黃土水創作《甘露水》的才氣、他的使命感,以及時代意涵。他們心知肚明,《甘露水》不僅僅是件雕塑作品,而是台灣子弟,不卑不亢,高度自覺情懷的展現。
黃土水在活存的35年歲月中,送走父母手足,最後連自己的健康、性命,都壓縮進藝術創作𥚃,他相信藝術跨越時空的力量,化小愛為大愛,光照遊子歸鄉路,讓藝術創作,成為永恒不朽。
泛紅眼框的張家後代,說出守護國寶,漫漫長夜的壓力與心聲,何等至情至性,六兄妹無條件地把映照台灣百年命運的《甘露水》,於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見證下,正式交付文化部長李永得作為國家的永久典藏品,一併補足台灣美術史缺漏,也完成台灣文化運動百年史的最後一塊拼圖,意義非凡。
「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黃土水的不朽名言,隨著《甘露水》的重見天日,倍見真切,也影響深遠。
真正看到作品時,我的驚歎和周婉窈老師在臉書上寫的文章一樣:沒想到背後的髮髻是梳起的!!!因為我們只能看到正面像啊。所以,看到周婉窈老師這樣驚歎的時候,我還真的是看文看到掉下眼淚啊